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就是力量,奮斗開創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新時代新征程人民政協事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市政協興起學習貫徹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熱潮,與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一體學習、一體思考、一體貫徹,學深悟透做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
為學之實,固在踐履。
“要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在常學常新中把握其核心要義,在篤信篤行中踐行其精神實質,學出對黨忠誠,學出為民情懷,學出使命擔當,學出實干成效。”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沈萌芽表示,要保持穩如泰山、堅如磐石的政治定力,彰顯商以求同、協以成事的協商效力,凝聚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磅礴合力,激發時不我待、比學趕超的干事活力,干出新時代人民政協新樣子。
凝心聚魂 把牢政治定力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市政協以“政在研學、書香政協”為引領,強化理論武裝,用好學習平臺,堅持黨建引領,筑牢忠誠履職的政治定力、思想根基。
“人民政協是科學、有效、管用的制度安排,有著深厚的文化基礎、理論基礎、實踐基礎,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和顯著政治優勢。”全國政協委員、市政協常委、莆田工商聯主席、三棵樹涂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洪杰表示,我們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將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到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以實際行動為中國式現代化的莆田實踐作出新貢獻。
“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進行的偉大創造。”省政協委員、市政協常委、民盟莆田市委會主委施清芳表示,在政協的廣闊舞臺上,始終堅定永遠跟黨走的信念,積極投身深化改革的偉大實踐,在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上多建睿智之言,在引導全市民盟盟員履職盡責上多盡精誠之力,在用心用情用力造福群眾上多行務實之舉。
學深悟透,凝心鑄魂。市政協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用活“在政協聽名家講座”“書香政協·Yue讀匯”等載體,用好“委員履職活動驛站”等平臺,引領政協委員和界別群眾共學共研。今年來,共組織各類學習研討23場,舉辦輔導講座、分享活動、現場教學19場,為機關黨員過集體“政治生日”,每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等。市政協獲得福建省“書香機關”殊榮,市政協機關黨委被市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齊心聚智 彰顯協商效力 一枝一葉總關情,一點一滴見初心。市政協以“政在協商、為民協商”為載體,注重重點謀劃,開展重點協商,強化成果轉化,深耕為民履職的主責主業。
“知之愈明,行之愈篤。政協履職要與黨委政府合心、合力、合拍,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多做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工作。”市政協常委、荔城區政協主席鄭占林表示,作為基層政協,要加大協商力度,鞏固“莆事好商量”品牌,提升“點題協商”“微協商”活動成效,不斷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使協商民主彰顯更大優勢、發揮更大效能。
“要爭當改革的促進派和實干家,構筑協商議政新格局,打造黨派領銜新品牌,用好協商方式方法,在更寬領域更高層面進行協商建言。”市政協常委、涵江區政協主席鄒荔平表示,要找準政協在服務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切入點、著力點,圍繞黨政工作重點、社會治理焦點等實際問題,深入開展協商議政、調研視察、民主監督等活動,切實擔負起“落實下去、凝聚起來”的政治責任。
商以求同,協以成事。市政協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助力市委辦、市政府出臺《關于促進調研成果轉化運用實施辦法》等文件,全面推動2024年度37個重點協商議題有序展開。今年以來,已向市委、市政府報送建議案9篇,省政協領導批示4次,市委、市政府領導批示32次,其中主要領導批示18次。 同心聚識 匯集磅礴合力
全心聚能 激發干事活力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市政協以“政在攜手、與你同行”為抓手,堅持上下聯動,注重左右互動,加強界別帶動,提振干事擔當的內生動力,匯聚同心履職的奮進力量。
“只有弄清了政協‘是什么’‘干什么’,才能真正明白‘怎么干’‘誰來干’。”市政協常委、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劉明輝表示,政協的主體在委員、優勢在委員、活力在委員,潛力也在委員,政協機關干部要樹牢政治機關意識,全面提升協調服務水平,為委員履職創造良好條件,為把人民政協建設成為委員之家、民主之家、團結之家作出新貢獻。
“對標對表省市政協,力爭在決策上當好參謀,在工作上當好助手,以自身工作的高質量服務保障政協履職的高質量。”仙游縣政協秘書長、辦公室主任劉元良表示,作為一名基層政協干部,要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縣政協黨組工作安排,用心用情用力履職,將精益求精和嚴謹細致的要求貫穿于辦文、辦會、辦事的每一個環節。
大道同心,砥礪奮進。市政協已在全市54個鄉鎮、街道全面建立政協工作聯絡組,今年首次舉辦聯絡組長專題培訓班,與縣區政協聯合開展調研協商、委員履職等活動7次;整合社會各界力量,先后到市特殊教育學校、莆田SOS兒童村等,與12個部門聯合開展調研幫扶、資助捐贈等活動;在全省率先設立環境資源界別,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界別工作的實施辦法》,吸引委員和界別群眾6000多人次參與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