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策
凝聚兩岸同胞合力 深度推進融合發展
調研組建議,充分發揮湄洲媽祖祖廟“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作用,深化閩臺民間交往交流,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開通常態航線。規劃建設多功能綜合碼頭,集十萬噸級國際郵輪碼頭、萬噸級對臺客貨滾裝碼頭和對臺旅檢大樓、貨運集裝箱堆場等于一體,建成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的現代化港口。盡快完成東海救助基地發展規劃由工作碼頭改為兼靠客運功能,推動對臺直航常態化,打通湄洲——臺灣來往旅客渠道,縮短航運時間,方便臺胞來莆。 爭取優惠政策。探索建設福建自貿區延展區,建立綜合跨境貿易服務平臺,培育媽祖文化產品全產業鏈服務體。建設專業的文化商品倉儲物流、展覽展示、展會交易、拍賣交易等功能的綜合性保稅展示交易平臺。爭取設立“海峽兩岸文化深度融合示范區”,大力推進湄臺人才流通、產業互通、市場貫通,促進湄臺兩地文化產業生產要素對接互補。高標準建設“海峽兩岸生技和醫療健康產業合作區”,設立高端醫療器械和藥品進出口中轉中心和貿易基地。 建設共同家園。完善引進臺灣人才政策體系,吸引臺灣高層次人才在湄洲島就職就業創業。爭創國家級臺灣青年創業就業基地,升級閩臺風情旅游街,把蓮池沙灘旅游服務中心打造成臺商臺胞聚居區,以優惠的租金補助、住房補貼等方式,扶持兩岸優秀青年人才落地湄洲、深耕湄洲,拓展“創新、創業、創造”經濟新空間。邀請臺胞參與兩岸心靈契合社區試點建設、湄洲島鄉建鄉創、基層治理社區等,著力創建兩岸同胞共同向往、共創共享的幸福家園。
●委員聲音
“保護好湄洲島,要在保護好媽祖文化、生態環境、海島風情的前提下,加大媽祖文化特色小鎮建設,做大做強湄洲島的文化創意產業、旅游休閑產業,做到以文養島、以旅興島,實現在發展中保護的長期性、可持續目標。”市政協委員、市社科聯專職副主席郭世平是“加大湄洲島保護發展”調研組成員,他在協商會上如此建議。 郭世平認為,加快推進媽祖文化特色小鎮建設,要突出規劃引領、土地綜合整治、加快項目建設。在規劃設計上,要明確國家級、國際性旅游度假區的高端定位,利用創成國家5A旅游景區與正在編制全市國土空間規劃的契機,邀請國際知名規劃設計單位對湄洲島空間布局進行科學規劃,徹底摒棄村莊規劃的陳舊觀念,以全域思維引領湄洲島下一步的發展。在土地治理上,要借鑒木蘭溪南岸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試點工作經驗做法,實施全島土地綜合整治,推動退耕還林、全島綠化、水系連通和海洋生態岸線保護修復,進一步凸顯媽祖文化特色與海島風情。在項目建設上,要加快建設“兩岸幸福家園”、海邊風情漫游步道、沙灘休閑海上娛樂平臺、日落時光海島風情項目,全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改造和傳統村落片區特別是北部媽祖文化核心區周邊風貌整治,提高湄洲島的吸引力和美譽度。 “加快發展媽祖文化創意產業,需要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建立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強兩岸合作。”郭世平說,要加快各項體制機制創新,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推動人才、技術、資本等生產要素向島內集聚;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吸引各類投資主體尤其是大企業和戰略投資者投資媽祖文化創意產業。要完善文創產業扶持與鼓勵政策,建立媽祖文化投資基金,作為媽祖文化的投融資平臺,通過市場化運作,采取資產重組、聯合投資、信托投資、發行債券等形式增加投資,通過市場化運作,努力形成“政府投入、民間投資、外資進入”多管齊下的媽祖文化產業投資格局。要規劃建設媽祖文化創意產業園,吸引臺灣文創企業入駐,共同開發媽祖文化影視、游戲、動漫產業和旅游工藝品,舉辦兩岸文創大賽,做大兩岸媽祖文創節,精心打造兩岸心靈契合文創部落;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努力把媽祖文化創意園建設成為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先行先試區和兩岸文化創意產業交流合作基地。 郭世平建議,加快發展休閑康養產業,要拓展旅游產業鏈,深入實施“旅游+”“媽祖文化+”戰略,發揮媽祖文化對全市旅游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按照全產業鏈思維,做大做強大旅游概念下的文化旅游、休閑旅游經濟,促進產業鏈條延伸、功能拓展和品質提升。要發展全域旅游,堅持“朝圣與觀光并重、北部與南部并舉、海上與陸上并行、白天與夜晚并立”的思路,構建集媽祖文化、陸海觀光、兩岸風情、濱海休閑、海上運動為一體的旅游產業特色體系,讓游客感受媽祖文化、欣賞海島風光、體驗海島生活。要打造康養品牌,充分發揮“海峽兩岸生技和醫療健康產業合作區”和全國民營醫院發祥地的品牌效應,打造“媽祖圣地、醫養天堂”旅游品牌,使湄洲島成為“度假、休閑、靜修、康養”的一方靜土。(時報記者 鄭育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