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 鄭育俊 陳曉威
1月22日下午,參加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在莆省政協委員分組審議省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情況報告,提出真知灼見。 委員們認為,省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內涵豐富、層次分明,總結過去一年工作實事求是、重點突出,部署2024年工作目標明確、務實精準,為政協委員強化責任擔當、提升履職效能指明了方向,令人倍感振奮、深受鼓舞。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大家紛紛表示,要牢記囑托、知重擔責,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胸懷“國之大者”,心系“民之所向”,認真履職盡責,積極議政建言,廣泛凝聚共識,以實際行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福建篇章。
省政協委員、民進莆田市委會主委、市城市管理局局長郭國成: 做好政策的宣傳員 溝通群眾的聯絡員
滕主席所作的省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中總結了2023年132名委員積極參與省紀委監委“點題整治”,體現了委員助推發展、服務民生的社會責任。2023年省紀委監委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十三個急難愁盼問題,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政府部門借勢借力,廣大群眾獲得感強,點題質效凸現。并邀請了政協委員作為監督員參與該項工作,我很榮幸作為一名監督員,參與了物業公共收益“點題整治”。通過整治,全省各地共增加小區公共收益約2.3億元,三年累計增加約7億元,切切實實維護了廣大業主和群眾利益,取得了扎實成效。公共收益公示率將近100%,有效保障了群眾知情權、監督權。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我將持續參與省紀委監委開展的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點題整治”工作,廣泛傾聽群眾聲音、了解群眾意愿,找準找實群眾身邊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做好政策的宣傳員,溝通群眾的聯絡員,推動民主監督與專責監督的貫通協同,體現責任擔當。
省政協委員、莆田市政協常委、市僑聯主席郭立紅: 凝聚僑心僑智僑力 做好新時代僑文章
省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內涵豐富、層次分明,總結過去一年工作實事求是、重點突出,部署2024年工作目標明確、務實精準,為政協委員強化責任擔當、提升履職效能指明了方向,令人倍感振奮、深受鼓舞。 福建是僑務大省,1580萬僑胞是福建一大獨特優勢,僑對福建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就提出“大僑務”“以僑招商”等重大理念,閩籍僑胞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1000萬僑胞中,有著一大批有實力、有能力、有情懷的僑胞,我們要發揮統戰、經濟、文化等部門的資源優勢,努力搭建如閩籍鄉親懇親大會、閩籍精英故鄉行、新僑創新創業論壇等平臺,尤其要適應時代發展步伐,搭建如莆田市委、市政府正在力推的“天下莆人”數字平臺等,建立溝通機制、傳遞發展信息、實現友好交流,使僑胞特別是新生代僑胞對家鄉產生親近感、歸屬感,從而吸引他們投資福建、建功福建,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福建篇章貢獻僑胞力量。
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莆田市委副主委、莆田學院對外合作和交流處處長鄭潔紅: 推動文化傳承發展 加強閩臺高校交流
今年省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是一個高舉思想旗幟、堅持守正創新、廣泛凝心聚力、彰顯制度優勢的好報告。作為來自高校和社科界的委員,我特別關注報告中有關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的內容。 福建與臺灣一衣帶水,同根同源,閩臺教育交流合作走在全國前列。媽祖文化、客家文化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閩臺有廣泛的群眾基礎,高校作為青年學生的教育基地,要注重把握大局大勢,主動發揮獨特優勢,圍繞打造“兩岸社會融合、經濟融合、情感融合示范樣板”的目標,彰顯文化育人的功能,推動文化傳承發展,加強閩臺高校交流,促進閩臺青年交往,增強文化認同,增進心靈契合,為閩臺融合增添新動能,為服務祖國統一大業和民族偉大復興凝心聚力。
省政協委員、莆田學院附屬醫院院長助理、醫務部主任李航: 加強醫療護理員 培養及監管
今年省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圍繞“無陪護”醫院建設,開展協商式監督。作為一名醫衛界政協委員,我感到高興。 無陪病房是今后醫療護理發展的趨勢,患者住院期間全流程服務均由醫護人員及規范化培訓的護理員提供,這不但解決“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困難,也減輕了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陪護負擔。 為推進我省醫療機構“無陪護”病房建設,建議:社會各界要加大宣傳和推廣、提高公眾對“無陪護”病房的認識和接受程度;政府部門要加強對護理員的培養、監管,對符合條件的護理員落實就業扶持政策,保障護理員人力資源的供給;進一步細化“無陪護”病房的收費標準,分不同等級收費,體現不同患者的護理量,滿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省政協委員、莆田木雕代表性傳承人、莆田藏云堂藝術品有限公司藝術總監林建軍: 凝聚福建非遺資源 擴大“福”優名品影響力
福建是非遺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共有9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遺名錄(名冊)。目前,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45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705項。優質的非遺項目即是“福”優名品,其中歷史上傳承有序的生產性非遺項目有著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非遺傳承人創作和生產的優質福品有著廣闊的市場。總之,優質的非遺項目和傳承人是我省獨特的資源。 建議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頂層設計與市場化運作有效結合。整合吸引各類優質非遺資源參與,持續推動打造聯通內外、貫通城鄉的產供銷一體化交流交易平臺,實現非遺文化和流通產品完美融合,為福建高質量發展助力。多途徑賦能福建非遺“福”優名品發展,擴大“福”優名品影響力,結合國內外線上線下展會,論壇、互聯網平臺等形式,廣泛邀請非遺行業先行者,助推“福品”走向全國、走向全球。要聚焦我省傳統特色優質非遺項目產業發展。推動各市縣區“福”優名品發展,例如莆田木雕、仙作家具、德化白瓷、壽山石雕、廈門漆線雕、福鼎白茶、武夷巖茶等等名優的非遺項目,如何促進此類福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提高統籌利用兩個市場,促進內貿和外貿、進口和出口協調發展,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助力實現福建省高質量發展。市縣區一級的非遺項目須嚴把質量關。目前因為非遺很熱而導致非遺項目和品牌泛濫,主管部門要制定非遺項目和非遺傳承人的退出機制,凈化非遺項目品牌,讓有限的資源配置給優質非遺項目,讓非遺項目評選出真材實學的傳承人。
省政協委員、香港佳運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健英: 發揮港區政協委員 “雙重積極作用”
聆聽了滕主席所作的省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我深有感觸。這是一份凝心聚力的報告,內容真實,定位準且接地氣,洋溢著民本情懷、人民至上的擔當。也可以看出臺港澳僑在福建未來的建設中大有作為。 過去5年時間,香港受到各種復雜環境的影響,面對這些波瀾變化,中央推行香港國安法,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穩定大局。正因為背靠祖國,香港如今才能實現由亂到治,再由治及興的局面。 回港后,我會發揮港區政協委員的“雙重積極作用”。增強責任意識,了解政府工作中心,關注社會熱點,始終和家鄉同行、目標同向。積極主動參與更多愛國愛港的活動。切實履職盡責,呼吁更多在港的愛國愛鄉力量,回鄉投資。另一方面也會鼓勵更多僑二代、僑三代回鄉學習考察,把根留住。講好中國發展的故事,講好中國合作共贏的故事,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塑造良好的國家形象。以實際行動助推“一國兩制”偉大實踐行穩致遠,發揮好港區委員在社團中的帶頭及引領作用。 只有祖國好,家鄉好了,香港才能更好。讓我們不負新時代,逐夢向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