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莆陽,寒氣逼人,參政履職,熱情高漲。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莆田市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將于1月12日至14日召開。1月11日上午9時許,參加本次會議的委員們陸續抵達報到現場,向大會組委會報到。前來報到的委員們都精心準備了助力“雙輪”驅動、改善民生福祉密切相關的提案和建議。委員們紛紛表示,將帶著全市人民的囑托和期盼,積極參會、參政議政、認真履職,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建良言、獻良策。 記者在現場看到,現場工作人員將委員的證件、材料整齊擺放在桌上,報到現場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與往年不同的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在報到入口處,安裝有智能人臉識別和體溫檢測儀,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委員們嚴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通過出示健康碼、體溫檢測等程序后,有序地進行登記報到、領取材料。在報到現場,記者發現,今年的大會會場布置簡樸務實,報到秩序井然,疫情防控措施到位。 報到后的委員們第一時間將出席證佩戴胸前最顯眼處,并及時了解大會注意事項,為即將召開的大會作準備。領好大會相關證件、材料,市政協委員陳智勇便翻看起報到材料。這幾年,會議報到手續一年比一年簡便,厲行節約的作風讓其感受特別深刻。作為一位從事建筑行業的委員,這次他依然特別關注建筑行業和城市建設發展方面的問題,并帶來了一些建議。陳智勇告訴記者:“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我一定就事關莆田發展、百姓關注的事情建言獻策,認真履行職責,為發展獻計,為民生發聲。” 在今年的大會報到現場還擺放有許多“數字莆田政協云”系統下載服務指南,委員們紛紛拿起手機按照指示下載。據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數字莆田政協云”包含委員履職管理、委員提案管理、社情民意管理、專委會工作管理、遠程協商議政5大應用系統和手機客戶端。依托“數字莆田政協云”平臺,為各級政協組織、委員提供便捷、高效、準確的信息和功能服務,著力打造智慧政協,進一步提升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實效。 在本次會議期間,委員們將聽取和審議政協第七屆莆田市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和政協第七屆莆田市委員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市政協七屆四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列席莆田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聽取并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及其它有關報告、討論“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審議政協第七屆莆田市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提案審查情況的報告;大會發言;審議《在實施“雙輪”驅動中彰顯委員擔當作為倡議書》、市政協七屆五次會議決議;選舉事項等。會議還將組織委員作大會發言。(時報記者 翁志鵬)
林群英:提升群眾就醫環境
本報訊 作為一名長期奮戰在一線的醫療工作者,市政協委員林群英始終關注著衛生健康以及如何解決群眾看病難等問題。市政協七屆五次會議期間,她共向大會提交了《關于加強呼吸學科醫療服務能力提升的建議》《關于構建莆田市中心主城區三甲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科聯盟”的建議》兩個提案。 林群英說,2020年我市全力推進“黨建+”社區鄰里中心建設,提出社區居民實現病有所醫,但由于目前我市社區居民就醫習慣以三甲醫院為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為主,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診療弱化,為推動上級醫院優質醫療技術下沉,以構建莆田市中心主城區三甲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科聯盟”為突破口,建議構建主城區常見病專科聯盟模式。充分發揮主城區莆田學院附屬醫院和莆田市第一醫院兩家三甲醫院輻射優勢,按照屬地分布特點,分別由莆田學院附屬醫院幫帶荔城區、莆田市第一醫院幫帶城廂區,構建呼吸內科、內分泌內科和心血管內科等常見病“專科聯盟”,有效幫扶二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診療能力。 以緊密型專科聯盟主發力。突出基本醫療門診服務,三甲醫院在“黨建+”鄰里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常見病專科聯盟,專科聯盟的科室“人、財、物、信息”均由三甲醫院統籌安排和管理,所屬專科聯盟的信息化建設、藥品和耗材配備均與三甲醫院相同,并由兩家三甲醫院自行建設、配送和采購;加強業務指導和醫療質量管理,根據社區需求,選派醫療技術骨干和專家定期到社區服務;以松散型專科聯盟廣輻射。由莆田學院附屬醫院與荔城區中醫院和莆田市第一醫院與城廂區醫院分別建立松散型專科聯盟。幫帶醫院采取科室對接的方式,組織“中醫科、全科、婦幼科、兒科、老年科”與相應區級二級醫院建立專科服務聯盟,區級醫院固定科室和人員到三甲醫院專科進行培訓。三甲醫院培訓合格后直接進駐對應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黨建+”社區鄰里中心社區衛生服務點主力軍,確保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現基本診療能力;以多部門合力構筑專科聯盟。建議進一步改造優化社區衛生診療布局,切實改善群眾看病就醫體驗。將“黨建+”鄰里中心社區衛生建設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加大專科聯盟的資金補助力度,讓優質的醫療資源下沉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時報記者 翁志鵬)
黃艷艷:提高社區服務功能
本報訊 作為城市的重要細胞,社區在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素質、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2020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社區的功能十分顯著。不斷加強社區管理,提高服務水平,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工作。 市政協委員黃艷艷是莆仙戲劇院副院長,對社區管理,她有著自己的思考和建議:“隨著農村向城市社區轉變,城市化進程加快,社區辦公設備、人員素質都有待提高。社區居民生活質量、環境問題都值得重視。現今剛轉型的社區大都是年輕人外出打工,老人、小孩在家值守。社區管理好了,居民回到自己的家,就有認同感、歸屬感。條件允許的話,希望做些老少皆宜有文化氛圍的文娛場所。通過文化宣傳,不僅老一輩和新一代融洽相處,而且可以手把手言傳身教,代代傳承。也可以舉辦民俗活動,比如包紅團,莆仙戲進社區等。莆仙戲以前在草臺廟上演,搬入城市后,活動若能引進去,讓下一代看到國家級文化遺產的魅力,了解她,喜歡她,培養小孩的興趣、愛好。” 對社區管理存在的困難與問題,黃艷艷提出了自己的諍言良策。 (時報記者 劉愛紅)
林章武:服務鄉村產業振興
本報訊 我市種業也曾涌現過諸如龍眼、枇杷、甘薯等全國聞名的良種,但由于我市種業起步晚、發展慢、生產主體缺失、新品種研發不受重視;研發資金不足;種苗私繁、品種被侵權現象嚴重;相關法律不完善;品種認證測試不配套;科研機構培育的新品種難以商品化,品種資源難于建立問題等大量存在,一直制約著我市農業產業化發展。 對此,市政協委員林章武建議,建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細化并落實各項政策措施,推進我市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加大種業扶力度,重點扶持現代種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擇優扶持良種引進研發、繁育推廣、品牌培育、資源保護和基地建設等,支持農業科研院所和企業引進種業高端研發人才;培育現代種苗生產經營主體,重點扶持龍頭企業。對現有種子種苗企業實施以產業為基礎,以資本為紐帶,以科研和營銷為核心,進行擇優扶持,促進種子種苗企業的兼并重組,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研發能力、經營能力和資金實力;改革科研體系,激發創新活力。在種業科研體制改革過程中,要打破現行的條塊分割、分散管理的育種科研體系,建立資源集中、分工科學、布局合理的公益性和商業化育種體系,提高種業的競爭力,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加快新品種引選,推進制繁種基地建設。積極引進外資和優良品種、先進技術、先進設備以及科學管理方法,重點扶持適應我市種養殖條件且具有廣闊市場前景的良種。持續深入開展具有優勢品種的培育,根據我市種業發展狀況,科學規劃基地布局,按高標準的要求建設一批示范性種子種苗生產基地。 制定種業發展戰略,加快推進我市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進一步推動我市種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促進種業綠色發展,更好地服務鄉村產業振興。 (時報記者 翁志鵬)
張翔:政協提案顯民生關切
本報訊 又到一年兩會時。市政協委員張翔是莆田市圖書館副館長,1月11日,他帶著參政議政的建言滿懷熱情來到會議現場報到。他今年提交了四個提案。 一個是針對文物保護修繕而提出的建議特批傳統建筑磚瓦燒制提案。當下保護傳統建筑,保護城市風貌,保留歷史文脈是很重要的課題,但是隨著傳統磚瓦窯在2009年左右因為環保等系列問題一律關閉后,很多建筑在修繕過程中缺乏傳統莆田特色磚瓦,只能采用拆除老房留下的舊料進行修復。而隨著城市風貌的保護,老房被拆除的可能性越來越低,磚瓦越發稀缺,因此建議特批燒制,為日后文物修繕提供可持續性。 一個是針對去年提出亟需保護宋家香的提案提出的一份深化方案,建議圍繞宋家香口袋公園,活化利用這株活文物,打造荔枝文化口袋公園。包括保護宋家香生長環境、樹立宋家香“王媼護樹”城市文化雕塑、建設宋家香題刻碑林,形成荔枝文化空間、文旅資源,擴大莆田荔城影響。 一個是針對市內停車與交通大環境的關系建議綜合全市考慮,在小型街道設置單行道,增設街面停車位;改造文獻路地下人防工程作為停車場解決文獻路主干道停車難問題;希望土地出讓時地塊能增設相關立體停車樓等。 一個是針對提升莆田教育質量,提高教師從業積極性的提案,建議加強社會共建,營造良好的大教育環境;優化績效分配方案,提升一線教師積極性;合理調配社會資源,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均衡發展等。 (時報記者 劉愛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