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完善城鄉社區治理工作機制,提升城鄉社區治理水平”協商】報道之一
城廂區北磨社區
荔城區闊口黨建+鄰里中心
養老服務設施逐步完善
“完善城鄉社區治理工作機制,提升城鄉社區治理水平”是市委、市政府、市政協共同商定的2020年度重點協商議題。2020年6月以來,市政協成立以周青松主席為課題指導、林惠中副主席為組長的調研組,采取實地察看、問卷調查、座談交流等方式深入各縣區開展專題調研,組織部分成員赴杭州、金華、紹興和南昌等市學習考察。 9月29日,七屆市政協常委會召開第十八次會議,就“完善城鄉社區治理工作機制,提升城鄉社區治理水平”舉行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 “城鄉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在認真聽取了市政協委員和有關部門負責人發言后,市長李建輝指出,圍繞協商主題,市政協深入調查研究,形成了高質量的調研報告,提出了務實可行的意見建議,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了有益參考,“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深化認識、增進共識,把城鄉社區治理工作擺到更加重要位置。進一步聚焦發力,久久為功,與市政協同心共促,加快推進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突出重點、協商共進,統籌推進城鄉社區治理各項工作。把服務群眾、造福群眾作為城鄉社區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化城鄉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三社聯動’機制,完善‘綜治+’基層社會治理,加大人力物力財力保障力度,滿足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要發揮優勢、形成合力,加快構建社區共治共建共享的新局面。要主動加強與市政協的溝通交流,廣泛征求政協委員的意見和建議,提高政府的決策質量。” 市政協主席周青松指出,要緊扣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針對我市城鄉社區治理的短板,持續關注、持續發力,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注重培育基層社區協商文化,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城鄉社區治理新模式貢獻智慧和力量。 協商會后,市政協根據專題調研和協商議政情況,撰寫了關于“完善城鄉社區治理工作機制,提升城鄉社區治理水平”的建議案并報送省政協和市委市政府。省政協副主席許維澤對市政協報送的建議案作了批示:“基層社會治理問題是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問題。莆田市政協圍繞‘完善城鄉社區治理工作機制,提升城鄉社區治理水平’專題開展調研協商,所反映的情況客觀詳實,分析的問題到位有代表性,所提出的對策建議有針對性,措施意見具體實用、可操作性強,值得我們參考借鑒。”市委高度重視,11月6日,劉建洋書記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專門聽取了市政協建議案匯報,并進行了認真討論研究。
我市現有城鄉社區162個,其中城市社區69個、農村社區93個。近年來,我市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積極探索具有莆田特色的城鄉社區治理新模式,各縣區和市委組織部、市委政法委、市民政局、市公安局等市直部門在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促進社會持續和諧穩定,居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調查研究
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創新發展。堅持黨建引領,強化街道社區、機關單位和新興領域黨建融合共享,市建立8個區域化街道大工委、69個社區大黨委,在736個社區網格建立黨支部或黨小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我市在409個開放式小區建立臨時黨支部,組織9000多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參與防控工作。今年6月我市出臺《關于推進“黨建+”社區鄰里中心建設,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的意見》,采取“1+6+X”模式推進“黨建+”社區鄰里中心建設,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新路徑,經驗做法在《人民論壇網》和中組部《黨建研究內參》等中央媒體上刊發。 綜治平安工作水平持續提升。推進平安和諧村(社區)創建,評選平安和諧村(社區)790個,創建達標率81.3%。建立市、縣區兩級綜治中心,完成48個鄉鎮“多心合一”建設。推進雪亮工程,全市聯網治安視頻80795個,城區視頻覆蓋率達100%,農村視頻覆蓋率達80%。堅持專群結合、群防群治,建立1500多名專職網格化巡邏隊伍,構建“公安專業巡防+網格聯勤聯防+社會群防群控”的三級聯動防控體系。積極構建莆田特色的“1536”多元化解矛盾糾紛體系,矛盾糾紛多元聯調成效明顯。 基層共建共治工作有序推開。積極開展平安志愿活動,發動黨員群眾共同參與社會治理。2017年以來,在城鄉社區開展“以社區為平臺,社會組織為載體,專業社工為骨干,以留守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為重點服務對象”的“三社聯動”試點工作,累計開展19個試點項目。2019年,制定《莆田市城鄉社區協商事項指導目錄》《城鄉社區民主協商工作考評標準》和《城鄉社區民主協商示范點建設考評標準》,遴選20個條件相對成熟的村(社區)開展城鄉社區民主協商示范創建工作。 社區綜合服務能力得到加強。推進城鄉社區綜合服務站建設,2011年至今,省、市共投入1640多萬資金,建成50個城鄉社區綜合服務站。加大社區干部培訓力度,組織換屆選舉后的社區居委會成員進行培訓,提升社區干部的履職能力和服務意識。實施高校畢業生服務社區計劃。每年招募約10名優秀的大學畢業生到社區工作,服務期限為2年,共招募了108名高校畢業生。建立健全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社區干部工資報酬逐年遞增機制、社區主干參加養老保險制度等。 城鄉社區治理事關黨和國家大政方針貫徹落實,事關居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城鄉基層和諧穩定。 近年來,我市城鄉社區治理水平雖然有了一定提高,但與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與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要求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和不足。主要問題是社區治理工作統籌不夠、社區協商民主活力不足、社區社會組織力量不強、社區綜合服務存在短板、社區工作者隊伍比較薄弱、基層矛盾糾紛依然多發。 針對存在問題,市政協調研組建議,全市要以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進一步加強社區治理組織領導,強化社區居民自治功能,發揮社會力量共治作用,提升社區智慧治理能力,補齊社區綜合服務短板,為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加強社區治理組織領導
發揮好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作用,進一步統籌社區治理資源力量,壓實治理權責,推進“黨建+社會治理”,建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全面提升社區治理效能。 建立健全統籌協調機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城鄉社區治理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定期研究決定城鄉社區治理工作重大事項,建立社區治理工作協調機構,抓好統籌指導、組織協調、資源整合和督促檢查等工作。民安保障方面由黨委政法委牽頭,統籌政法系統和相關部門資源力量,加強社區治理領域的調查研究,建立社區治安形勢研判制度,推動問題聯治、工作聯動、平安聯創。民生服務方面要發揮市創建“黨建+”社區鄰里中心工作聯席會議的作用,由市委組織部和市民政局牽頭,加強工作協調,及時研究解決社區鄰里中心試點工作推進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做好組織推進、協調指導、督查考評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