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民聲獻良策 履職盡責謀發展 ——市政協八屆二次會議委員報到側記
陳曉威/攝
1月1日下午,來自全市各條戰線的政協委員帶著精心準備的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陸續抵達駐地報到。委員們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和高度的責任感迎接市政協八屆二次會議的召開,共商莆田經濟社會發展大計。在之后的幾天時間里,他們將積極獻良策、謀發展、繪藍圖,履行政協委員的神圣使命,為莆田建設發出自己的“好聲音”。 在政協委員駐地,現場秩序井然有條,簽到登記、領取證件材料……政協委員們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有條不紊地辦理報到手續。完成報到程序后,委員們紛紛佩戴起出席證,翻閱會議文件,并互相交流提案及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話語間關注的都是發展要務和民生實事,句句熱議透露出委員們“協商于民 協商為民”的政治情懷。 輕寒難掩為民溫情。為更好履職盡責,會前,政協委員們深入基層一線,實地考察調研,傾聽群眾心聲,形成了一份份沉甸甸的委員提案。懷拳拳之心,獻真知灼見。委員們帶來的提案雖不同,但都心系我市經濟社會發展,言語中,大家滿懷對未來的期望和信心。政協委員們紛紛表示,將認真履行委員職責,多建睿智之言,多獻務實之策,發好政協聲音,彰顯政協擔當,為助力我市全方位推進綠色高質量發展,奮力答好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福建篇章的莆田答卷作出新貢獻。(時報記者 吳芹芹)
細心舉動 溫暖委員心
1月1日,參加市政協八屆二次會議的委員們在辦理完報到手續后,推門走進下榻的酒店房間時,都會驚喜地發現市政協為參會的委員們精心準備了一份特殊“見面禮”——委員專屬定制臺歷。 政協因您而光彩 您因政協而風采 尊敬的×××委員: 送虎歲共慶山河壯,迎兔年齊歌業績新。 回望過去一年, 莆田政協的冊頁里留下了您履職的痕跡。 展望嶄新一年, 期待您更精彩的履職故事。 讓我們攜手共進, 為莆陽大地 增添更加絢麗色彩。 記者看到,委員專屬臺歷的首頁上印有委員的姓名和個人彩色照片,一句句貼心的問候更是讓委員們驚呼“如沐春風”。“看到這份有心意的‘禮物’,心里倍感溫暖,對于我們來說這是一份既實用,又特別有收藏和紀念意義。這從一個側面展現了市政協創新、務實、細致的工作方式,這樣暖心的方式也深深地感染和激勵著我。”委員林麗賓表示,將把委員的履職熱情和履職責任帶到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做一名盡心盡責的政協委員,為奮力答好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福建篇章的莆田答卷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時報記者 翁志鵬)
陳玉成:支持涵江區申報國家級工藝美術區域品牌
“我今年的提案是《關于支持涵江申報國家級工藝美術區域品牌》。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我將帶著這份榮譽和責任一如既往地履行好自己的職責。”1日下午,參加市政協八屆二次會議的委員們,肩負著使命與責任陸續向大會報到,政協委員陳玉成剛剛完成報到就迫不及待地找了個地方翻閱會議材料。 陳玉成告訴記者,涵江區自古就是東南文化重鎮,擁有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積淀和門類多樣的工藝美術產業品類,涵蓋木雕、石雕、古典家具、金銀珠寶、銅雕等多個領域,擁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2人和省工藝美術大師十多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個,工藝美術領域的中國馳名商標3枚。現有規上工藝美術企業19家,其中不乏諸如丹桂工藝、海慧藝術品、華名華居、四君子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和龍頭企業。因此,涵江區完全具備創建國家級工藝美術產業區域品牌的實力和條件。 近年來,涵江區大力扶持新中式家具產業發展,注重傳承自明清以來“陳橋家具制造技藝”(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歷史文化和傳統技藝,確立“新中式家具”的發展理念和行業品牌。充分發揮“莆田市新中式家具行業協會”作用,打響“陳橋新中式家具”集體品牌,匯聚了一大批技藝嫻熟的能工巧匠,涌現出以華名華居、四君子、陳橋玉成、乾清閣等為代表的一批品牌企業,形成了在省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新中式家具產業基地——中國陳橋新中式家具產業園。 陳玉成建議,以莆田市新中式家具行業協會和中國陳橋新中式家具產業園為主體,強化各方的工作合力,加大相關扶持政策傾斜力度和專項資金支持力度,著力提升運作水平,全力推動涵江區爭創“中國新中式家具之都”或“中國新中式家具之鄉”國家級區域品牌,為我市工藝美術產業在新一輪轉型升級和持續發展大局中實現“一縣四區”全面開花、競相爭艷的發展態勢打下堅實的基礎。(時報記者 吳芹芹)
關煒楠:厚植沃土育僑“根”
1月1日下午,參加市政協八屆二次會議的市政協委員關煒楠在大會報到處報到,他告訴記者,這次其帶來的提案是關于解決僑二三代回國“尋根”的建議。 關煒楠說:“祖國的強大,是廣大海外華僑、華人以及港澳臺同胞的堅強后盾,我們的根總是與祖國這棵大樹的根連在一起,我們的血液里始終流淌著華夏人對根源的執著。越來越多的華僑華人對于通過溯源,尋根謁祖,修譜續譜,教育子孫后代的愿望和需求不斷增強,迫切需要通過‘尋根’這種方式,讓逐漸成為海外僑社中堅力量的第二第三代的華裔新生代了解自己的過去,明白自己從哪里來,進而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都一致認為這是讓僑二三代了解中國、繼承傳統、學習中華文化,提高素質,參與時代競爭的‘留根工程’。但由于歷史久遠,有不少華人華僑的祖居、故居倒塌,現在沒有了‘家’;沒有了家,就留不住‘根’;僑二三代返鄉尋根謁祖也只能是匆匆而來,匆匆而去,缺少維系留住‘根’的實體。所以,我這次提案是建議各級政府和部門能夠繼續加大保護好華僑的祖墳、祖屋、祖祠等合法的私有財產,不斷加強與僑二三代以及華裔新生代的聯系溝通,推動他們把‘根’留住,做好‘留根工程’工作,讓回鄉尋根謁祖的僑二三代以及華裔新生代能夠住有其家、根扎有其壤,進一步提高‘新生代’的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增強他們的文化認同感和家鄉歸屬感,深切了解認識中國歷史和家鄉文化,強化他們對祖(籍)國‘根’的觀念和家鄉情結。”(時報記者 翁志鵬)
肖亞珠:栽好“梧桐樹” 筑好“鳳凰巢”
“在‘一帶一路’大背景下,海外華僑華人對于參與祖國發展建設的愿望十分強烈。”1月2日,在市政協八屆二次會議小組討論會上,海外代表匈牙利和平統一促進會榮譽會長肖亞珠暢談了自己的觀點。 肖亞珠說:“莆田市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對區域外的生產要素形成較大吸引力。” 肖亞珠認為,華僑華人是提升城市軟實力的路徑。華僑華人回流和環流帶來的資金、科學技術、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理念文化等要素為城市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智力資本,而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媽祖文化、僑鄉文化背景是莆田吸引華僑華人來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獨有競爭優勢。 如何進一步搭建體現城市軟實力的國際交流平臺,吸引更多的海外華僑華人回國定居? 肖亞珠建議,莆田出臺華僑回國定居的寬松政策,為來莆人才打造包括家屬落戶、子女入學等服務在內的綠色通道,給回國定居的華僑提供便利,在引進新興產業和高科技項目上給予政策傾斜;應搭建體現城市軟實力的國際交流平臺(如各種類型的“僑胞洽會”)作為項目,深化莆田市與海外華僑華人的交流合作;建構科技合作、項目對接、投資創業的商業網絡及社會聯系,也成為拓展城市對外輻射力的社會資本。 此外,肖亞珠還建議莆田市應緊抓“一帶一路”、媽祖文化再走出去等戰略機遇,籌劃舉辦以僑商名品展銷為內容的大型會展,鼓勵“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僑商企業踴躍參展,為莆田與“一帶一路”國家的文化交融與民心互通架設橋梁。 (時報記者 吳芹芹)
唐麗欽:加大我市充電樁建設
近年來,莆田新能源汽車擁有量出現爆發式增長,但與之相反的是,我市新能源汽車的充電設施建設仍較為落后,不能滿足當前居民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需求。主要表現在:公共場合的充電樁數量少、充電樁的使用存在諸多限制且費用較高、充電樁的安裝設置不夠合理、小區物業拒絕配合安裝充電樁等。 為科學、合理、快速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市政協委員唐麗欽建議,有關部門要加強規劃統籌,合理布局,在有條件的公眾場所如各類廣場、綠地、酒店等增設充電樁,方便市民充電;在新建小區按照規定比例配建充電設施,對未來新能源車輛的發展做好預估,留足提前量。 唐麗欽還建議,通過市場等手段,鼓勵第三方企業進駐提供充電服務,開展充電設施改造安裝工作,逐步解決老舊小區充電難問題。鼓勵個人安裝充電樁,相關部門協調督促物業企業積極配合車主安裝充電樁。 (時報記者 吳芹芹)
官文章:重視農村舊宅基地利用
一份提案,凝聚了政協委員們無數的心血,更傳遞著老百姓的心聲。近年來,隨著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農村住房土地資源利用浪費,大量舊宅基地廢棄空置,出現空心化。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老宅基地無法合理處置,直接制約村莊長期規劃和發展,既影響公平公正,也影響共同富裕進程。 為此,市政協委員官文章經過深入調研,他建議,市有關部門要堅持貫徹落實“一戶一宅”政策,加快出臺老宅基地處置細則,進一步規范宅基地審批實效。根據村莊人口密度、長期發展等因素,科學規劃村莊建設,統一規劃一批建設用地,加強人口集聚性,助推村莊發展。在市區政府的統一安排下,老宅基地處于交通不便地區的農戶把自己的宅基地和上面的房屋,可申請置換同等面積且處于交通規劃較合理的宅基地,但申請宅基地時要承諾修建好新房子后,老宅基地依法拆除并恢復成耕地或交由市區政府統一規劃處理。(時報記者 吳芹芹)
陳春暉:懷揣民意獻良策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1月1日是出席市政協八屆二次會議委員報到的日子,當天下午1:30,參加本次會議的委員陳春暉趕到報到現場。 “今年我帶了兩個提案來參會,一個是加強農村沼氣的處理的提案;還有一個是關于新農村建設工程中,新修建的公路增加設置紅綠燈的提案。”陳春暉說,作為一名基層的政協委員,能夠有這么好的平臺,就應該認真履職,積極傳遞社情民意,多為社會經濟發展謀良策、出實招,多為群眾民生問題提建議,為百姓多做一些好事、實事。(時報記者 翁志鵬)
吳懿嫻:積極建言顯擔當
豐年更逢盛事。新年第一天,參加市政協八屆二次會議的委員從四面八方趕到大會報到現場報到,記者在報到現場看到,市政協委員吳懿嫻剛剛辦理完報到手續,便向大會提交提案。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比較關注孩子各方面的健康問題,這次我提交的是關于重點加強校園防欺凌教育的建議提案,以提案的方式,為政府、相關部門就進一步加強對家庭教育的宣傳引導、優化校園心理健康教育、健全校園欺凌聯合調處機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等方面進行建議。希望通過提案讓相關部門以及全社會都來關注和重視校園欺凌,進一步加強教育和預防,保障孩子們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在報到現場,吳懿嫻說。 (時報記者 翁志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