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99国内精品_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_四虎成人精品永久免费av九九

今天是:
當前位置: > 協商議政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促進民營企業發展
【發布日期:2020-04-24】 【來源:本站】 【閱讀:次】

●部門回應

 

精準服務幫扶企業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陳育在市政協“推進我市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專題協商會上介紹了該局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主要做法,并就調研報告及委員提出的意見建議作了回應發言。

突出政策引導。落實省上穩增長政策,疊加出臺降低企業成本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十條措施、保障“兩節”穩定運行促進良好開局六條措施、鞋業轉型升級、技改獎補、正向激勵等政策措施,發揮引導作用。一是推動增產增效。二是促進企業穩就業。三是加大鞋業扶持。

突出項目服務。實施“百項重點技改項目行動”,實行“線上和線下互動”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問題,加快促進項目建設進度。

突出招商引資。一是一把手招商。二是窗口招商。三是龍頭和產業鏈招商。四是第三方招商。

突出產業轉型。著重突出引領示范作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產業上檔升級。鞋服產業,對標提升鞋業產業核心競爭力,推進鞋業技術改造,引導企業創建品牌,幫助拓展市場,鼓勵加大設計投入、產品創新力度和產業鏈延伸,加快向智能化經濟轉型。化工新材料,實施高位嫁接,推動校企開展產學研合作,助力科研成果快速轉化。高端裝備。加大重大技術裝備和智能裝備研發力度,提高產品競爭力。電子信息。發揮招商作用,完善產業鏈條,幫助企業拓展產品供應市場。

突出企業幫扶。一是開展精準走訪活動。二是全力推進清欠工作。

突出平臺提升。整合我市傳統產業,創新業態模式,嫁接高端資源,企業抱團參與,推動平臺經濟服務實體。鞋業供應鏈服務平臺,搭建鞋業產業供需撮合平臺,不斷完善金融配套,實現集采集銷、降本增效。中電工業互聯網平臺,以中電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為載體,打造鞋業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精益智能制造等智能制造示范工程項目,推進企業上云上平臺工作。工藝美術平臺。以服務工藝美術全產業、推動工美產業轉型升級為目標,搭建集設計研發、檢測、購銷、品牌運營、金融為一體的跨界融合創新平臺。

下一步,該局將采取四條措施推進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一是推動精準服務,幫助拓展市場。精準服務大走訪幫助企業解憂脫困,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幫助拓展市場。二是持續項目攻堅,推動投產達效。加強項目跟蹤服務,持續推進“全系統、全過程、全覆蓋”項目攻堅。三是加大優選招商,促進增量提升。發揮深圳電子信息招商聯絡處、駐北京招商聯絡組的窗口作用,在智能終端結構件、模組、智能控制器、元器件等延鏈強鏈環節,再策劃、落地一批新項目,推動簽約項目盡快落地。四是推進轉型升級,加快提質發展。打造平臺經濟,推動創建區域品牌。進一步嫁接阿里、京東等知名電商平臺,推動龍頭鞋企聯盟創牌,培育細分自主品牌。推動模式創新。鼓勵鞋服、工藝美術等企業,嫁接個性化定制、眾籌眾包等新模式,拓展新興市場,提升附加值。加快個性化定制展演平臺建設,高標準打造成我市產業地標。鼓勵先進制造。實施新一輪技改提升,疊加政策支持,滾動引導百家企業應用自動化、智能化先進設備,改造生產線,提升生產能力。促進園區高質量發展。貫徹落實促進園區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全力推進規劃提升、空間整合和園區效益等六大提升專項行動,全面提升園區綜合發展水平。

 

 

集聚優質外資資源 

2019年以來,市商務局不斷提升外資招商水平,吸引集聚優質外資資源,助力我市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市商務局副局長鄭玉禮介紹了相關工作情況,就相關問題、建議作了回應發言。

加強外資招商工作。一是明確重點招商方向。按照“鞏固港澳臺、拓展東南亞、突破歐美日、探索新區域”的總體方向,開展招商引資工作。二是明確重點招商產業。重點圍繞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社會事業三條主線,積極引導外資投向我市重點發展產業即電子信息、化工(紡織化纖)新材料、鞋服、工藝美術、食品加工、建筑等6大“超千億”產業和醫療健康、高端裝備、海洋、能源等4大“超五百億產業”。三是拓寬引資新渠道。積極探索委托第三方開展招商。以“建鏈、補鏈、強鏈”為重點,對接符合我市重點產業發展方向的外資龍頭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著力引進一批龍頭型、產業帶動型、環境友好型、資金技術密集型項目。四是利用平臺效應強化招商。

同時,緊盯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重點領域,引導外資以產業“強鏈、建鏈、補鏈和聯動”為目標,落實國家在汽車、船舶、航空、稀土、石墨烯、現代物流和金融等領域對外開放政策,爭取對接一批大項目和好項目。

強化外資政策保障。研究制定并出臺了《莆田市關于穩定和促進外經貿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在引導外資企業加快到資、增資擴產、招商代理、吸引人才等方面給予扶持,加大對外資龍頭企業的幫扶力度,進一步推動利用外資工作取得實效,同時積極引導符合省、市各級政策支持條件的外資企業用好、用足政策,幫助外經貿企業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增強信心,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優化外資營商環境。一是進一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深化外商投資領域“放管服”改革,構建“互聯網+政務服務”管理新模式,聯合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下發《關于全面實施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一口辦理”的通知》,要求各縣(區、管委會)在全市開展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一口辦理”工作,進一步簡化外商投資企業設立程序,實現“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組織相關縣(區)商務部門和重點外經貿企業召開外商投資業務學習培訓,針對外資企業聯合年報工作、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事項備案及事中事后監督檢查工作進行培訓,以及對新《外商投資法》進行解讀;還聯合市發改委下發《關于做好2019年版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和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實施有關工作的通知》,指導各縣(區)發改和商務部門做好政策宣傳和解讀工作,加強新開放和鼓勵外商投資領域對外招商工作,充分發揮現有鼓勵政策作用,并做好新舊《外資負面清單》和《鼓勵目錄》的銜接。同時為加大《外商投資法》以及新版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和鼓勵類產業目錄的宣傳力度,進一步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促進我市利用外資穩定規模、提質增效。

 

創新企業監管方式

 

“市市場監督局著力營造優質營商環境,為民營企業辦實事、謀利益,積極推動我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陳德明在協商會上作了回應發言。

●放寬市場準入

進一步壓縮民營企業開辦時間。把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4天以內,實行“審核合一、一人辦結”。清理我市市場監管系統的行政審批和服務事項,共梳理出審批服務事項139項,其中市局登記的大部分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辦理時限基本壓縮到全省最短。

全面推行“證照分離”改革,統籌推進“多證合一”改革。推行“多證合一”和“證照分離”改革工作,進一步破解“準入不準營”問題。

落實注銷便利化改革。建立企業注銷網上服務專區,為企業提供注銷的“一網”服務,實現一站式提供市場監管、人社、商務、稅務、海關等多部門的企業注銷信息服務,為企業提供必要的注銷指導。

推行個體工商戶全程智能化登記改革。在湄洲灣北岸開發區率先實行個體戶全程智能登記,實現“無紙化、零見面,24小時不打烊”服務,實現群眾辦事“最多跑一趟”。

提供登記便利化服務。在涵江區試點開展銀行網點代辦工商注冊登記業務,將注冊登記窗口向金融機構延伸,實現注冊登記窗口由“一個變百個”增長。

配合市數字辦,支持秀嶼區依托“惠民寶”平臺,試點開發商事主體登記“一門式”全程電子化平臺(集群服務系統)。

推行“問卷式”審批標準化改革。在全市各級市場監管窗口抽調業務骨干,組成專班,針對每個審批事項制定審查要點,設置問題清單,編制思維導圖,同時將130個審批事項分為共有事項和單獨事項。

在全省率先試行食品藥品審批“證照同辦”改革。在食品藥品行政審批“九證合一”改革基礎上,2019年9月,在全省率先試行營業執照和食品藥品生產經營許可證“證照同辦”改革,解決了“同部門證照分散辦理、群眾多趟跑”的問題,解決“準入不準營”的難題,實現部分證照辦理“一人通辦、一站服務”。

推行企業開辦“一窗受理”服務。聯合市行政服務中心、公安、稅務等有關部門,推行“一窗受理”服務,企業開辦實現“設立登記、公章刻制、涉稅業務”三個環節辦結,辦事流程最優,實現企業開辦“一次采集、一套材料、集中出證”的目標,企業開辦時間由7個工作日減少到4個工作日。

●提升服務效能

強化民營企業質量提升服務。積極引導企業建立首席質量官制度,組織開展企業首席質量官公益培訓;引導民營企業爭創各級政府質量獎;開展企業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公益培訓。

鼓勵民營企業參與標準化活動。印發了《莆田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申報2018年度莆田市標準化工作項目專項資助經費的通知》,支持民營企業將先進技術轉化為標準。目前,全市共收集等標準化項目32項。

提升民營企業計量管理服務能力。自2017年4月1日以來,實行強制檢定計量器具停征檢定費政策,減輕民營企業負擔。2019年3月12日,實施定量包裝商品生產企業計量保證能力自我聲明制度。2018年12月,該局率先開發建設的“莆田市計量器具數字化動態監管系統”,并在全省推廣使用。

推進商標品牌戰略,提高商標品牌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水平。

推動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制定出臺了專利權質押貸款工作指導意見,對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工作進行規范和指導;召開多場銀企對接會,宣講專利權質押合同辦理和登記手續及貼息扶持政策;積極落實《福建省企業專利權質押貸款貼息辦法》。

●創新監管方式

推行行政執法機制改革,籌備組建了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隊伍,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著力解決權責交叉、多頭多層重復執法等問題,同時印發了《莆田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執法音像記錄設備配備和使用管理規定》,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避免多頭重復檢查。全面實施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監管,對守法誠信者“無事不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