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是一盤大棋,如何落子?結合中共中央宣傳部等七部門近日聯合印發的《“文藝賦美鄉村”工作方案(2025-2027年)》文件精神,莆田政協人深入開展“一場專題協商、一場界別活動、一場建言座談、一次調研視察、一次結對共建、一期開門辦提案、一個委員履職活動日”“七個一”活動,以協商之力集各方之智,在這幅畫卷上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千萬工程’是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決策,為鄉村振興提供了科學路徑。”近日,莆田市政協召開“深化‘千萬工程’實踐,打造鄉村振興莆田樣板”專題協商會。市政協主席沈萌芽主持會議,副市長吳文恩攜市直相關部門負責人與政協委員圍桌共議,共商鄉村振興之策。 本次專題協商會作為市政協2025年度重點協商議題,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會前,市政協成立專題課題組,由市政協副主席張宗賢帶隊,深入各縣區開展專題調研。 調研組足跡遍布木蘭溪流域7個鄉村振興重點片區和美麗鄉村,通過座談交流、實地考察,全面了解莆田鄉村振興發展現狀,最終形成極具分量的《調研報告》。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是一項長期任務,必須穩扎穩打、久久為功。”張宗賢代表市政協作調研報告發言。 報告指出,莆田市創新打造木蘭溪流域7個鄉村振興重點片區,覆蓋8個鎮街、36個村居,總面積達128.56平方公里,取得顯著成效—— 創新四大機制,鍛造鄉村振興引擎;深耕鄉村特色,拓寬產業共富渠道;集聚鄉村需求,構建人才共育格局;挖掘文旅資源,激發文化共興潛能。 報告同時也直面問題,如產業發展水平有待提高、人才短缺問題較為突出、資金投入保障力度不夠、長效機制有待健全完善。針對這些問題,報告提出五大對策—— 要強化黨建引領,把穩片區建設“方向盤”;推動產業融合,夯實片區發展“基本盤”;注重典型示范,打造鄉村振興“活樣板”;深化城鄉融合,暢通雙向發展“快車道”;培育鄉村人才,注入和美共富“新動能”。 “打造莆田優果區域公共品牌,探索建立農特產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市政協委員、仙游縣農業農村局農村環保能源站站長陳勇紅從專業角度出發,建議整合“四大名果”資源,制定嚴格統一的質量標準,建立完善的質量追溯體系。 “深化三產融合,培育特色業態;統籌片區發展,提升示范效應。”市政協委員、涵江區白塘鎮雙福村黨支部書記郭玲玲結合基層工作經驗,建議建立片區聯農服務平臺,推動村民以土地、房屋、技藝入股,共享產業發展紅利,讓鄉村文旅從“千村一面”向“各美其美”轉型。 市農業農村局回應稱,下一步將聚焦縣域重點,促進城鄉基礎設施均等化,推動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鄉村產業發展一村一策。 市文旅局表示,將強化品牌塑造與宣傳推廣,深化文化資源挖掘與轉化,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為鄉村文旅發展提供支撐。 市海洋與漁業局表示,將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支持,鼓勵發展健康生態養殖模式,實踐漁旅融合、風漁融合等發展路徑。 仙游縣、荔城區、城廂區、涵江區、秀嶼區、湄洲管委會和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林業局、市生態環境局作書面發言回應,從不同角度為打造鄉村振興莆田樣板獻計獻策。 “產業振興是基礎,人才振興是支撐。要發展鄉村優勢產業,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力打造莆田鄉村振興樣板。”吳文恩從產業振興、人才建設、機制創新等方面提出要求。 “要圍繞中心大局,凝聚鄉村振興的思想共識;要落實落細舉措,夯實鄉村振興的發展根基;要彰顯政協擔當,匯聚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沈萌芽指出,打造鄉村振興莆田樣板,是黨委政府關切的大事,也是政協履職聚焦的實事。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要深刻認識其重要意義,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充分發揮政協優勢作用,結合“七個一”活動,積極建言資政,廣泛凝聚共識,搭建合作平臺,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鄉村振興領域,動員社會廣泛參與,為打造鄉村振興莆田樣板貢獻智慧和力量。 沈萌芽表示,市政協將全力協助做好協商成果轉化的“下半篇”文章,抓緊修改完善調研報告,形成《建議案》報市委、市政府。 (時報記者 鄭育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