□時報記者 鄭育俊
壬寅初創,甲辰增色,至乙巳金秋,由八屆莆田市政協于2022年創辦的“媽祖杯”民間茶王賽,已走過四載春秋,從一顆種子成長為聯結兩岸、香飄四海的文化嘉木。 山海相逢,共赴一場以茶為媒的盛會;匠心匯聚,同沐一份以文化為魂的慈光。 2025年10月28日,恰逢媽祖羽化升天1038周年紀念日前夕,以“媽祖故里 茶香芳譽”為主題的2025年“媽祖杯”民間茶王賽頒獎儀式暨委員聯系界別群眾活動,在祥瑞湄洲啟幕。十三屆省政協副主席余軍,十二屆省政協副主席、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會長林鐘樂,市長戴龍成、市政協主席沈萌芽、省政協提案委主任胡忠昭等領導與海峽兩岸茶人齊聚一堂,共享媽祖平安,共證技藝之榮。 今年以市政協首創的“茶人敬媽祖”儀式、四千余份的參賽茶樣規模,以及兩岸茶人發自肺腑的共鳴,書寫了“茶香融兩岸,同心促融合”的嶄新篇章。 “賽事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的生動實踐。”林鐘樂致辭時充分肯定賽事成效,“賽事以茶為媒、以媽祖文化為橋的辦賽理念,讓兩岸同胞在茶香中增進了解、深化情誼,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注入鮮活動能。”他表示,海茶會將持續支持賽事發展,助力其成為推動茶產業發展、茶文化繁榮、茶科技創新的重要平臺。 “一盞清茶,昭示著禮儀之邦的萬千氣象;一瓣心香,訴說著兩岸茶人的血脈情長。”沈萌芽致辭時說,這不僅是一場茶藝匠心的巔峰對決,更是一次媽祖文化與中華茶文化在時空交匯處的深情對話與和弦共鳴,體現了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精神、“和、敬、清、寂”茶道精神的交融與共、交相輝映。
緣起,茶香浸潤同心圓
茶承千年韻,媽祖潤萬家。 “媽祖杯”民間茶王賽自創辦起,便承載著以茶為媒、以茶會友、以茶弘文、以茶興業、以茶促融的初心。
“千年媽祖,貫通東西書寫傳奇;一縷茶香,傳承千年連接古今。”回顧“媽祖杯”的緣起,沈萌芽深情地說道:“我們搭建這個平臺,就是想以弘揚媽祖文化與中華茶文化為主題,依托政協委員聯系界別群眾的紐帶作用,畫出兩岸情感共鳴、發展共識的最大同心圓,為莆田綠色高質量發展先行市建設與兩岸融合發展持續凝聚人心和力量。” 四載弦歌不輟,從武夷巖韻到臺灣山嵐,這顆精心播撒的種子,在各方滋養下茁壯成長。賽區從福建武夷山、莆田湄洲島、臺灣臺中不斷拓展,茶類日益豐富,參賽茶樣從首屆的千余份躍升至今年的4402份,賽事的“朋友圈”逐年擴大,品質持續提升,已成為兩岸茶人心中具有公信力和吸引力的品牌盛事。 正如莆田市政協委員、大賽組委會副主任林東村所言:“‘媽祖杯’連續舉辦4年來,搭建了切磋技藝、交流互鑒的專業平臺,讓媽祖‘大愛’精神與茶文化的‘和合’理念深度交融。將繼續堅守初心,把媽祖杯民間茶王賽打造成更具影響力的海峽兩岸茶文化交流品牌。” 兩岸茶人不禁感慨道出心聲,“媽祖杯”不僅給了他們展示技藝的舞臺,更是一個學習交流平臺。在這里,能接觸到來自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好茶,相互切磋,取長補短,對自己的制茶理念和技藝提升有很大幫助。
共鳴,一瓣心香敬媽祖
茶人誠心敬媽祖,茶香綿長續文脈。 本屆活動的一大亮點,是于10月28日上午在湄洲媽祖祖廟舉行的“茶人敬媽祖”儀式。 在《湄洲媽祖頌》的莊重禮樂中,兩岸茶人心懷虔誠,莊重列隊。湄洲女為茶人及嘉賓恭佩綬帶,一抹金黃披肩,既是媽祖慈光的象征,亦承載著茶人匠心。 隨后,隊伍在湄洲女的引領下,緩步前往媽祖神殿,沿途齊誦“茗香四海,茶路平安”的祈福之語,媽祖的庇佑之光與沁人茶香交織相伴。 抵達寢殿,獻禮人員恭行三獻之禮,以最真摯的誠意敬獻清茶,祈愿國泰民安、茶業興旺、兩岸和融。這一創新儀式,超越了簡單的競技頒獎,升華為一種精神的交付與文化的傳承。 “湄洲秋朗,圣境茶香。”省政協委員、市政協常委、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董事長林金贊參加儀式后動情地說道,千百年來,媽祖護佑著海峽兩岸的往來,而茶葉早已成為兩岸同胞情感相連的紐帶,承載著同胞守望相助的深情厚意。在媽祖福澤庇佑下,兩岸同胞在品茗論道中越走越近。 這一創新儀式,深深地觸動了在場的每一位茶人。 “第一次用自己炒制的茶敬媽祖,比拿獎還激動!”臺灣高山烏龍茶組茶王獎獲得者翁瑜欣激動地分享:“來到心心念念的湄洲島,心情非常激動。參加了茶人敬媽祖儀式,我虔誠叩拜,感恩媽祖的福佑,也深深感受到血濃于水的親情。”她表示,這個獎杯“帶著阿里山的霧氣,也帶著媽祖的福氣”。 “媽祖是兩岸共同的信仰,這杯茶,敬的是文化,更是親情。”首次參與敬媽祖儀式的臺灣茶人林慧妤眼含熱光地說:“當我把那杯凝聚了心血與敬意的茶獻上時,內心充滿了感動。這不僅僅是一個儀式,更像是一次與歷史、與文化的深刻連接,讓我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兩岸之間割舍不斷的文脈與親情。” 媽祖架心橋,茶緣通兩岸。諸多茶人紛紛道,敬媽祖時聽到好多茶人說,“媽祖文化兩岸同根”,突然覺得茶不只是茶。“媽祖杯”把兩岸茶農聚到一塊兒,比的是手藝,傳的是文化。
互鑒,匠心佳茗自生香
一葉承匠心,百煉成茶王。 每年金秋的頒獎儀式,是兩岸茶人翹首以盼的盛事,是匠心與品質的榮耀加冕。 本屆茶王賽設武夷巖茶和臺灣高山烏龍茶兩大賽事品類,經過13位權威評審專家歷時數月,從外形、湯色、香氣、滋味、葉底五大維度的嚴格評審,最終決出茶王獎4名、特別金獎10名、金獎28名、匠心獎30名。 賽事始終堅持的“暗碼審評”制度,確保了公平公正,讓每一片茶葉都能憑實力說話。這一點,得到了茶人們的高度認可。
武夷巖茶肉桂茶王獎獲得者周水強直言:“‘媽祖杯’茶王賽用‘暗碼審評’,做到了真正公平公正公開!讓好茶自己說話!”他捧起獎杯,自豪地說這茶“巖骨里裹著蘭香,是山場和工藝在說話”。 武夷巖茶水仙茶王獎獲得者劉澤云則從個人成長角度分享了感受:“從三年前參賽被刷下來,到今年拿到茶王大獎,‘媽祖杯’教會我:年輕茶農不用模仿別人,只要把山場的野勁做進茶里,自然會被看見。”他的獎杯上,“媽祖如意閃著光”,這榮譽為他搭建了一座“讓好茶從山場走到人心”的橋梁。 武夷巖茶大紅袍茶王獎獲得者王毅則樸實地說:“當聽到主持人說,茶是兩岸茶人的共同記憶時,頓時紅了眼眶。我們一輩子做茶,就想把最好的味道做出來。感謝評委的認可,更感謝媽祖杯這個平臺,讓好茶被更多人看到。” 賽事的專業評審不僅評出高下,更指明了方向。武夷巖茶肉桂特別金獎獲得者林芳洪說:“去年參賽沒獲獎,但評委的建議讓我今年精進技藝后成功進入復賽。這賽事不看名氣,只看茶好不好,小茶農也有奔頭了。”同樣充滿干勁的還有水仙金獎獲得者陳啟文,他信心滿滿地表示:“審評專家們提出改進的方向,讓我下一年頭的鉆研更有了方向。” “媽祖杯”的意義遠超競技本身,它更是一個情感交融、文化共鳴的廣闊平臺。
交融,慈光茶香繞兩岸
舞姿翩躚映碧海,琴韻茶香繞兩岸。 由政協委員及界別群眾自編自演的文藝節目,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精彩紛呈。整場活動由沈萌芽主席親自策劃,融政治性、思想性、藝術性為一體。 開場舞蹈《漁線女》既表達了東道主的熱誠歡迎,又展現了湄洲女堅韌不拔的品格;歌曲《青山未滿》唱出了武夷山的靈秀與茶人對自然的敬畏;莆田非遺文枕琴《海峽流觴》奏響了千年雅韻;茶藝琵琶表演《琵琶曲》實現了茶藝與樂韻的完美交融;《月中香》訴說著龜山禪茶與莆田紅烏龍的新生。
歌曲《團圓》和《媽祖》,深情表達了兩岸同胞對團圓的美好期盼和對媽祖大愛精神的頌揚,引發現場強烈共鳴。 參與表演的市政協委員、音樂教師林雅麗表示:“我們用歌聲和樂聲,表達對這場文化盛事的禮贊,也傳遞著大家對兩岸融合發展的共同期盼,感覺特別有意義。” 當《相聚在媽祖的故鄉》的悠揚旋律在會場響起,兩岸茶人緩緩走上舞臺,同聲歌唱,活動圓滿落幕。但彼此間的情誼,已深深扎根心中。 一縷茶香,一瓣心香。媽祖的慈光與醉人的茶香交織,照亮了兩岸同胞共同的文化根脈與情感歸途。 “‘媽祖杯’不僅是一場茶事競賽,更是一次文化的盛宴、情感的交流、共識的凝聚。愿這杯融合了匠心、誠意與情感的茶,歷久彌香,不斷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注入溫暖而深厚的力量。”沈萌芽表示,將不斷凝聚共識,攜手共進,共同守護“媽祖杯”這一載體,將其打造為弘揚媽祖大愛精神與中華茶道和美境界的文化殿堂,為深化兩岸情誼交融、促進世界文明互鑒注入持久的文化芬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