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科技投入是衡量一個地區科技創新實力的重要指標,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保障,全國各地區把科技投入與區域發展戰略緊密結合,對支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科技創新能帶動經濟新增長點,對我市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也具有重要意義。為提升我市科技創新水平,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市政協委員、莆田學院科研處副處長鄭潔紅精心撰寫《關于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科技創新水平的提案》,該提案被評為市政協好提案。
近年來,我市構建開放、協同、高效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健全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招引落戶一批新型研發機構,承接轉化一批產業技術創新項目,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R&D經費投入)實現連續增長,研發實力進一步增強。2020年,我市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雙倍增”行動,培育一批“隱形冠軍”“單項冠軍”“專精特新”企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0家。 市政協委員、莆田學院科研處副處長鄭潔紅說,總體上看,全市科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科技基礎還比較薄弱,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R&D經費投入)占GDP比重有所增長,但仍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相關數據顯示,莆田市現有研發人員數量,與福州、廈門、泉州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莆田高新技術產業企業數、從業人數占全省的比重較低,各縣區的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不平衡。 為此,鄭潔紅從投入比重、人才引進、平臺建設等方面提出建議。她認為,要增加科技創新投入比重。全市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R&D經費)投入至少要達到全省平均水平。除了政府資金的投入,要著重撬動社會資本向科技研發投入。探索科技創新領域的公私合作模式,建設新型研發機構,開展聯合項目研究,共建創新創業投資基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推進金融與科技結合,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發展,積極創新金融產品。 “要加強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引進,繼續加大力度出臺高層次人才在購房、生活津貼、子女就學等政策措施,吸引高層次人才來莆田工作,留住現有人才,減少高層次人才非工作性的生活負擔。”鄭潔紅建議,要加大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快推進新工科產業學院、醫學院建設,為莆田市新一代信息技術、醫療健康產業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同時,出臺政策,鼓勵人才項目在莆落地轉化,大力吸引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帶創新創業項目來莆落地轉化。我市可以借鑒其他城市成功的經驗,出臺一系列配套鼓勵措施,營造比其他地市更有力的營商和科技創新環境,吸引一批高層人才項目。改變人才評價體系,建立注重憑能力、實績和貢獻評價體系,同時把高層次人才項目成果轉化情況引進列入有關部門績效評價考核指標,促進科研成果落地轉化。 鄭潔紅建議,要加大科技研發創新平臺建設力度,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加強頂層設計,強化分類指導,重點建設一批服務我市支柱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的科研創新平臺,并給予建設經費支持。加大對組建的省級及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技研發創新平臺配套獎勵,建立科技研發平臺多方投入機制,鼓勵企業參與建設市級科技研發平臺,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護、授權、優先使用等機制,為平臺建設運行提供有效保障,指導企業申報各類科技型、創新型、高新技術企業,壯大我市企業科技創新主體。涵江區高新技術企業最多,占了全市一半,要整理形成一套可復制、可借鑒的經驗積極向我市其他縣區推廣,帶動成長一批高新技術企業,以科技創新引領我市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時報記者 鄭育俊 通訊員 黃海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