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99国内精品_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_四虎成人精品永久免费av九九

今天是:
當前位置: > 協商議政
科學保護開發生態綠心
【發布日期:2022-03-09】 【來源:本站】 【閱讀:次】

 郭國成委員代表民進莆田市委會發言

 

 

 “20213月,木蘭溪綜合治理寫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這為綜合治理木蘭溪向上爭取政策、技術、資金支持以及融資、招商等提供了重要的機遇。”在市政協八屆一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郭國成委員代表民進莆田市委會作《關于加快生態綠心建設提升我市城市品質的建議》的發言。他說,生態綠心作為木蘭溪流域有機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推進其保護利用,不僅恰逢機遇期,同時對提高我市城鄉品質具有重大意義。

莆田生態綠心位于主城區的地理中心,總面積約65平方公里,約為杭州西溪濕地公園的6倍,紐約中央公園的20倍,與國內外著名的公園相比,其規模具有很多優勢。綠心內部現狀共有52個村莊,戶籍人口18.76萬人,常住人口15.34萬人。區域內水網縱橫密集,水系發達,現狀水域面積約為3.95平方公里,低洼地面積約為2.5平方公里,可蓄澇區面積為6.45平方公里;農田約30.35平方公里,占綠心總面積的49.43%,是莆田主城區的天然蓄洪區,是莆田的主要糧倉。河網兩岸遍植荔枝,是莆田獨具特色的“木蘭風光”集中體現。區域內有271處具有保護價值的古厝,23處文保單位、33處歷史建筑、1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1個省級傳統村落,8個進士村,還擁有白塘秋月、寧海初日、江東梅影等莆田二十四景自然景觀,文化底蘊深厚,自然景觀豐富。在這里,集中體現莆田“山水林田湖海”完美融合的優越自然稟賦;歷經千年的傳承,大部分村莊風貌格局保存完好,也有最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鬧元宵、賽龍舟等,承載著興化兒女濃濃的鄉愁;莆田先民們御咸蓄淡、圍海造田,抗擊洪澇災害,應對極端氣候,譜寫著莆田人民敢叫滄海變桑田的頑強意志;莆田先民們順應自然,開墾種植,開拓創業,發展手工,制鞋業、家具業蓬勃發展,匯聚著莆人莆智的創業精神。

郭國成說,生態綠心保護開發生態綠心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治水理念的生動寫照,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的重要實踐,是實施鄉村振興的主要載體,是傳承莆仙文化、展現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是提升莆田旅游品位、彰顯城市特色的重要空間載體,是保障糧食安全、提高莆田人民福祉,不斷滿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日益增長的需要,是民心所向、民心所系。

郭國成認為,目前生態綠心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保護與建設的理念尚未達成共識,城市開發與村莊建設導致保護壓力增大,部門與地方工作合力不足,基礎設施與生態環境短板明顯。為加快推進生態綠心保護利用,他建議要著力推進1234”工程。

盡快建立“一套”規劃體系。規劃是龍頭,保護利用生態綠心重點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規劃體系,做到“一張圖”,指引綠心保護利用管理。一是要開展《莆田市生態綠心保護與利用總體規劃》評估,進一步修改完善,盡快完成編制批復;二是要盡快啟動《綠心年度體檢和規劃實施評估》《綠心總體發展策劃》《綠心鄉村振興總體規劃》《綠心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專項規劃》《綠心水系整治及水上交通專項規劃》《綠心景觀風貌提升專項規劃》《綠心近期建設規劃》《綠心啟動區詳細設計》等系統規劃編制。

努力創建“兩塊”世界品牌。一是在2017年莆田生態綠心保護修復項目獲得“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的基礎上,加強生態綠心水系治理、環境保護、人文挖掘,高質量保護利用生態綠心,力爭到十四五末申報聯合國人居環境獎。二是借鑒泉州成功申遺經驗,充分依托福州大都市圈建設,加強區域內農耕文化、水利灌溉系統文明的挖掘,為我市乃至福州大都市圈申報世遺創設基礎。

精心保護好“三脈”。一是保護荔枝林帶,延展城市“綠脈”。加大古荔枝保護力度,對樹齡超百年的荔枝進行登記入冊及掛牌保護,開展大齡荔枝樹保護研究。二是綜合治理水系,重梳城市“水脈”。全線截污清淤,切斷污染源,有效改善水質。開發精品水上旅游線路。三是保護歷史元素,傳承城市“文脈”。全面開展歷史文化遺產普查登記,做到空間全覆蓋、要素全囊括,重點加強古陂古渡等古水利設施考古挖掘,構建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街區和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歷史地段,與工業遺產、農業文化遺產、灌溉工程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地名文化遺產等保護傳承有機整體體系。

盡快完善“四個”體制機制。一是建立管理機構。借鑒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管理模式,由市政府設立莆田市生態綠心保護利用管委會,負責統籌、協調、指導和監督生態綠心保護、利用和管理工作。管委會設立生態綠心管理機構,具體負責保護、利用和管理工作。二是完善投融資機制。借鑒先進地區經驗,面向國際國內招商引資,引入新業態。其中可依托農村土地確權,盤活農村經營性土地,引導農民入股。清理農戶“一戶多宅”,進行產權轉移,盤活現有建筑,有效合理利用。據調查,綠心內一戶兩宅以上的占比為40%以上。三是建立智慧城市示范區。借鑒福建省級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先進做法,建設生態綠心智慧管理模塊,納入智慧城市管理平臺,內容可涵蓋生態環境、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交通旅游、管理運維、城市安全等等。四是科學建立項目管理體系。生態綠心保護開發是一件循序漸進的系統工程,既要本著“久久為功”的思想,科學確定利用強度和建設時序,也要拿出“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大力推進,為提高我市城鄉品質做標桿。(時報記者 鄭育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