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99国内精品_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_四虎成人精品永久免费av九九

今天是:
當前位置: > 協商議政
落實就業優先政策 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一)
【發布日期:2024-09-10】 【來源:本站】 【閱讀:次】

□時報記者 鄭育俊 通訊員 吳慧丹

 

“高質量充分就業”協商議政】之一

 

落實就業優先政策  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前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必須抓緊抓實抓好。”“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就業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市委、市政府、市政協共同研究確定將“落實就業優先政策,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為2023年度市政協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題。市政協黨組和主席會議高度重視,列入年度重點工作安排,市政協主席沈萌芽多次研究部署和指導相關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今年5月份以來,市政協副主席林惠中帶領調研組成員,深入各縣(區)、職業院校、園區、企業等開展“落實就業優先政策,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專題調研活動,先后召開人社、農業農村、教育、工信等相關部門和基層干部群眾參加的調研座談會7場次,訪談106人次,詳細了解我市就業工作情況,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建議,認真分析就業工作短板,并學習借鑒省內外就業工作經驗做法,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對策建議,形成調研報告。

“此次會議成果豐碩,選題精準、調研精細、建言精到,為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體現市政協責任擔當。”8月25日,市政協舉行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聚焦“落實就業優先政策,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市委書記付朝陽到會與專家學者、政協委員、各界人士代表共商就業之策,共謀百姓福祉。

開門問策,集思廣益。當天,圍繞協商議政主題,現場連線專家把脈支招,多位市政協委員即席發言,市直有關部門分別就相關問題作出回應。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多層次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培養‘適銷對路’職業人才,完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打造優質勞務品牌。”市政協常委林志良、鄭占林、郭笑蓉、施清芳等從增強產業發展動力、政策配套、創業就業、服務保障等不同角度謀良策、出實招,在他們看來,穩就業就是穩經濟、穩民生,就是民生“穩穩的幸福”。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海峽人才市場總經理吳小穎,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鄭毓煌等專家連線建議,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這個朝陽產業,建設好莆田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以開放的姿勢吸引更多的投資,服務企業發展,帶動就業增長,為大學生提供更多實習就業機會等。

“百姓臉上洋溢的微笑,就是我們的前進方向和持久動力。”認真聽取大家意見建議后,付朝陽表示,要認清形勢、認清自我,正視短板、堅定信心,以人為本、凝聚人心,用好政策、實出重點,堅持多措并舉,全力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要充分吸收成果,推動政協在服務大局中彰顯作為。希望廣大政協委員發揮政協“聚識”優勢,大興調查研究,沉到企業、沉到村居,做精做深“建言”文章。

“要領悟精神站好位、情系民生履好職、發揮優勢盡好責,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就業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為高質量充分就業貢獻更多‘金點子’。”沈萌芽表示,將扎實做好“民生保障”這篇文章,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在建言資政、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不斷提高調查研究能力,建真言、獻良策,把調研成果轉化為履職實效,奮力書寫“人民政協為人民”的新時代答卷。  

 


 




 



 

●調查研究

 

近年來,我市把穩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全市上下堅持俯下身子抓產業、一心一意謀發展,聚力“港產城”聯動,在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中持續強化就業優先導向,全力抓好援企穩崗擴就業等工作,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現狀

 

凝聚工作合力,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把穩就業保就業促就業作為政治任務、民生工程來抓,建立健全就業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加強對就業工作的領導和統籌協調,壓緊壓實責任,加強分析研判,推動財政、金融、消費、產業等政策聚力支持就業。特別是疫情之后,我市著力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打出一系列穩就業組合拳,不斷創新服務援企穩崗促就業。2020-2022年,全市累計城鎮新增就業6.79萬人,年均增長2.26萬人。20231-7月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8332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2萬人的91.66%,全市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強化政策支持,援企穩崗成效明顯。近年來,我市先后出臺“穩就業7條”“保居民就業12條”“中小微企業紓困10條”“復工穩崗14條”“擴崗留工14條”“扶持創業8條”“減負穩崗擴就業7條”等政策措施,形成包含穩崗擴崗、引工用工、扶持創業、兜底保障等30多項穩就業政策工具包,減輕企業負擔,助力企業穩預期、穩信心、穩崗位。在全省率先出臺企業員工返崗交通補助、企業吸納和院校輸送畢業生就業雙向補助、生產經營困難企業高標準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等政策。打好“降、緩、返、補”政策組合拳,通過落實階段性降低社保費率政策、困難企業穩崗返還、留莆過年獎補、連續生產穩就業獎補、引工用工補助、以工代訓等惠企政策,全力支持企業穩工穩崗,全市累計發放各項穩就業獎補資金約2.94億元,惠及企業2萬多家。

加強技能培訓,人才結構得到優化。貫徹市委人才支撐戰略要求,圍繞十二條重點產業鏈需求,著力加強技能培訓,優化產業人才結構。在全省率先出臺《莆田市促進技能人才建設十條措施》,實行“揭榜掛帥”職業培訓機制,創新實施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辦班計劃,延續企業職工崗前技能培訓和崗位技能提升培訓補貼政策。2020年以來共開展各類補貼性培訓11.56萬人次。打造“莆田工匠”職業技能大賽品牌,在全省率先開展大規模的職業技能競賽系列活動,全省唯一“世界技能大賽研究推廣基地”落戶莆田。出臺《2023年“技能莆田”萬人職業技能培訓“十大計劃”實施方案》,進一步優化產業人才結構。目前,全市技能人才總量31.2萬人,高技能人才3.73萬人,技能人才占就業人員總量的20.1%

關注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力度加大。聚焦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著力做好就業幫扶工作。實施就業服務質量提升工程,進一步完善畢業生就業創業各環節的政策扶持體系,市領導帶隊開展“送崗留才進校園”活動,鼓勵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多形式就業創業。2020年以來,全市年均提供畢業生就業崗位3萬個以上,兩所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去向落實率和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就業率均達到90%以上;出臺《關于開展銀發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勞務服務工作實施方案》,公益性崗位續聘和銀發脫貧人口勞務政策、返鄉退役軍人“一站式”服務、農民工、殘疾人就業保障服務、婦女就業幫扶等政策措施有效執行。2020年以來,全市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4254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756人;全市累計開發公益性崗位1810個(其中脫貧人員1176人),發放公益性崗位補貼6700多萬元。

堅持數字賦能,就業服務不斷完善。積極融入“全市一張圖,全域數字化”,健全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投入使用覆蓋全市54個鄉鎮的基層就業服務平臺,基本建成市、縣、鄉鎮三級“全域就業公共服務網”,實現求職和招聘信息全域共享。建設莆田市首個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莆田市技術人才產業園),推動人力資源服務產業鏈發展。主動鏈接企業端、技改端、機構端、社區端、院校端等,滿足我市產業發展人才需求,發布鞋業、食品、生命健康等重點產業人才地圖,開展產業發展人才需求和供給分析,創新繪制全國高校相關產業人才分布線上檢索“一張圖”,實現數字+產業人才一鍵查詢。依托信息化系統大數據平臺,運用“大數據”比對、部門數據共享,找出政策享受對象,主動推送政策,精準發放補助資金,“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我市“政策找人”援企穩崗入選人社部穩就業保就業典型經驗。

 

●問題

 

調研組認為,近年來,我市在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方面取得較大成效,但受全球經濟下行和自身資源稟賦等因素影響,還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問題,如經濟增長承壓,企業用工需求不穩;產業結構不優,就業空間比較有限;供求匹配欠佳,“兩難”現象依然并存;保障力量不足,服務水平有待提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