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丹心系桑梓 三尺講臺育桃李 ——莆田市政協委員尊師重教、躬耕教壇掠影
□時報記者 鄭育俊 陳曉威
春華秋實,桃李沁香。 9月7日,禮獻莆田建市40周年暨慶祝第39個教師節大會舉行,表彰一批先進單位和個人,公布2022-2023學年獎教助學1000萬以上的企業、壺蘭教育基金會永久名譽會長名單。 莆田市政協委員企業——三棵樹涂料股份有限公司、新威集團控股有限公司,2022-2023學年獎教助學1000萬元人民幣。全國政協委員、市政協常委、三棵樹涂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洪杰,九、十屆福建省政協常委、二屆市政協常委、僑雄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市許阿瓊獎學委員會會長許奇鋒,市政協常委、新威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黃瓊靜獲頒壺蘭教育基金會永久名譽會長證書。市政協委員、泗華幼兒園園長吳懿嫻獲評莆田市最美教師,并作為最美教師代表上臺發言。 莆田素有“文獻名邦”“海濱鄒魯”之美譽。鄭露三兄弟開莆來學歷經千年,莆田學風昌明,教跡顯著,人才輩出。自唐以來,涌現出2482名進士、21名狀元,17名宰相,留下“一門五學士”“三氏六桂”等佳話和“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千古家訓,新中國成立以來培養出16位兩院院士,尊師重教崇學蔚然成風。 多年來,莆田市政協聚焦群眾關切的教育主題,開展一系列教育專題協商,深入調研視察,積極協商議政,2022年成功舉辦以“傾情教育踐初心,履職為民擔使命”為主題的第六場“委員履職活動日”活動。廣大政協委員聚焦教育事業發展,或捐資獎教助學,或躬耕教育一線,或積極建言獻策,為推動我市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彰顯政協委員的責任與擔當。 在第39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市政協主席沈萌芽帶隊走訪慰問部分扎根教壇的教育界委員,向致力于教育事業發展的人民教師、教育工作者致以誠摯的節日問候和崇高敬意。
扎根教育沃土 堅守育人初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 在莆田政協委員隊伍中,活躍著一批教育人的身影。作為教育者,他們嚴謹治學、播撒甘露,收獲滿園桃李;作為政協委員,他們為國履職、為民盡責,服務發展大局,展現了教育人的良好精神風貌,彰顯了政協人的責任擔當。 在第39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市政協副主席王少華帶隊走訪慰問部分教育界委員,傳達有關會議精神。
省政協委員、市政協常委黃瓊靜: 片片愛心 縷縷深情
新威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是莆田市改革開放后成長起來的第一批優秀外資企業,勇于擔當社會責任,熱心公益慈善,2022-2023學年獎教助學1000萬元。省政協委員、市政協常委、新威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黃瓊靜獲頒壺蘭教育基金會永久名譽會長證書。 多年來,黃瓊靜憑著一股青年人的干勁、闖勁、韌勁,帶領團隊發展以高科技電子產業為主的研發、制造、銷售一條龍的完整產業鏈企業。公司多年來被國務院評為“全國東西扶貧先進集體”、被國務院僑務辦公室評為“全國百家明星僑資企業”、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獲評“莆田市十強企業”等稱號。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陸沉。作為一名在莆田熱土上成長起來的青年企業家,黃瓊靜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已根植于內心深處。在事業取得成功的同時,不忘回報家鄉和反哺社會,深度參與家鄉經濟社會建設,踴躍投身于社會公益事業,設立獎教獎學基金,多次在抗疫救災、愛心助學、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資助孤寡老人及貧困家庭等公益事業中捐資捐物,累計捐款總額近4000萬元。 甘于奉獻,災情疫情面前勇擔當。黃瓊靜時刻以“平凡人做平凡事”的簡單人生格言,熱心致力于慈心為民,善舉濟世。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向災區捐助110萬元;2014年捐贈10萬元支持云南災情。2020年疫情發生時,國內口罩緊張,黃瓊靜積極聯系國外購買,幾經周轉,從烏干達采購發往肯尼亞,又從肯尼亞轉至香港,從香港到深圳后發回莆田,總捐贈口罩229600個。2021年疫情捐贈仙游縣紅十字會100萬元。 慈善融真情,愛心無止境。黃瓊靜認為,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她積極參與老齡事業,熱心社會救助、關心困難群體、愛心幫貧助困。2014年捐贈200萬元,成立了莆田市涵江區黃賽峰關心下一代基金會,資助貧困學子100多名,并每年捐建圖書館五至六個,目前已捐建圖書館30多個。 用愛心的沃土,公益回饋家鄉。黃瓊靜說:“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支持,企業發展了,一定不要忘記回報社會。”她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2002年起資助家鄉孤寡老人及貧困家庭等700多萬元,同時也資助一些體弱多病的人。助力家鄉發展,積極參與家鄉振興與建設。她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樂善好施的愛心之舉贏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九、十屆省政協常委,二屆市政協常委許奇鋒: 薪火相傳 重教興學
曾任九、十屆福建省政協常委、二屆莆田市政協常委,現任僑雄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莆田市許阿瓊獎學委員會會長的許奇鋒,此次獲頒壺蘭教育基金會永久名譽會長證書,可謂實至名歸。 1986年,許奇鋒的父親許國雄先生在其事業剛起步之際,毅然慷慨解囊,以其母親許阿瓊的名義創立了莆田市第一家獎學機構——莆田市許阿瓊獎學委員會,旨在弘揚“文獻名邦”重教興學的優良傳統,激勵興化學子勤奮學習、成才報國,促進莆田教育事業的振興發展。 “我這一生還有三件事沒有做完:許阿瓊獎學金一定要做下去;莆田第一所高校建設一定要盡力資助;平海老家的上店小學一定要幫助建好。”這是許國雄的臨終告言。 許奇鋒同莆田市政協常委、僑雄集團有限公司總裁許奇有等兄妹接過父親的接力棒,熱心獎教獎學。 “我是個幸運的人,跟著父親的腳步,有幸成為國家改革開放、家鄉建設發展的見證者、親歷者和參與者,能為家鄉教育事業作出一點貢獻,我無比自豪。”許奇鋒動情地說。 僑雄集團及許奇鋒、許奇有捐資助學:1988年捐資51萬元興建莆田學院(原興化大學)“許樓光圖書館”、1993年捐資200萬元興建莆田學院“雄馨管理學院(雄馨教學樓)”、1998年捐資350萬元興建莆田學院“雄馨圖書館”。 1988年捐20萬元興建上店小學教學樓、附屬樓、圍墻及配套工程,1996年捐資20萬元興建“上店雄馨希望小學”教學樓,2011年捐資20萬元重建上店小學大門、圍墻及道路工程,2022年捐資10萬元建設上店小學電腦室。 1994年,許奇鋒等七名香港閩藉中青年企業家,共同發起成立“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基金會共籌善款逾3.53億港元,在國內23個省份援建607所“希望小學”等;資助萬名學童完成五年學業;一次性資助916名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舉辦希望小學教師培訓活動;捐助100套“希望書庫”等。 從1987年起,許阿瓊獎學委員會每年都舉行頒獎儀式,對當年在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的本市優秀應屆高中畢業生和獲得中學有關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省一等獎及以上級別的高校保送生給予獎勵,至今已頒獎三十七年。至2023年,先后共有3326名學生獲得許阿瓊獎學金,并進入清華、北大等高等院校深造。同時,許阿瓊獎學委員會每年還向許國雄、許奇鋒的母校及其家鄉的有關中小學校頒發獎教金。三十七年來,共頒發獎學金600萬元,獎教金209萬元。
市政協委員吳懿嫻: 情系幼教 初心如磐
“情系幼教終無悔,初心如磐譜童夢。”市政協委員、城廂區泗華幼兒園園長吳懿嫻獲評莆田市最美教師,并作為最美教師代表上臺發言,動情講述她平凡而幸福的工作生活。 1997年7月,19歲的吳懿嫻帶著美好的憧憬,走上了幼兒教師的崗位,從一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青春少女,轉變成為一個“全能型”媽媽式的幼兒老師,先后獲得莆田市學前教育“先進個人”、城廂區“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吳懿嫻說,常常有人認為幼兒老師就是一大群孩子的“保姆”,其實幼兒老師是孩子們人生路上最早的啟蒙者,也是孩子們成長的領路人。 “育苗有志閑逸少,潤物無聲辛苦多。”扎根幼教事業26年來,吳懿嫻從家門口的壩下中心幼兒園,“橫跨南北”到城區的泗華幼兒園,從普通教師、保教主任到副園長、園長,面對著生活不會自理的小小孩童,面對著個別家長的不理解,面對新園籌建的繁重任務,她也曾經糾結過、彷徨過。 吳懿嫻回憶說,記得在籌建泗華幼兒園初期,為了新園如期建成投用,狠心將嗷嗷待哺的才幾個月大的嬰兒放在家中,每天拖著疲憊的步伐回到家時,看到熟睡的孩子,自己只能無聲地在孩子額頭上印下了愧疚的吻。當時施工時間緊張,直到開學前夕,校園操場仍未鋪設、園門也未安裝;開園經費、教學設備緊缺;因新園條件艱苦,新分配的7名編外教師辭職了5名,人手嚴重不足。“有一群孩子正滿懷憧憬地等著我們開園……”在困境面前,她沒有退縮,帶領僅有5名的團隊成員毅然前行,經過不懈努力,幼兒園如期保質開園。從開園只有60多名幼兒,發展到如今已有12個班級、300多名幼兒,在3年時間內,創評了“莆田市市級示范性幼兒園”。面對已然勃勃生機、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得到大家認可的泗華幼兒園,綻放的笑容里有欣慰的淚水。 “國之本在教育,教育之本在教師。”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吳懿嫻潛心幼兒教育、精湛業務,始終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作為一名市政協委員,她關注教育、關心民生,發揮委員主體作用,積極參與市政協調研視察等各項活動,認真撰寫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和大會發言材料,曾兩個年度獲評“政協好委員”,撰寫的多篇關于教育的提案得到各級各有關部門重視,相關建議被采納,為我市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幼師力量、彰顯幼師擔當。 “教育是什么?我想說,是熱愛,是孩子們燦爛的笑臉,是我們心中裝著‘教師’這份沉甸甸的責任!”吳懿嫻表示,將繼續堅守辦高質量、有溫度的幼兒教育這一初心,在幼兒教育的路上執著追求、探索和創新,用一顆愛心、一份執著、一份責任,點亮孩子們的美好童年,努力讓孩子的童年增色彩,讓幼兒的教育放光彩,讓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市政協常委蔡黎萍: 為特殊兒童插上夢想翅膀
“1991年夏天,十八歲的我從泉州師范學校特殊教育專業畢業,走進特殊教育學校,走近特殊孩子。”市政協常委、莆田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導處主任蔡黎萍至今還記得,在正式上的第一節課上,懷著忐忑的心情站上講臺,孩子們忽閃著一雙雙明亮的大眼睛,眼里充滿了好奇、期待、崇敬,但他們聽不到,不會說,我們就安靜地彼此凝視著,在無聲的交流中傳遞著彼此的情感,“那一刻,我的內心發出一種信念:我一定要呵護他們成長,用知識為他們插上飛翔的翅膀。” 為了實現孩子們的夢想,蔡黎萍認真備課、上課,課余時間鉆研心理學和教學方法,尋找適合特殊孩子學習的教學方式。當時,年輕的她課后總和他們在一起玩游戲、打籃球、講故事……功夫不負有心人,孩子們慢慢學到知識,漸漸地成長,有的考上了大學,還有不少孩子學到了本領,步入社會,他們自強自立,最后成為社會有用之人。 隨著特殊教育的高速發展,蔡黎萍還先后教學了視力障礙、智力殘疾、自閉癥兒童,無論是哪個專業,都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學習、去實踐。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蔡黎萍的出色表現得到認可,獲得“國家特教園丁獎”“福建省優秀教師”“福建省特殊教育骨干教師”“福建省特殊教育學科帶頭人”“莆田市師德標兵”“莆田市先進教師”等榮譽稱號。 “殘疾孩子需要關心和愛護,更需要知識與能力。特殊教育是衡量一個國家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標尺。”蔡黎萍表示,將努力讓更多人了解和支持特殊教育,尊重、包容特殊學生,為每一個特殊孩子的幸福而努力。
市政協委員詹偉鋒: 以匠心手造培養藝術人才
市政協委員、莆田學院工藝美術學院院長、碩士生導師詹偉鋒多年來潛心學術、創新科研,取得累累碩果。曾獲第十一屆“福建省五四青年獎章”“莆田市先進教師”“莆田學院教學名師”等榮譽稱號。 詹偉鋒教授主要致力于地域文創設計和工藝美術理論研究,先后主持多項省級科研項目,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文章十余篇,曾到臺灣藝術大學做訪問學者,多次受邀擔任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等活動的評委,當選福建省美術家協會平面設計藝委會副主任、莆田市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個人設計作品多次獲得首屆全國平面設計大展、中國包裝創意設計大賽等國家級獎項,主持完成第25屆世界技巧錦標賽視覺形象設計、第五屆亞洲體操錦標賽會徽以及2019年國際射聯步手槍世界杯總決賽視覺形象設計等。 “以德為先,匠心育人。”詹偉鋒熱愛教育事業,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自覺履行教師的職責和使命,憑借深厚扎實的專業和負責嚴謹的教風,深受學生喜愛。他提出“以美育人,匠心手造”的學院人才培養理念,注重產教融合,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學科競賽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指導學生屢獲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等各級各類獎項。 詹偉鋒積極引領學校與地方、產業合作,組建服務地方團隊參與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莊邊鎮農產品文創設計、媽祖文創產品設計等項目。擔任福建省科技特派員,積極參與莊邊村、后黃村等地鄉村振興服務工作,用藝術力量點亮鄉村。
市政協委員李永清: 讓每個學生自信陽光成長
扎根基層從教三十一載,莆田華僑中學校長、中學高級教師李永清兢兢業業,為人師表,認真履行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神圣職責,先后獲得“福建省優秀教師”“福建省語文骨干教師”“莆田市師德標兵”“莆田市中小學優秀校長”等榮譽稱號。 在擔任校長期間,李永清落實立德樹人,注重學校特色發展,深化課程改革,堅持“五育并舉”,促進學生有個性全面發展;抓好教研工作,以打造“高效課堂”為抓手,聚焦“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培養思維品質,開展推門聽課;打造文化校園,確立了以僑鄉文化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為核心,培育積極蓬勃向上的校園育人氛圍;推進民主管理,充分發揮學校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嚴格執行了民主管理、廉潔承諾、事務公開、財務透明等一系列校務公開制度和規范,做到大事小事好商量;強化安全管理,始終牢記“安全是第一責任”的安全管理理念,積極創建平安校園,構建了時時講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氛圍。 作為市政協委員,民盟莆田市委常委、涵江工委會主委,李永清履職盡責、擔當作為,積極建言獻策,為莆田加快建設綠色高質量發展先行市貢獻智慧和力量。 “讓生命中遇見的每個學生自信而陽光的成長。”在新時代新的征程上,李永清表示,將繼續帶領全體教職員工保持好內心寧靜、保持好師德修養、保持好敬業奉獻,傳授真知、傳揚美德、傳遞擔當,為把僑中辦成“僑鄉著名、莆陽聞名、八閩知名”的學校而努力奮斗。
市政協委員黃世舉: 不忘初心守望著教育夢
“不忘初心,靜下心來辦教育;蹲下身來看孩子,一心一意育人才。”從教二十六載,市政協委員、莆田第一中學副校長、擢英中學書記黃世舉從一名普通語文教師、班主任成長為高級教師、省名校長后備人選、市名校長培養對象,始終站在莆田教育這塊精神高地上,守望著教育夢,詮釋無悔教育人生。 內強素質,銳意創新。黃世舉在職學習提升,獲得教育碩士學位,參加市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培訓,參加十多個國家省市級課題研究,有15篇論文在CN刊物發表等。挑起奧賽班語文教學重擔,獲市高中教育園丁獎。輻射示范,在市內外做10多場培訓講座。二十六年教學形成暖心語文教學主張,成長為學科帶頭人。他帶領黨員崗位創業,實干爭實效,被評為省學校優秀黨務工作者、莆田市先進工作者,文科黨支部被評為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勇于擔當,辦好教育。黃世舉整合籌辦并擔任市直農村薄弱學校——莆田市外國語學校校長兼黨支部書記,艱苦創業克難奮進,辦出農村家門口優質學校,迅速邁進市初中學校先進行列。之后調任莆田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兼黨支部書記,建好新校區并搬遷發展,職校被確認為省示范性現代職業院校等。來到莆田擢英中學,以大黨建統領學校新發展,構建新德育模式,加強信息化和校園文化建設,加強課程改革和教學常規管理,以五育并舉促學生全面發展,在中考、高考和學科競賽、體育、藝術、科創等比賽中取得斐然成績。獲得“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省文明校園”等榮譽稱號。
市政協委員楊俊明: 打造技能人才培育新高地
市政協委員、莆田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兼書記楊俊明長期執教在職業教育一線,以出色的教學、管理工作,獲得“莆田市先進教師”“優秀共產黨員”“全市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楊俊明始終堅定政治信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政治核心、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以黨建統領工作全局,以黨旗凝聚集體力量,通過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廉政建設、意識形態建設,提高黨員整體素質,規范教師從教行為,助推學校各項工作上新臺階。 狠抓隊伍建設,提高教學質量。楊俊明采用“請進來、走出去、內交流”的培養策略,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今年,有10余位教師在省級各類競賽中取得一、二等獎,高職升學率達82.7%,指導的學生參加技能競賽獲國家級二、三等獎。 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建設校園文化。學校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激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美好品德。積極聯系大唐智創、華峰集團、北高黃金珠寶城等76家企業,加強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教育為先”的方針,努力創建平安和諧校園,切實保障師生安全。在楊俊明及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連續七年被評為莆田市“一類平安校園”,連續三年被評為“5A級平安校園”。
市政協委員龔朱紅: 以愛之名書寫出杏壇華章
“熱愛教育,執著地踐行教育信仰,以情促情,以愛育愛。”市政協委員、莆田市第二實驗小學校長兼書記龔朱紅從教33年來,虛心愛學,勇于開拓創新、精益求精,積極參與各項教學實驗,不斷地思考、研究,淬煉為一名學科精英,培養了一屆屆優秀的學生,引領了一批批優秀的教師,譜寫了一曲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篇章,在省、市小學數學界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莆田市第二實驗小學由一所區屬農村小學升格而來,龔朱紅接手后,以先進的辦學理念,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創新爭先的工作干勁,營造了蓬勃向上催人奮進的校園文化,辦學規模迅速擴大到3000多人,辦學質量得到社會及家長們的高度評價和教育界的廣泛認可。吸引了省內外兄弟學校來參觀和學習,學校成為莆田教育的一面旗幟、福建省名校。 該校先后獲得全國德育工作先進學校、福建省信息化示范學校、福建省智慧教育示范校、義務教育管理先進學校、福建省文明學校等36個省級以上榮譽稱號。龔朱紅個人先后獲得“福建省優秀共產黨員”“福建省特級教師”“福建省學科帶頭人”“莆田市第四屆杰出人民教師”等榮譽稱號,成為教育戰線勞動者的模范。 “珍惜青春年華,機會總是屬于有準備的人。帶著情懷和教學技能上路,你會體驗到教育的美好。”這是龔朱紅對年輕教師的真切寄語,更是對教育的深情告白。 莫道女兒嬌,風雨一肩挑。從一名普通教師逐漸成長為校長,龔朱紅始終不忘初心,用愛心和責任在教育這塊精神高地上譜寫著一名人民教師平凡而卓越的樂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