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政協要聞
讓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眾 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發布日期:2017-01-09】 【來源:莆田僑鄉時報】 【閱讀:次】
【文化篇】
建議恢復社科成果評獎
截止2013年,我市一共進行過7次市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活動,共評出優秀成果455項。然而,從2013年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過后,我市已連續4年沒有舉辦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以下簡稱“社科成果評獎”)活動,但近4年又是我市的社科成果產出較多的4年,沒有評獎對我市廣大社會科學工作者而言是個遺憾,建議恢復莆田市社科成果評獎。
建議恢復市社科成果評獎的理由:1.恢復評獎符合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中央重要文件精神;2.恢復評獎有利于推動我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水平提升;3.恢復評獎有利于激發年輕社科工作者的研究熱情;4.通過社科成果評獎鼓勵社會科學研究是我省多數地市的通行做法。
具體建議:
一是評選時間。建議雙年評獎隔年一次。為了對接福建省社科成果獎的評選,建議我市的社科成果獎放在雙年申報。
二是評選程序。建議在評選之前加大宣傳力度,建立社科專家庫,每輪評選時從專家庫中隨機抽取專家,并采取匿名通訊評審和會議評審相結合的取兩輪評選方法。
三是獎勵力度。建議加大獲獎成果的獎勵力度。市社科成果獎屬于政府獎,要做到寧缺勿濫,每次評選但求質量不求數量,對于評選出的社科精品可以根據莆田市的財力適當提高獎勵金額。
四是成果推廣。建議加強獲獎成果宣傳,在莆田各大媒體全媒體宣傳獲獎成果,讓更多的人了解社會科學研究,也有助于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到社科研究中來,夯實我市社科研究基礎。 (陳祖芬委員)
【經濟篇】
建立企業信用征信系統
2013年3月,我國頒布的《征信業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截至目前,國內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已覆蓋超過8500萬家,企業征信管理與服務日漸成熟,成為了各地黨委政府在社會經濟管理中的重要方法,如我省廈門市、泉州市自2014年起,通過構建央行征信與引入市場化征信相結合的機制,對其經濟進行分析與預警,在評級授信、小額貸款、中小企業扶持、品牌建設等方面,做到了對區域內各產業較為精確的調控與引導。企業征信已不是新鮮概念,而是現實的市場管理體系,重要性日益凸顯。
伴隨著市場經濟多方位發展,我市企業誠信程度上出現了較為突出的問題,至2016年底,我市還無實際企業征信體系措施,準確的企業信用數據運用還屬空白,企業信用管理處于“放任”狀態。目前,我省只有福建省企業信用信息管理有限公司、福建龍創征信有限公司兩家企業獲得了人民銀行征信備案公示,我市企業征信項目長期處于空白狀態,一旦被域外資本介入,則將處于被跑馬圈地的局勢,不利于我市企業信用建設話語權的掌握。可以說,企業信息征信制度是我市經濟發展進程的一大“痛點”,因此建議如下:
一、政府發揮企業征信建設的牽頭作用。企業征信體系建設涉及部門、行業較多,需要有關部門完善頂層設計,協調各方關系,建議由莆田市人民銀行、市發改委牽頭,建立包含金融、經信、司法等職能部門參與的我市征信體系建設機構,各部門應專人專項負責(如領導小組機制、有明晰的時間線與聯絡員等)。
二、開展企業信用征信的實際應用。在政府征信組織機構建立之后,將征信信用體系建設成果應用于經濟社會,對失信主體在經營、投融資、政府采購、工程招投標等方面依法予以限制或禁止,建立征信黑名單制度;對征信記錄優良的企業,應在金融、品牌、人才、企業家待遇等各方面,予以發展扶持與各類政策優惠,使企業征信體系能起到警示失信、鼓勵誠信的作用。
三、扶持第三方征信機構發展。扶持我市企業征信機構發展,搶占本區域的誠信建設數據高地,一方面,可引入有資質的第三方征信機構,如中誠信、誠華征信等,先期實現企業信用管理服務合作,總部落戶莆田,同時借鑒國內一、二線城市成型的企業信用管理方式,以服務全市經濟發展與企業信用建設為基礎,加強對合作所有權與數據業務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加緊培養我市本地企業征信機構,引入必要的競爭機制,通過設置一定的從業進入門檻,提高征信服務效能,對我市有征信項目系統、技術積累及團隊的企業,給予必要的數據源、協作途徑、政策優惠等支持。
企業信用征信系統的建立,將積極化解我市經濟“痛點”,跟緊新經濟模式步伐,既為政府施政提供有力工具,解決經濟交易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也可防范經濟風險,增加政府財政收入,減輕社會治理壓力。企業征信還可形成項目帶動,契合莆田市電子商務優勢,進行諸如阿里巴巴之于杭州市、騰訊之于深圳市等類似的項目孵化,推動我市制造業、物流、支付、信息、服務等現代產業的綜合發展,從而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助推港城經濟發展。 (沈丙龍委員)
文化助推“一帶一路”建設
莆田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作出巨大努力,取得豐碩成果。我市積極挖掘海絲文化資源,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海絲文化交流活動,營造了“一帶一路”建設的良好氛圍,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處:1.服務中心不夠緊密。2.交流合作不夠深入。3.傳播方式不夠有效。
為實現莆田與沿線各國的全方位交流與合作,助推“一帶一路”建設,建議如下:
一、 講好“莆田故事”。要深化“絲綢之路合作之旅”活動,與沿線國家和地區聯合舉辦“絲綢之路藝術節”、“媽祖文化論壇”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論壇、展覽、演出活動。傳播莆田好聲音,推動莆田文化“走出去”,營造住在國與莆田交流合作,互利共贏的良好氛圍。
二、 重視工商界和企業界的文化交流。調動工商界、企業界的積極性,分國家分地區制定對外文化交流貿易政策,推動與沿線國家的文化產業合作。
三、 加強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智庫建設。要搭建共商共建海上絲路的高端交流合作平臺,深入探討國際合作模式、投融資模式、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等文化項目交流,開展聯合探討、合作研究,為“一帶一路”建設戰略建言獻策,提供有效的合作方案。要借助海外華僑華人融通中外的優勢,凝聚各國智庫力量,推動我市與沿線國家發展戰略對接,為我市企業走出去提供支撐。
四、 發揮政策疊加優勢。我們要充分用好用足用活各種國家策略、各種政策要重疊加的優勢,以自主創新為動力,不斷探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相結合的互利共贏合作新模式、新機制、新方式、新辦法。深化莆田與海絲沿線國家的經濟貿易合作,打造一批跨國公司和知名品牌。 (民盟莆田市委員會)
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
由于我市產業基礎薄弱,自主創新能力明顯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研發經費投入占比偏低。2.政策支持與引導不足。3.企業普遍存在高級人才匱乏。4.原創性的發明專利較少。
為此,建議:
一、 強化政策引導與落實。
二、 培育一批重點骨干企業作為創新主體,引領重點產業的發展。
三、 加快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多元化科技融資體系。目前研發經費投入主要是由企業投入為主,建議盡快建立科技創新研發融資擔保體系,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依法開展股權融資、專利質押等科技貸款融資形式,形成多元化融資渠道。
四、 加大高層次人才的引入與使用力度,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
五、 加強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 (致公黨莆田市委員會)
【宗教篇】
恢復道教文化活動場所
莆田元妙觀三清殿,是福建省現存最大最好的古代道教建筑群之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莆田元妙觀是始建于唐貞觀二年的道觀,由于歷史原因,已無當年“三殿宏麗,甲于八郡”道教圣地之名,更無開展道教文化活動,偶有書畫、攝影等文化藝術展在這里舉辦。
元妙觀見證著莆田道教文化事業的發展歷史,重振三清殿道教圣地之名,恢復道教文化活動場所,對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凈化人心促進和諧具有積極的意義。
為此,建議:
一、恢復三清殿道教活動場所
建議將三清殿劃歸宗教部門或道教協會管理,文物部門按照職能負責監管,確保文物不受損害。劃歸后,宗教部門、道教協會要成立管理委員會,做好文物保護,積極開展富有成效的、有影響力的道教文化活動。
二、開展各種道教文化活動
定期舉辦一些道教文化展示活動,如祈福法會、道教音樂、書法、繪畫、國學講經等活動,通過一系列旅游文化與宗教文化相結合的活動,深挖莆田道教文化內涵與城市發展的淵源,加強道教文化藝術交流與合作,充分展示莆田自然與人文、宗教與哲思有機交融的特色,助推莆田旅游業發展。 (陳鷺玲委員)
【教育篇】
加強課外托管行業監管
近年來,隨著城區外來人口的大量增多,人們生活、工作節奏加快,很多家庭家長不能與孩子作息時間同步,許多學生的吃飯、休息、課外輔導問題凸顯,促生了課外托管行業的興起。但托管行業存在諸多問題不能不引起社會的重視。
一、 托管行業處于“脫管”狀態。
二、 托管機構良莠不齊,存在諸多安全隱患。
三、 缺少獨特的經營內容,多數是學校教學的延伸。
四、 滋生了腐敗現象和惡意競爭問題的發生。
針對上述存在問題,建議從以下四方面加以規范管理:
一是明確監管部門及職責。
二是利用當地資源,建立托管機構老師培訓機制。
三是鼓勵有條件的學校辦學生托管機構。
四是簽訂托管合同,明確法律責任。 (九三學社莆田市委員會)
【美麗莆田】
保護古村原始生態環境
眼下,美麗鄉村建設正火熱掀起,一幅幅又見山水又憶鄉愁的美麗新畫卷正在八閩大地徐徐鋪展。
美麗鄉村之美,美在它的資源稟賦。從美麗鄉村的實踐來看,在建設過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環境污染,垃圾和污水處理問題亟待解決。二是村容村貌整治過程中,過于注重涂脂抹粉、拆舊建新,忽視對古村落的保護。三是在綠化美化上患上城市病,忽視鄉村自然資源、景觀的保護利用。
建議:
一、 建立村莊環境整治常態化長效管理機制,著力保持村莊潔凈。
二、 因地制宜,突出鄉村特色,保護好古村落的原始生態環境。
三、 立足地域特點美化環境。注重村莊整體風貌與自然環境相協調,打造“一村一韻”、“一村一景”,體現鄉村風格和地域特色。
四、 傳承傳統文化,留住鄉村之根。充分挖掘和保護歷史文化遺跡遺存,培育特色文化村。(施必鴻委員)
創城工作要有行動指南
目前我市創城工作正如火如荼,全市人民創城熱情高漲。創城工作人人有責,也需要人人參與。為此建議:
一、 出臺具有原則性與具體化的大眾行動指南。
二、 主抓社區創建,構筑牢固根基。
三、 加強學校、幼兒園文明城市行為規范教育。
四、 加強流動人口和進城務工人員的公民道德教育。
五、 發揮傳媒作用,營造良好輿論。
六、 倡導機關單位干部、高校師生、健康熱心老年人等群體的志愿者服務行動。 (陳道成 陳友軒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