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99国内精品_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_四虎成人精品永久免费av九九

今天是:
當前位置: > 協商議政
牢記習總書記囑托 傾力保護好湄洲島
【發布日期:2020-07-13】 【來源:本站】 【閱讀:次】


湄洲島是媽祖文化的發祥地,素有“東方麥加”之稱。1988年,湄洲島被辟為福建省對外開放旅游經濟區。2009年,《媽祖信俗》被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6年,“媽祖文化”更是寫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

 

經過30多年保護和建設,湄洲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獲得了眾多的榮譽,擁有兩個世界性的品牌,即“媽祖信俗”和“世界節日活動之城”,還有“中國生態文明示范基地”“中國十大最美海島”、媽祖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國家級海洋公園等金字招牌;并成為“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永久會址”所在地;目前正舉全市之力,爭創國家5A級旅游景區,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要“保護好湄洲島”,湄洲島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全市人民受到極大的鼓舞和鞭策;市政協主動擔當作為,把“保護好湄洲島”作為2018年重點協商議題,組成專題課題組赴浙江、山東等地調研取經,召開協商會,形成《關于“把湄洲島保護好”的建議案》,得到時任市委書記林寶金的批示,推動市委市政府出臺《湄洲島保護管理條例》,相關調研報告被省委《調研內參》采用。

 

2020年5月,莆田市成立“保護好湄洲島”工作領導小組,市委書記劉建洋親自擔任組長,市政協主席周青松擔任執行副組長,全市上下萬眾一心,掀起湄洲島保護建設新一輪熱潮。市政協積極行動,2020年6月在全市各黨派團體和全體政協委員中開展“推進湄洲島保護和利用”意見建議征集活動,要求圍繞“保護提升湄洲島生態環境、傳承和弘揚媽祖文化,努力把湄洲島打造成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橋頭堡、示范區”的發展目標,提出意見建議,積極參政議政,助力湄洲島建設。此次活動共收到意見建議28篇,本報將陸續選登,本期先行刊出6篇,以起拋磚引玉作用。歡迎社會各界有識之士接續建言,助力湄洲島保護發展。

 

高質量推動山海協作


 

 “湄洲島、武夷山是福建省重要的自然文化旅游目的地,也是福建省重點打造的十大旅游品牌,存在資源要素互融、傳統文化互通、旅游產業互補等特點,具有‘山海協作’的堅實基礎。”市政協委員、市委統戰部副部長許衛雄對兩地山海協作充滿信心,“目前,南平市站距離莆田站約2個小時的車程,山海半徑大為縮短,交通接駁無縫銜接,合作前景能見度高。”

 

許衛雄說,2019年,由湄洲島、武夷山牽頭組織的首屆“媽祖杯”兩岸民間斗茶賽成功舉辦,為湄武兩地在新起點上深化交流合作、融合發展提供契機。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戰略部署,深化閩東北協同發展區文旅協作,提升媽祖文化影響力和美譽度,建議推動湄洲島、武夷山兩地“山海協作”“優勢互補”“互惠共贏”,實現促進湄洲島文旅產業提檔升級的目標。

 

“今年6月4日,莆田市和武夷山市新階聯在武夷山市設立‘山海協作·新階創新’實踐基地。”許衛雄說,下一步擬推動兩地新階聯在湄洲島設立“山海協作·新階創新”實踐基地,推動兩地新階聯圍繞媽祖文化等多個領域開展更深層次的合作。

 

湄洲媽祖祖廟分靈的武夷山星村天上宮,是閩北地區最大的媽祖宮廟,位于景區的核心區,游客量巨大。許衛雄建議,祖廟要充分借助該宮的優勢,以文化展覽、非遺展示等方式,進一步擴大媽祖文化在閩北地區和全國游客中的影響,助力湄洲媽祖祖廟申報世界遺產。

 

許衛雄建議,由市文化與旅游局牽頭,參照泰寧世界地質公園和臺灣野柳地質公園結成姊妹園的模式,推動兩地締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實現資源共享、線路互推、客源互送、市場互融,努力達到“互惠共贏”最大化。

 

撬動產業發展新動能

 

將文化深深滲透在經濟發展之中,是助推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市政協常委、民建市委主委、市民政局局長張宗賢認為,湄洲島的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有較好的基礎,但還存在示范帶動作用不明顯、體制機制制約等因素,極大影響了媽祖文化與產業的融合發展,要進一步探索借助媽祖文化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積極融入海絲核心區建設,對人多地少的莆田意義重大,它既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繁榮發展,也有利于壯大我市的優勢產業和國際市場競爭力。”張宗賢說,媽祖文化是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特別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紐帶,“要進一步利用媽祖文化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影響,為建設海洋文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起助力作用。要以文化撬動經濟,大力實施‘走出去’‘引進來’經貿發展戰略,在突出開放招商中,積極推介我市發展環境、招商政策、項目基礎等優勢,吸引海絲沿線國家、地區來莆投資;在融入海絲建設中,鼓勵企業選擇重點建設區域,確定優勢產業,向海絲沿線國家、地區輸出,加強我市優勢產業與投資合作交往的規劃,以經貿為突破口,提升產業合作層次。”

 

近年來,依托媽祖文化這一媒介優勢,通過媽祖“牽線”、產業“聯姻”,莆臺文化創意市場融合更加緊密,技藝交流更加頻繁,產業前景更加廣闊,從數據上來看,我市已然成為臺灣工藝企業、工藝人才登陸的第一家園。張宗賢建議,要以媽祖文化為媒介,在湄洲島打造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合作開發示范基地,進一步構建完善的公共服務平臺,進一步挖掘和衍生民俗文化交流平臺,提升兩地文創產業水平,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

 

 

運用好“媽祖+”模式

 




“媽祖+家庭教育,媽祖+社會服務、社會組織,媽祖+巾幗志愿者,媽祖+兩岸交流,媽祖+自媒體人……”市婦聯主席莊懷冰說,作為政協的參加單位,市婦聯結合婦聯界別的實際,對新時代背景下如何運用好“媽祖+”模式提出建議。

 

媽祖文化以“立德、行善、大愛”為精神內核,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價值取向。莊懷冰認為,在家庭教育中,應當吸納媽祖文化精髓,結合家庭教育特點,充分挖掘媽祖文化中的家風符號,舉辦媽祖文化家風研討會、論壇,開發《媽祖文化與家庭教育》系列課程,開展媽祖文化家風家訓家教研究等,發揮媽祖文化在家庭教育中作用,拓展家庭教育空間,提升家庭教育實效。

 

“媽祖文化精神內涵豐富,它所弘揚的大愛精神與政府提倡民生的理念不謀而合。”莊懷冰建議,將媽祖文化與社會服務有效融合,各部門、各單位在購買社會服務時將媽祖文化傳播也作為服務的一項內容,服務項目中加入媽祖文化宣傳、媽祖知識普及等內容,推動媽祖文化宣講進單位、進社區(鄉村)、進校園、進部隊等。同時,要充分發揮“湄女會”等社會組織的優勢作用,通過打造一支媽祖文化宣教團等形式,將媽祖文化滲透進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

 

每一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臺前幕后都活躍著一群巾幗志愿者,她們用實際行動向世界展示了媽祖故鄉人的風采。莊懷冰建議,專門招募并打造一支弘揚媽祖文化的巾幗志愿團隊,講好媽祖大愛故事,踐行志愿精神。

 

“媽祖文化品牌已經打響,但仍需不斷提升品牌效應。”莊懷冰認為,在傳承和弘揚媽祖文化方面,兩岸文化交流必不可少。此外,還要借助自媒體人的力量,用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不同形式展現湄洲島的圣潔美麗和媽祖文化的巨大魅力,提升媽祖文化的影響力。

 

 

保護好海域生態環境

 

“引導海洋產業合理布局,遏制海洋污染和生態破壞,修復受損的海洋環境和海洋生態,已成為現階段的迫切任務。”市政協委員,仙游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陳朝霞說,在湄洲島保護利用中,要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保護好湄洲島”的重要指示精神與踐行木蘭溪治理的重要理念相結合,突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開發與保護同步,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

 

湄洲島雖有季節性水溝,但沒有河流,淡水資源貧乏。陳朝霞說,保護島嶼有限的淡水資源,要限制入島游客人數,合理規范淡水分配;加強東西側地下速積混凝土防滲墻的日常維護,防止海水侵入;加強島上生產生活廢水的排放管理,提升污水處理能力;拒絕引入、禁止審批高耗水產業,保護賴以生存的淡水資源。

 

“湄洲島島上原生植物破壞嚴重,違章砍伐、采石、采砂還一定程度存在。”陳朝霞建議,“保護島嶼原生岸線,要杜絕過度開發,持續嚴厲打擊違章砍伐、采石、采砂行為;合理規劃沙灘景區,加強沙灘景區設施維護、垃圾清理;建立健全岸線退讓距離制度,避免建筑越來越靠近海岸線,減少因建筑防災而建設護岸,防止岸線大規模的人工化、硬質化。”

 

隨著國家旅游度假區、風景名勝區規范與建設的實施,海島生態脆弱性日益突出。陳朝霞說,為了進一步修復和保護湄洲島特有的珍稀、瀕危生物物種,建議要加大改造海岸基干林帶力度,擴大灘涂紅樹林防護面積;嚴格實行伏季休漁制度,堅決清理整頓“三無”船只,推行漁船上岸報廢制度,杜絕破壞性作業,保證漁業資源的合理開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導漁民轉型轉業,發展新型作業、遠程漁業,開發、推廣淺海養殖模式,實現對近海漁業資源的有效保護。

 

 

加快打造智慧湄洲島

 

2018年起,我市利用“城市智慧汽車基礎設施和機制建設試點”契機,選擇在湄洲島開展道路設施智能化改造、智慧出行、清潔能源等試點示范工作,將湄洲島打造成生態島、智慧島。

 

市政協常委、九三學社市委專職副主委黃秀姐認為,雖然目前智慧湄洲島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有序推進,但在應用方面稍顯薄弱,例如車聯網運營主體不明確、產業發展規劃不清晰、規范標準探索不深入等。

 

“要明確車聯網運營主體,制定產業規劃和商用模式,探索車聯網建設和管理規范。盡快搶占車聯網頻率資源,建設可復制型的車聯網運營模式,在符合現有國家標準的基礎上,探索創新型的管理規范。”黃秀姐建議,建設“智慧湄洲”應用平臺,要充分發揮湄洲島國家旅游度假區優勢,整合安全出行、救援保障、生活咨詢、特色服務等各方面資源,全面打造游、購、娛、食、住、行一體化的智慧出行方式,“打造‘美麗湄洲,智享生活’主題旅游模式,開通‘朝圣’旅游線、‘度假’旅游線、‘品鮮’旅游線等主題路線,結合全島出行大數據,推出個性化旅游方式,通過應用平臺推送最佳旅游線路。”

 

黃秀姐還建議,要搭建“品牌商家聯盟”,整合優質商家,打造湄洲島旅游品牌商家,建立服務質量獎懲機制,引導商家自覺接受聯盟監督,自覺提升服務水平,營造優質旅游環境。以湄洲島旅游為試點,探索旅游消費積分系統,凡通過應用平臺預定景點、車輛、飲食、住宿并成功消費,可以累計相應積分,換取特色紀念產品、優惠折扣等等,今后也可以與全市其他景點聯動。

 

守護好人文生態環境

“媽祖文化經過千年的不斷積淀,猶如一顆參天大樹,需要陽光、雨露、土壤……”市政協委員、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周金琰說,“保護好湄洲島的關鍵內容是如何保護好媽祖文化,根本在保護好媽祖文化發祥地的人文生態環境。人文生態環境包括當地的原生人口,他們的生產方式、居住環境、飲食習慣、傳統習俗、心理訴求、禮儀文化、交流交往方式等,是涵養媽祖文化的土壤。”

 

周金琰建議,要組織一個專家團隊來專門研究湄洲島人文環境,把研究成果落實到湄洲島的保護舉措中。要著重構建“一個節慶、一個問候語、一個普及學院、一系列賽事、一場情景戲”。

 

一個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是當地民眾的精神依托,是一個區域的文化靈魂。周金琰建議,將“三廿三”媽祖誕辰日確定為莆田市的“媽祖節”,不斷增強節慶活動的儀式感和號召力,之后再推動媽祖誕辰日“三廿三”節慶成為全國性、全民性的傳統節日,打造成為人們生活中需求的“平安、和諧、福祉”的百姓節慶。

 

“叫響莆田本地話‘媽祖保佑’吉祥問候語,并作為莆田地標代表語。”周金琰說,要讓“媽祖保佑”能像“扎西德勒”(藏語:吉祥如意)這樣的問候語一樣,為世人廣泛認知和傳播。

 

周金琰認為,還要打出一套組合拳,如建立媽祖文化網絡教育學院,舉辦供品制作比賽、涼傘表演比賽、音樂比賽等一系列賽事活動,在全世界范圍進行媽祖文化普及教育、推廣,提升湄洲島知名度。此外,參考滿洲里套娃景區里的6D電影,用現代科技手段,打造一部精彩的有媽祖故事情節的電影,建設6D電影廳,以座椅運動,燈光氛圍、氣味、色彩等元素,加上震撼的音效,表現出真實的宏大景象,供游客觀賞。 

(時報記者 鄭育俊 通訊員 黃海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