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青山入畫來,且以詩意共遠方。入夏以來,仙游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內,瓜果飄香、花開正艷!到處是一派生機盎然、萬物勃發的景象。 仙游臺創園于2007年6月掛牌成立,2009年5月獲批為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多年來,全市上下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對臺工作的重要論述,與臺胞臺企一道,開拓進取、頑強拼搏,建成大陸最大的臺灣甜柿基地、大陸最大的嘉寶果等臺灣苗木基地,創辦大陸首個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業園、福建首個臺灣村,連續七年在全國臺創園考評中榮獲“優秀”等次,獲評國家農村創新創業園區……,臺創園已成為了兩岸同胞共同的創業基地和精神家園。 “臺灣農民創業園是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金字招牌,是重要的資源、寶貴的財富。”市政協主席沈萌芽指出,今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委、市委關于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部署要求的第一年,也是仙游臺創園獲批國家級臺創園15周年,在新起點上,我們要牢記初心使命、發揚優良傳統,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通過開展一場專題調研、一場專題協商、形成一份建議案、一場委員履職活動日、一場成果分享會等“五個一”活動,用好調研視察、專題協商、建言資政等履職方式,以有用之言、務實之策,持續為推動臺創園高質量發展、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助力賦能。
實地調研“聽實情” 外出考察“取真經”
以農為脈,情牽兩岸。3月26日,沈萌芽在仙游臺創園宣講全國兩會精神并調研座談時說,要牢記設立臺創園的初衷本源,堅定信心、堅守初心、勠力同心,以仙游縣臺創園獲批15周年為契機,搶抓政策機遇、深挖資源價值,齊心協力推動臺創園高質量發展,將臺創園打造成我市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的靚麗名片,打造成我市鄉村振興的示范樣板。全市系統政協要互動聯動、對標對接,各級政協委員用心用情、助力助推,持續擦亮仙游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品牌。 “調查研究是破解難題的‘金鑰匙’,是建言資政的‘壓艙石’,是凝聚共識的‘定盤星’,是推動發展的‘助燃劑’。”圍繞“推動臺創園高質量發展”專題,深入仙游臺創園實地調研,并帶隊到三明市、龍巖市、漳州市等臺灣農民創業園考察學習,查弱項、補短板,學方法、訪真經,讓建言更有高度、獻策更有深度。 “當前甜柿、嘉寶果在各地銷售情況如何?”“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有什么需求?”“在臺商企業國民待遇條件均等化方面還有什么建議?”……4月2日,在仙游臺創園,調研組實地察看南陽果樹開發有限公司、唐品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好柿多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等臺企,與臺農臺胞代表交心談心,聽取相關情況介紹,了解政策落實、生產經營等方面情況及存在的困難問題,商討破解之策。 “你們在助力兩岸交流發展、提升臺創園發展水平上有啥‘好經驗’?”“你們在推動特色產業發展上有什么好舉措?”……4月15-17日,調研組赴三明市清流縣、龍巖市漳平市、漳州市漳浦縣臺灣農民創業園進行考察學習。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聽、一路談,聊發展思路,談工作成效,學經驗做法,切實把“真經”取到手,把“良方”帶回家。 “收獲很大!”調研組表示,通過開展實地調研和外出考察學習,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要對調研考察成果認真梳理歸納,廣泛征求職能部門、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基層干部、臺胞臺企等各方意見建議后,形成一份針對性強、可操作的調研報告,切實為推動臺創園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商以求同建真言 協以成事獻良策
面對面協商,心貼心交流。5月22日,一場以“推進仙游臺灣農民創業園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專題協商會議在市政協會議室召開,市農業農村局、市委臺港澳辦、市自然資源局、市林業局等職能部門,仙游縣政府、縣政協及仙游臺創園等有關負責人以及部分市政協委員圍繞協商主題各抒己見、熱烈討論…… “建議加強臺農與本地農民交流合作,做好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傳播”“建議推廣“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助力三產深度融合”“建議加大農業品牌創建力度,積極打造“莆田牛樟芝”“莆田嘉寶果”品牌,以品牌效應提升價值鏈”“建議打好“媽祖文化”這張牌,把惠臺政策措施送到臺胞心坎里”“建議在臺青創業方面多一些政策扶持,在優化創業環境、提供創業培訓教育、搭建創業交流平臺上再多一些舉措”“建議支持園區企業對各自產業基地進行數字化改造,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建設數字果園”……市政協常委、農業農村委主任蔡建山,市政協委員、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主任陳慶王,市政協委員、莆田學院科研處處長、民革市委副主委陳祖芬,市政協委員、仙游縣農業農村局農村環保能源站站長陳勇紅等,紛紛圍繞協商主題談心得、提建議,大家暢所欲言,氣氛活躍。 “委員們的建言都很專業,很多問題都提到‘點子’上。”專題協商會上,市直相關部門負責人在作回應發言時頗有感觸。他們認為,許多建言的質量都很高,問題提得準,建議有實操,將把這些意見建議帶回去,認真研究吸收,切實轉化為工作的具體舉措。 “這次專題協商會為推動臺創園高質量發展點了題、把了脈,委員發言用心用情,部門回應不遮不掩。”市政府副市長林韶雯指出,各相關職能部門單位要對調研報告和這次協商提出的問題和建議進行梳理歸納,進一步理清思路,拿出針對性措施,圍繞園區提檔升級、拓展鄉村合作、深化基層交流、強化服務保障等方面,合力推動臺創園高質量發展。 “這次專題協商會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市委關于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實際行動,也是助力臺創園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專題協商會上,沈萌芽表示,這次專題協商會開出了高質量、好效果,提出了好建議、金點子,希望大家認真做好協商成果轉化“后半篇”文章,課題組要進一步梳理形成《建議案》,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履職分享聚共識 助力發展譜新篇
“講到整個臺創園的由來,應該要感謝臺胞蔡建全、洪淵輝的老朋友——游洋鎮梧椿人吳步琰”“我們用了9個月時間,終于獲評為全國第三批臺灣農民創業園”“要把臺創園發展成家門口的甜蜜事業”……5月21日,一場以“深耕臺創園·深厚莆臺情”為主題的“政協委員履職活動日”在莆田電視臺播出,市政協委員鄭文爐、仙游縣政協委員陳舒悅、仙游縣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練光燦等結合自身履職經歷,在一幀幀動情的回憶、一句句溫情的交談中,把時光拉回到了仙游臺創園成立、建設、發展的奮斗足跡中,講述“兩岸一家親、莆臺親上親”的動人故事。 同在一座山,共飲一杯茶。5月28日,莆田市政協在仙游縣舉辦“深耕臺創園·深厚莆臺情——仙游臺創園15周年成果分享會”,各級政協委員、臺商臺胞代表齊聚一堂,共話履職感悟、共享創業心得、共敘莆臺情誼、共促融合發展,用最燃的熱情、最足的誠意、最真的情懷,禮敬仙游臺創園獲批國家級臺創園15周年。 “我來到莆田已經20多年了,主要做臺灣甜柿種植”“我父親1997年就到仙游縣投資興業,我18歲就到大陸,算是‘臺二代’,主要是做嘉寶果產業的”……分享會上,金瑤山莊農場的柯清吉、柯陳秀蘭夫婦,莆田臺創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正信、葉麗清夫婦等臺胞,和大家分享了在莆追夢、筑夢、圓夢的奮斗歷程,帶我們走進了他們內心的“詩和遠方”。 此心安處是吾鄉。國臺辦“31條”、省“66條”、市“35條”等一系列的惠臺利農政策,讓臺商臺農感受到兩岸融合發展中的“莆田溫度”,在不斷提升認同感和歸屬感中,堅定扎根莆田干事創業的決心和信心。 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從2009年到2024年,從粗放的甜柿種植到精致農業、創意農莊、生態旅游,十五載來 ,一代代臺商臺農們勤耕不輟、與光同行,在這片情暖業興的溫暖土地上,打拼出各自的成功事業及幸福生活,共同譜寫了共畫同心圓、耕耘兩岸情的精彩篇章。 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以真心凝共識,以真情促融合。”沈萌芽說,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是人民政協履職的中心環節,當前,全省政協系統正深入開展“讓政協走進臺胞,讓臺胞走進政協”活動,讓我們以“雙走進”活動為契機,發揮政協職能優勢,引導廣大委員進一步把履職熱情激發出來,把主體作用發揮出來,持續接力、久久為功,共同將仙游臺創園打造成四季有果的“百果園”、四季有花的“百花園”、四季常青的“幸福家園”,為助力兩岸融合發展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朱國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