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 鄭育俊
這一年,鳳律春回,鴻鈞氣轉。 這一域,同心筑夢,共譜華章。 元月中旬,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開啟,22位在莆省政協委員肩負全市人民的重托,滿懷信心地踏上前往榕城的履職之路,以實干為筆、以奮斗為墨,凝心聚力書寫新時代新征程履職新答卷。 共商發展大計,共謀民生福祉。22位委員提交提案45件,其中涉及經濟、民生、文化各15件;4場小組討論發言88人次、建言88條;各級媒體報道165篇(條)……一件件有溫度的提案、一條條有高度的建言、一篇篇有深度的報道,緊跟著核心、緊扣著中心、緊貼著民心,彰顯出牢記囑托、接續奮斗的擔當,展現出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情懷。 征途如虹,催人奮進。出席的在莆省政協委員、列席的各縣區政協主席意氣風發走出會場,滿懷豪情奔赴崗位,表示要把兩會的最新聲音傳遞到人民群眾中,作好表率、聚好民意,精準履職、有效作為,助推各項決策部署在莆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向“美”而赴,迸發文化軟實力新活力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莆田素有“文獻名邦”“海濱鄒魯”之美譽。這座千年古城歷史文化遺產燦若星辰,擦亮了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 生于斯、長于斯的在莆省政協委員不約而同關注莆陽文化,三分之一提案涉及文化,為中國·莆田木蘭溪水文化館建設、提檔升級辦好世界媽祖文化論壇等加持賦能。 木蘭溪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推動實施全流域治理,并實現“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的一條獨流入海河流,為新時代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提供了重要藍本。正在建設中的中國·木蘭溪水文化館補齊了我省水利專題博物館建設的空白。 省政協委員、莆田市省政協委員小組組長、市政協主席沈萌芽就支持加快建設木蘭溪水文化館提出提案。她建議,省里給予我市大力支持和指導,完善該館布展設計,加快建設進度,做到展館定位有高度、內容有深度、功能有溫度,把木蘭溪水文化館打造成為展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水的重要論述的全流域、全要素、一體化的重要窗口。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文化遺產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財富,要保護好、傳承好”。省政協委員,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黃珍耀表示,福建是文化遺產大省,建議要構建政府長效支持機制,創新非遺文化傳承機制,構建多層次傳承體系,挖掘非遺文化核心價值,塑造非遺文化品牌,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讓非遺文化真正綻放時代的光彩。 媽祖文化是福建的一張世界級名片,是兩岸同胞精神深處的原鄉記憶,是聯系海內外華僑華人的重要橋梁和紐帶。 創辦于2016年的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永久會址設在湄洲島,每年舉辦一次,旨在為媽祖文化研究交流提供一個多元、開放、包容的平臺,助力媽祖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與發展。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莆田市省政協委員小組提出集體提案,建議要精心組織、精準策劃,高位推動、高效落實,高規格、高質量辦會,把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打造成為全方位深層次的人文交流綜合性論壇、推動兩岸民間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臺、了解中國和展示福建的重要窗口。 省政協委員、市政協常委、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董事長林金贊認為,當前應當構建起海外宣傳媒體矩陣,向世界講好媽祖故事、福建故事;探索在海外建立“媽祖大學堂”,教授媽祖信俗規范化,做好媽祖信俗代際傳承。他建議,在此基礎上,借助海外平臺,聯合臺灣宮廟,共同開展“湄洲媽祖巡天下”“媽祖祭典”等媽祖信俗活動,促進兩岸融合發展。 省政協委員、香港佳運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健英建議,要加大扶持力度,多維度打造多元媽祖文化產業,搭建常態化交流平臺,促進兩岸同胞隨時互動,充分利用互聯網構建線上社群,全方位深化交流,共促融合。此外,還應重視媽祖文化人才培養,為媽祖文化傳承與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省政協委員、市政協常委、市僑聯主席郭立紅關注到僑胞舊居作為鄉愁載體的重要性,通過“留根工程”把“實體”的故鄉記憶留住,助僑鄉維系、僑文化建設、僑事業發展。她還建議,要發揮我省獨特的僑海優勢,走出去宣傳,鼓勵重點媒體和文化企業創作、制作一批優秀文化作品在海外傳播,講好福建故事;要請進來交流,組織海外僑商僑領到福建考察,邀請華裔青少年來閩參訪學習等。 省政協委員、福建洪奧精密金屬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少清建議,為了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了解中國,要發揮我省僑務大省的優勢,把每位港澳臺僑委員,都培養成傳統文化的傳播使者,把中國故事傳向海外;要依托海外閩僑資源,在海承辦中國文化節等,讓海外游客和投資人體驗感受中國魅力、福建魅力。省政協委員、富來(香港)貿易公司總經理、環球國際文博協會會長林志明也建議,在香港舉辦“福建文化節”,廣泛凝聚僑心。 省政協委員、莆田南少林寺方丈釋空性表示,南拳洪門文化是福建文旅中一顆璀璨明珠,建議把莆田九蓮山打造成為世界南拳洪門文化旅游目的地,舉辦閩臺南拳洪門文化交流論壇、開展南拳洪門文化展覽與演出等。同時,推動南少林武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發揮其在海峽兩岸融合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文化之美,潤澤心靈。 委員們表示,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建設媽祖文化中心等莆田元素,令人倍受鼓舞、倍感振奮,將按照省委書記周祖翼“多展文化之韻,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展現新時代八閩文化的氣韻和風采”的要求,發揮自身優勢,以實際行動助力文化強省建設。
向“新”而行,激活新質生產力新動能
改革創新是時代精神的核心,是經濟轉型的動力。 向新而行,以質致遠。在莆省政協委員認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是一份提氣鼓勵、凝心聚力、催人奮進的好報告。報告中有關經濟發展部署深深吸引了委員目光,“新質生產力”“數智化制造”等成為大家口中的“熱詞”,頻頻出現在提案、發言中。 202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指出,要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更大步伐。沈萌芽說,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是促進兩岸融合的有效載體,如仙游臺創園成立15年來,引進了臺灣精致農業先進技術和發展理念,有力地推動了當地傳統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她建議,要進一步推進臺創園高質量發展,把臺創園打造成為我省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的一張靚麗名片。 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更高維度開放的營商環境。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以更優環境支持企業發展。省政協委員、副市長、民進莆田市委會主委郭國成對此感到欣喜。他說,民營建筑企業作為建筑行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我省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還存在承接業務難、竣工結算難、墊資回款難等問題。他建議,要優化營商環境,壓縮結算周期,糾正霸王條款,提供融資支持,出臺激勵政策等。 “科技創新正在為福建制鞋業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強大動能,助力鞋企搶占價值鏈中高端。”省政協委員、僑聯僑青會監事長、中運科技聯席董事長陳偉多年來關注家鄉產業數智化發展,直言當前制鞋業還存在缺少品牌“鏈主”企業、數字化基礎薄弱、區域協同有待加強等問題,建議加快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強化區域協同,以數智化平臺賦能產業精準治理。 “深遠海養殖是新興產業,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省政協委員、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蔡風飛說,這是一個集成大量海洋高新技術的產業,建議要出臺扶持政策,加快人才培養,布局產業規劃,健全部門協作,堅持依靠科技創新,集中科技力量聯合攻關。 我省民營企業數量龐大,民營企業產值占據我省經濟總量的較大份額,是我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也是增加就業的主要渠道。省政協委員、福建威諾數控有限公司董事長翁強表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民營企業需要不斷克服自身劣勢,發揮自身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他建議,要以產業鏈為抓手,壯大民營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加大融資力度。 省政協委員、福建永榮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楊希龍建議,要加強政府對企業政策補貼兌現力度,進一步優化兌現流程、縮短兌現時間、完善監督機制、提升政策執行力,確保政策得到有效落實。 海外僑胞是我省發展的獨特優勢和重要力量,僑智資源更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寶貴財富。省政協委員、新高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黃瓊靜建議,要因勢利導,密切僑商后代與家鄉的情感聯系,優化僑青回閩投資創業營商環境,以更優政策、更強平臺、更實配套吸引海外福建籍僑青回閩投資創業。 莆田工藝甲天下。莆田木雕作為中國傳統木雕藝術的重要流派,有著1000多年的歷史,其技藝精湛,品類豐富,在國內外工藝美術領域享有盛譽。省政協委員、莆田藏云堂藝術品有限公司藝術總監林建軍建議,我省工藝美術作品產品要抓緊出海,通過華僑人脈資源推向世界,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設立海外福建工藝美術館,加大宣傳推介力度,讓世界愛上福建工藝美術。 閩派工藝美術歷史悠久、品類豐富,是福建文化的重要名片。省政協委員、莆田市龍威藝術品有限公司藝術總監游君立建議,通過省級部門牽頭,各主管部門協同配合組建閩派工藝美術發展協調小組、通力合作,賡續繁榮優秀傳統文化,共同打響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閩派”特色的工藝美術文化品牌,打造我省文化繁榮新地標。 省政協委員、北京立根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張志雄表示,福建文旅品牌在全國仍不出圈,建議建立文旅人才需求數據庫,搭建引才平臺,強化政企校合作,實行訂單式培養模式,加大高端文旅人才培養,健全覆蓋文旅全產業鏈的教育培訓體系,加強對文旅產業高層次人才關愛保障,鼓勵行業協會成立文旅人才聯盟。 使命如磐,篤行致遠。 委員們聚焦改革發展的新目標新任務,立足自身專業和領域,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使命擔當履職盡責,還圍繞新生代閩商成長、閩商出海、扶持制造業等建諍言、獻良策。
向“好”而履,共推民生新愿景新高度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關系國運。 “把民生‘頭等大事’協商深,把群眾‘關鍵小事’商量好。”委員們從省兩會中讀出了“民生”,為民生發出“好聲音”、貢獻“金點子”、扛起“硬擔當”。 教育一直是省兩會的熱門話題。 加強專門學校建設和專門教育工作,是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現實要求,也是創新社會治理、深化平安福建建設的重要內容。莆田市省政協委員小組提出專門學校建設集體提案,建議在規范化建設、常態化辦學、制度化運行上下功夫,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心和重視學生身心健康,強調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沈萌芽說,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需要進行有效干預和及時調整,建議要完善家庭教育指導體系,發揮學校育人陣地作用,健全社會協同服務網絡,構建心理危機干預機制。 “教育是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的‘先行軍’,閩臺同根同源的教育文化、相通的教育話語體系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為了讓臺灣青年更好地認識福建、了解福建,省政協委員、莆田學院對外合作和交流處處長鄭潔紅建議,要堅持以文化認同為紐帶、以青年交流為橋梁、以高端人才為抓手、以深化產教融合為著點力,打造閩臺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臺灣青年高品質教育首選地、臺灣高端人才圓夢地,共同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辦好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這件“頭等大事”,離不開改革與發展。 省政協委員、仙游縣總醫院院長李航說,雖然我省已實現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全覆蓋,但醫共體內部依舊存在著“醫而不共”的情況,鄉鎮衛生院間醫療資源共享不足成為制約其效能發揮的關鍵因素。他建議,應該進一步建立靈活的利益分配機制,打破資源流動的壁壘。同時,鼓勵衛生院之間開展互利合作,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當前,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的探索在我省遍地開花,以長者食堂為代表的老年助餐服務成為一張“養老名片”。省政協委員、市政協常委、民盟莆田市委會主委施清芳對省內長者食堂設施建設情況、運營方式、就餐和收費情況展開調研,并提出針對性建議,要完善長者食堂服務供給體系,拓寬長者食堂運營資金來源,健全完善配套服務政策體系,推動長者食堂從“有”到“優”。 民生所系,責任所在。 委員們還就養老服務、農村土地糾紛、高質量充分就業、監獄治理、數字政法、優化“溢庫”藥品管理等民生問題建言獻策。大家表示,堅持把民之所盼作為履職所向,訪民情、解民憂、暖民心,促進民生福祉改善,努力把群眾的“愿望清單”變成民生的“幸福清單”,以實際行動詮釋“人民政協為人民”情懷。 凝聚共識筑同心,廣謀良策創偉業。 “大道如砥,行者無疆。”沈萌芽表示,市政協將對標對表省政協,自覺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于心、鑄于魂、踐于行,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省兩會精神,在新時代新征程中鉚足干勁再發力,在向新攀高中奮勇爭先,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福建實踐匯智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