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 鄭育俊 見習記者 陳曉威
讀書是一種精神、一種力量,更是一種使命,是我們走向未來的起點。 4月21日,市政協舉辦“書香政協·Yue讀匯”,市政協主席沈萌芽主持“Yue讀匯”并作交流分享,5位市政協機關干部也分享了閱讀感受。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聆聽“Yue讀匯”后,市政協機關干部紛紛表示,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領悟領袖的諄諄教導,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把讀書所獲轉化為履職盡責的過硬本領,在讀書學習中不斷提升履職能力,為莆田加快建設綠色高質量發展先行市貢獻智慧和力量。
打造書香政協 助推全民閱讀
人間最美四月天,最是書香能致遠。 在全黨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之際,在習近平總書記致首屆全民閱讀大會舉辦的賀信1周年之際,在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國政協委員讀書活動作出指示批示3周年之際,在第28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辦“書香政協·Yue讀匯”,一起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起再次領悟領袖的諄諄教導,一起交流分享讀書的快樂與美好。 2022年4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致首屆全民閱讀大會舉辦的賀信中強調,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啟智增慧、培養道德的重要途徑,可以讓人得到思想啟發,樹立崇高理想,涵養浩然之氣。中華民族自古提倡閱讀,講究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傳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國人民自信自強的品格。希望廣大黨員、干部帶頭讀書學習,修身養志,增長才干;希望孩子們養成閱讀習慣,快樂閱讀,健康成長;希望全社會都參與到閱讀中來,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 2020年4月23日,全國政協委員讀書活動啟動,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全國政協開展委員讀書活動很有意義。通過讀書學習增長知識、增加智慧、增強本領,做到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既是新時代政協委員履職盡責的內在要求,也是把人民政協制度堅持好、把人民政協事業發展好的重要舉措。希望運用好讀書活動這個載體,組織廣大政協委員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努力提高思想水平和能力素質,并努力帶動和影響各界別群眾開展讀書活動。 中華民族歷來提倡閱讀、重視讀書。孔子倡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好學精神;朱熹傳揚“為學之道,莫先于窮理;窮理之要,必先于讀書”的治學精髓,道出讀書是治學修身的基本前提、是涵養品格的首要方法。 我們都知道,毛澤東主席是終身學習、酷愛讀書的典范。他曾說:“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樹立了崇尚讀書、熱愛讀書的光輝典范。他說:“我愛好挺多,最大的愛好是讀書,讀書已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 莆田素有“文獻名邦”“海濱鄒魯”的美稱,自梁陳間鄭氏開莆來學以來,文教昌明,俊秀如林,科名之盛,甲于閩中。 一則古訓,一座名邦。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的科舉考試,高中狀元和榜眼的均是莆田學子,發榜后,宋高宗問道:“興化有何奇特之處,能夠同時兩人高中狀元和榜眼?”狀元黃公度回答:“披錦黃雀美,通印子魚肥。”而榜眼陳俊卿則回答說:“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高宗聽后贊許說:榜眼略勝一籌。從此,“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遍傳天下,成為歷代莆陽學子的座右銘。 唐代莆田延壽村徐寅得中狀元,宋代徐寅七世孫徐鐸又中狀元,徐鐸胞兄徐銳同榜進士及第,留下了“龍虎榜頭孫嗣祖,鳳凰池上弟連兄”的美談。因延壽溪畔好讀書,徐鐸在延壽村建立萬卷“藏書樓”,留下“狀元井”,朱熹為莆田徐氏題詩“壺公山下千鐘粟,延壽橋頭萬卷書”。 歷史上,莆田雄踞福建進士縣榜首,出現了“一門九刺史”“三氏六桂”“一門五進士”“四異同科”“一科兩狀元”“魁亞同榜”“一邑半榜”“十室九書堂,龍門半天下”“一門兩公相,五里三待制”等眾多科舉佳話。 崇尚讀書是政協最鮮明的特點、最閃亮的符號、最靚麗的名片、最明顯的標志。我們搭建“書香政協·Yue讀匯”這一平臺,就是要傳承莆陽好讀書的厚重文化基因,弘揚政協善學習的光榮歷史傳統。 “書香政協·Yue讀匯”的“Yue”是閱讀的“閱”。就是閱覽、閱讀。從字面上看,“閱”字就如關起門、靜下心,靜心讀書、靜心思考。“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我們要增強閱讀的主動性、自覺性,把讀書作為一種習慣、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書香政協·Yue讀匯”的“Yue”是愉悅的“悅”。“悅”的本義是愉快、喜悅、舒暢。培根曾說過:“讀書能給人樂趣、文雅和能力。”我們要學會快樂地閱讀,在閱讀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書香政協·Yue讀匯”的“Yue”是卓越的“越”。“越”字為超過、超出。蘇軾說過:“腹有詩書氣自華。”精讀好書、廣讀群書、常讀良書,在書香中讀出思想認同、讀出家國情懷;增強工作能力、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精神境界;追求卓越才華、實現自我超越。 “書香政協·Yue讀匯”的“Yue”是躍升的“躍”。本義躍進、躍然、飛躍。“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進步須讀書。”厚積方能薄發,沉潛才能飛躍。把自己變得厚實起來,才能不斷實現躍升。 “書香政協·Yue讀匯”的“匯”字,寓意思想與思維的匯集。蕭伯納曾經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交換各自還是只有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交換每人就有兩種思想。希望大家在這個平臺上,通過閱讀去探索內容背后的認知,思想碰撞產生強烈火花,匯集起思想的合力。一場閱讀的分享,就是一次觀念的碰撞、一次思維的交流、一次思想的匯集。 “書香政協·Yue讀匯”的“匯”字,寓意履職與行動的匯合。政協是政治機關,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讀書學習,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唱好行動的前臺戲,練好履職的基本功,把學習成效轉化為推動政協工作提質增效、創新發展的強大動力。要通過“Yue讀匯”這個平臺,把政協人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把履職與行動匯合起來,學以致用,知行合一,讓“書卷常開,步履不息”成為新時代政協人的新面貌、新氣象。 “書香政協·Yue讀匯”的“匯”字,寓意委員與群眾的匯聚。政協是統一戰線組織,借助“Yue讀匯”這個平臺,積極探索符合實際的“書香政協”建設路徑,發揮政協機關示范引領作用,引導廣大政協委員在書香浸潤中增進思想共識、提高履職本領、匯聚發展力量。引領帶動相關群體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加強思想政治引領,把同心圓的半徑越拉越長,把廣大委員、界別群眾團結起來,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任務,共同推進莆田綠色高質量發展先行市建設。 對辦好“書香政協·Yue讀匯”活動的三點要求: 要全員參與,爭當閱讀標兵。要把“Yue讀匯”作為市政協機關干部讀書學習教育、能力鍛煉提升的平臺,從廳級領導到干部職工,都要參與進來,輪流進行好書推薦、閱讀分享,每場活動可以共讀一本書,也可以是各讀幾本書,圍繞讀書、薦書、講書、評書,把閱讀活動引向深入,成為常態,形成品牌。 要真心推進,爭創模范機關。要把“Yue讀匯”作為創建模范機關的工作載體,與“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結合起來,與“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部署結合起來,精心策劃,用心組織,齊心打造,讓政協干部成為喜歡讀書的群體,讓政協成為充滿書香的地方。 要全面覆蓋,助推全民閱讀。要增強開放式打造的理念,以“書香政協”的讀書實踐,引領政協委員、帶動社會各界,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和城市文明程度,助推“書香社會”建設。 (莆田市政協主席 沈萌芽)
吳建鑾分享《習近平講故事》:感悟直抵人心的力量
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主任吳建鑾分享道,《習近平講故事》這本書,以前在宣傳部任職時看過,當時就覺得書里的好幾個篇章、好多個故事都很吸引人,這些故事字數不多,言簡意賅,具體而生動、通俗而深刻,洋溢著“中國智慧、中國力量”。這次活動前,又把這本書找了出來,認認真真地再看了一遍,感觸頗深。 吳建鑾說,習近平總書記善于講故事,是講故事的大家,他在講話、文章中常常把深刻的思想、抽象的理論轉化為鮮活的故事、生動的例子,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習近平講故事》這本書,是由人民日報社組織編寫的,2017年6月出版,里面收集了109則習近平講述的故事,這些故事承載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的深刻思考。 吳建鑾說,習近平總書記通過講故事的方式,比如講《半條棉被》的故事,講《制度成熟需要時間》的故事等等,都是以小見大,傳達深意,感染他人,非常接地氣。這本書好讀易懂,是學習領會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觀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通俗讀本,它將引導我們補足精神之鈣,筑牢信仰之基,很值得大家一讀。
任清華分享《白鴿木蘭:烽火中的大愛》:堅守共產黨人的底色
《白鴿木蘭:烽火中的大愛》記錄了莆田人薛介民、姚明珠的革命事跡。該書于2019年在臺灣出版,被香港《亞洲周刊》評為年度十大華文好書之一。 市政協教科衛體委主任任清華說,讀了這本書,深深地被吸引。一是被書名吸引,木蘭溪、白鴿嶺,是莆田的山水,寫的也是莆田的英雄,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二是被細膩的情感吸引,書中真實再現了主人公的情感、志向等。這本書寫的是薛姚的故事,卻映射出一個大時代,既是一段家史,更是一部宏大的國史。 任清華從大志、大愛、大義三方面談了體會。一是胸懷理想大志。從薛姚二人短暫人生經歷及遺留的諸多文字中,可以看到他們對革命理想的執著,用鮮血為理想譜寫生命贊歌。二是心有家國大愛。有堅貞的愛情、真摯的友情,更有家國的大愛。三個子女也傳承了父母之愛,在莆田捐建了一所小學及資助中學生。三是堅守忠誠大義。姚薛的大義,就是對革命的信仰和忠誠,就是共產黨人的底色。 任清華表示,讀這本書,很有啟示,要樹立遠大理想,堅定理想信念,加強自身修養,在生活中做人真誠善良、心懷感恩,在工作上勇于擔當、甘于奉獻,在心態上積極主動、淡薄名利,在交往上堅持底線、自律自愛。
沈曉彬分享《大話中國藝術史》: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大話中國藝術史》包含7大藝術品類、4帖經典書法、9幅傳世名畫、45位文化藝術名家、150件藝術珍品的細致解說,見證了中華文化的厚重、璀璨和輝煌。 市政協委員工作室主任沈曉彬分享該書時,談了四點感受:文化震撼、文化著迷、文化自信和敬畏文化。 沈曉彬說,曾侯乙編鐘是中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舉世無雙的樂器,古人的智慧、才華、藝術表達令人震撼。 “從春晚節目《只此青綠》到河南衛視《蘭陵王入陣曲》,中國傳統文化不斷火爆、出圈,掀起了持久的國潮熱。”沈曉彬說,優秀傳統文化之美令人著迷,《只此青綠》創作靈感源于《千里江山圖》,這與習總書記指出的“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相切合。 沈曉彬認為,讀這本書,可以感悟文化自信。竹林七賢“等生死,齊萬物”對生命的尊重……當深入領會傳統文化內涵,骨子里的文化基因像被重新喚醒,不斷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 沈曉彬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植于我們內心,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要懷著敬畏文化之心。從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黨的二十大提出的“著力促進人民共同富裕”,感悟到實現共同富裕是從古到今治國理政樸素的理想之一。
唐群英分享《老人與海》:發揚革命的斗爭精神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中篇小說,于1952年出版。1954年,海明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市政協辦公室宣傳科科長唐群英介紹說,《老人與海》是一部很好的勵志作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在美國訪問時都談到該書,“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對狂風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鯊魚的描寫,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兩次出訪古巴,習總書記都特意踏訪海明威的寫作之地,“《老人與海》描述的那種精神,確實是一種永恒的精神。” 唐群英說,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作品。被人稱為“寫字臺旁的角斗士”的海明威,總是用拳擊比賽來比擬自己的寫作,“寫作就是搏斗”。其中有很多經典語錄,比如,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后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堅強的地方。我們要從這部作品中,感悟信念的力量,學習敢于戰勝自我的精神品格。 唐群英表示,文章合為時而著。這部作品給我最大的體會就是要發揚偉大的斗爭精神,汲取不斷前進的力量。這部作品把“不懼挑戰、不懈奮斗”的偉大斗爭精神形象化、具體化,感動、感染著無數讀者,激勵著我們不畏困難,勇往直前,為夢想奮斗。
陳朝霞分享《心》:解讀幸福人生的密碼
日本經營之圣稻盛和夫以自身經歷寫就《心》,為人們分享了構建幸福人生的方式方法。 市政協辦公室二級主任科員陳朝霞認為,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示是,幸福的人生源于我們擁有一顆追求幸福的心,人生的成長就是不斷修心的過程。從本書中,我收獲了四顆“心”:利他之心、感恩之心、耐挫之心和謙卑之心。 “利他之心,是稻盛和夫的核心思想。”陳朝霞說,稻盛和夫的利他之心與我們所倡導的雷鋒精神是一致的,其實質就是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稻盛和夫說,人不可能獨立生存,無論順境還是逆境,都要以“感恩的心”去面對。陳朝霞認為,做人,一定要懂得感恩。飲水思源、心懷感恩的人,才能贏得命運的青睞。 “什么是耐挫之心?書中答道,就是一個人遭遇挫折與苦難后自我修復的能力。”陳朝霞深有同感,人生路上,面對挫折,只有直面困境,以堅韌之心去克服它,回過頭來看,它不過是你成長路上的墊腳石。 陳朝霞認同書中所言,美好人生的根本,就是謙卑之心。一個人只有把姿態放低,才能認清自己的局限,以更大心胸接納世事。人生就如一棵參天大樹,越是往高處長,根莖就越往地下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