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過去五年,七屆市政協常委會堅持為國履職、為民盡責,圍繞教育、就業、醫療、社會保障、扶貧脫貧等重點民生問題,開展一系列具有監督性的調研視察、對口協商、提案督辦和反映社情民意等履職活動,持續協助黨委政府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緊盯民生實事開展專項監督。圍繞決勝脫貧攻堅,連續三年就責任落實、政策實施、產業扶貧等方面開展專項監督。圍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先后多次開展視察監督,促進城鄉結合部、背街小巷環境衛生管理問題的解決。圍繞美麗鄉村建設,選派110名市、縣(區)委員,持續三年全程參與美麗鄉村建設考評督查,形成督查工作常態化。圍繞城區停車難、亂停車問題開展視察,關于加強停車管理的建議推動全市新增1.3萬個停車泊位。圍繞強化公立醫院改革、推進醫養結合養老等開展專題議政,從加強醫療成本控制等方面提出破解問題的意見建議。圍繞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優化城鄉學校布局、職業教育發展等開展調研協商,為我市出臺招生政策和教育資源整合獻計出力。 緊盯民生關切匯聚民智民意。引導委員圍繞民生熱點,積極撰寫提案。五年來,共提出民生提案655件,占全部立案提案的58%。通過創新市領導領銜督辦、“無接觸交辦”、提案辦理考核等有效舉措,推動了一批民生提案的有效落實。發揮社情民意信息作為收集基層輿情、傳達百姓民意“直通車”作用,制定出臺《進一步加強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實施意見》,加大專題策劃、分類收集、綜合分析力度,引導委員正面發聲、踴躍建言。五年來共反映社情民意信息2622條,編發《政協社情民意信息》《專報件》237期。 緊盯民生難題助力脫貧攻堅。緊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積極搭建平臺,引導各界委員參與結對幫扶、慈善募捐、扶貧義診、法律咨詢和“我為群眾辦實事”等活動。組織工商聯界委員積極參與“精準扶貧——莆商在行動”活動,協同全國54家莆田商會、115家企業一道結對88個貧困村、60個老區村,投入幫扶資金超億元。助力掛鉤的11個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協調幫扶貧資金3655萬元。開展走訪幫扶委員企業活動,疫情期間市政協領導班子帶領機關干部,實地走訪調研市內委員企業66家,對市外22家委員企業進行電話慰問、了解情況,為企業送溫暖、送政策,為常態化疫情防控時期企業平穩發展出招出力。 全員協力疫情防控。新冠疫情發生尤其是楓亭疫情發生后,迅速成立應對疫情工作小組,組織政協機關工作人員和政協委員兩支隊伍投入“抗疫”一線。先后牽頭負責全市疫情防控應急處置機動小組、社區防控及消毒組、疫情防控社會捐助組工作,統籌負責全市409個開放式小區、隔離點等重點防控區的疫情防控,負責發動社會捐助及社會捐贈接收、數據統計、物資使用監管等工作,牽頭開通“愛心直通車”,確保捐助物資第一時間送到抗疫一線。政協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搭建涉“疫”快速通道,及時報送全員核檢等建言300多條。疫情暴發初期,第一時間發出倡議,號召政協委員在疫情防控主戰場書寫好特殊時期的“委員作業”,廣大委員聞訊而動,各展所長、各盡其能,在大戰大考中寫下政協委員的擔當和大愛。 (時報記者 鄭育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