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周青松前往荔城區鎮海社區“黨建+”鄰里中心調研,并以《學習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基層治理的重要論述,堅持黨建引領、弘揚協商文化,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為題為社區黨員干部群眾上黨課。市政協副主席林惠中,秘書長陳劍華一同參加。 周青松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的體會,總結梳理了我們黨對基層治理的探索與實踐,深刻闡述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重要論述,充分肯定了我市“黨建+”社區鄰里中心建設取得的良好成效,并對弘揚協商文化、助力“黨建+”社區鄰里中心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 周青松指出,我們黨對基層治理的重要經驗是始終堅持“支部建在連上、建在村部”的組織原則,解決了千百年來基層組織力、領導力的問題,一改過去基層“一盤散沙”“兩個社會”問題,提高了基層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習近平總書記從國家治理的高度出發,著眼于基層社會的治理與發展,把人民利益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出發點,回答了基層社會治理的主體是誰、如何治理、依靠什么治理的問題。 周青松指出,在市委書記劉建洋的親自點題、親自謀劃、親自部署下,我市在全國率先探索實踐“黨建+”社區鄰里中心建設,全國首創“1+6+X”模式(明確以黨建引領為1條主線,建立一套包含幼有所育、老有所養、病有所醫、食有所安、居有所樂、事有所辦等6項服務功能的基本保障體系,拓展X項切合社區實際和群眾需求的其他功能),走出一條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新路徑,著力打造15分鐘的便民利民惠民服務圈,切實提升服務群眾能力。 周青松強調,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要積極弘揚協商文化,助力我市“黨建+”社區鄰里中心建設。要積極推進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今年來市政協在“黨建+”社區鄰里中心聯系點——鎮海街道鎮海社區成立了“鄰里會客廳”民主協商平臺,通過資源下沉、市、區直部門掛鉤、兩代表一委員下沉等方式,使市區政協協商與社區協商有效銜接、將民主協商與社區治理相結合,成為真正能夠幫助解決社區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平臺。下一步要根據基層社區的需要,結合基層協商,在社區開展專題協商、界別協商、課題協商,促進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機融合、有效銜接。要強化黨建引導,將黨員凝聚起來,將群眾組織起來,激發社區群眾參與協商的積極性,有效統籌整合各類力量共同參與社區治理。要厚植協商文化,積極引導多元主體開展協商,將協商意識廣泛運用到工作的各個方面,讓協商文化植根于每個干部群眾內心,真正做到“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要完善多元主體參與機制、自下而上的議題形成機制、協商成果落實監督機制、協商信息公開機制等基層協商的各類工作機制,進一步推進基層協商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建設,將協商文化根植于“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體系,切實提高“黨建+”鄰里中心的效能,為助力我市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發揮更大作用。 聆聽黨課后,社區黨員干部群眾認為,周主席黨課主題鮮明、重點突出、內涵豐富、分析透徹,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為深化基層黨史學習教育指明了方向,對鎮海社區做好“+協商”試點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大家表示,要結合黨史學習教育,認真學習領會黨課內容及精神實質,進一步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基層治理的重要論述,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進一步弄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加深對中國共產黨歷史的理解和把握,深化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深刻認識,以社區主人翁的精神狀態,積極投身到社區共治共建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中,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時報記者 鄭育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