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99国内精品_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_四虎成人精品永久免费av九九

今天是:
當前位置: > 協商議政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促進民營企業發展
【發布日期:2020-04-10】 【來源:本站】 【閱讀:次】

●協商議政

做強傳統產業

社會資本參與養老事業 

 

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兩個毫不動搖”的要求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形成共識,齊心協力,做好培育民營企業發展的各項工作,促進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從大的方向看,委員們認為,一要堅持發展臨港產業和提升傳統產業相結合,堅守建市初心,堅持“以港興市、工業強市”發展戰略,大力發展臨港產業,促進港城融合發展。重在鼓勵培育傳統產業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二要堅持市場主導與政策引導相結合,重在轉變政府職能,通過規劃引導和政策扶持,優化企業發展環境,促進民營企業加快發展。重在提升民營企業內生發展動力,苦練內功,提升綜合競爭力。從具體措施看,委員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強化規劃引領,布局臨港產業

 

我市最大的優勢在于優質的港口及可供重大項目落地的腹地,要聚焦全市目光,舉全市之力,加快我市鐵路、碼頭等基礎設施建設,布局發展好現代臨港產業體系,逐步將港口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新動能。一是高起點定位建設現代港城。用戰略思維和世界眼光來規劃好港口發展,特別是要做好湄洲灣北岸和興化灣南岸等重點區域的港口、城市、產業規劃,立足省委省政府港口發展布局,結合功能區規劃機遇,在更高層次上規劃臨港產業發展定位,以港促產,以產促城,以城促業。規劃要立足五年,規劃十年,著眼二十年,并推進規劃實施的法制化,提高規劃工作的剛性。二是形成集約高效空間布局。加大統籌規劃力度,科學規劃產業重點發展領域,優化產業布局,合理配置各類生產要素,提升產業載體平臺功能,切實提升湄洲灣北岸和興化灣南岸港區和莆田高新區土地產出率、資源循環利用率、智能制造普及率和經濟增長貢獻率。以港區、高新區為引領,進一步優化提升各板塊產業發展方向,湄洲灣北岸港區重點發展沿臨港化工、新材料、冷能利用等現代制造業,打造具有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興化灣南岸港區要重點發展食品加工、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等產業。高新區充分發揮新興產業示范區帶動作用,圍繞電子信息、精密機械和汽車制造、LED產業打造具有影響力的產業科創中心。三是推動產業集聚發展。把實體經濟作為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持續強化產業引領優勢,努力成為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高地。圍繞“336”產業發展目標,重點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著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實現“莆田制造”向“莆田智造”轉變。加快推進現代服務業轉型升級,構建與港口經濟、現代制造業和現代農業相融合,與城市化進程相協調,與國際市場相適應,優勢凸顯、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的現代服務業體系。

 

●強化精準招商,補齊產業鏈條

 

進一步梳理產業發展路徑和招商重點,進一步完善招商機制,突出重點產業實行精準招商,一是搭建產業平臺,引進關聯企業。通過平臺吸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入駐,形成產業集聚。圍繞產業鏈的缺失環節和關鍵項目,吸引上下游企業集聚,形成隊全產業鏈的整合,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二是依托龍頭企業,強化上下游配套?;ば虏牧袭a業依托永榮、華峰、三棵樹等重點企業,引進拉絲、織造、染整、高端面料等合成纖維產業鏈的企業。食品加工產業依托雪津,引進冠蓋包裝、紙箱包裝、物流運輸、觀光旅游以及創客文化等企業落地。工藝美術產業,重點引進設計、創意、文化旅游等企業。高端裝備產業,以新能源汽車為龍頭,引進電池、電機、電控系統等配套企業。電子信息產業,以引進OLED、偏光片、彩色濾光片、光學膜材、背光源等配套企業,培育形成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裝和測試的配套產業鏈。鞋服產業引進平臺、設計公司,創新商業模式,完善“鞋材-鞋機-包裝-物流-銷售”全產業鏈。三是成立創投資金,支持民企參與跨業或同業兼并,做上下游產業鏈的整合。

 

●強化創新驅動,增強內生動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大力引導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一是加大扶持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鼓勵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每年集中扶持一批科技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產業化優勢明顯的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培育提升民營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二是支持民營企業創新模式。堅持協作化、共享化、智能化的經濟整合發展模式,鼓勵、幫助民營企業進入“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大數據、工業機器人、現代農業等產業鏈條長、帶動效應顯著的領域,以增量優化帶動存量調整,引導民營企業擺脫資源依賴,推動傳統產業邁向中高端產業。著力發展平臺經濟,鼓勵鞋服、工藝美術等企業,嫁接個性化定制、眾籌眾包等新模式,拓展新興市場,提升附加值。三是重點培育創新企業。根據市場容量、企業營收、科技創新、發展前景等要素,對我市目前產值超10億元的民營企業進行梳理,全方位量身定制幫扶措施,幫助企業加強創新研發、市場拓展、融資支持,引導企業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打造出一批產值超百億、五十億的民營企業。

 

●強化要素保障,破解發展短板

 

在政策的制定落實上,要站在民營企業的角度考慮問題,在資金、土地、財稅等涉及民營企業生存發展的要素問題上,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多的優惠,助推民營企業的健康成長壯大。一是破解融資難題。進一步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發展產業基金,撬動社會資本,梳理重點產業,一個產業成立一支基金。做實做強先進制造業基金、現代農業發展基金和科技創新基金,加快推進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新型城鎮化基金,重點支持民營企業改造技術、制定標準、創建品牌,提高企業特色產品競爭力,以此調動金融機構放貸的積極性,為企業增信。用好中國人民銀行推出的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建立多方風險分擔機制,降低民營企業債券發售難度和發行成本,推動我市民營企業通過發債融資。創新改善融資政策,制定我市支柱產業的信貸優惠措施,要放寬我市鞋業等傳統產業的信貸條件和權限,防止審慎介入甚至限制準入一刀切信貸政策。二是保障項目用地。全面強化以“畝產論英雄”與“創新論英雄”相結合發展導向,通過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引導企業綠色高效發展,促進落后產能淘汰退出。全面完成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綜合評價,做好分類指導,精準服務,切實落實資源要素差別化價格政策和低效建設用地再開發政策。將制造業分級劃類,將有限的土地資源重點傾向優質民營企業,通過政策引導工業園區內的低效企業搬離或改造,盤活土地存量,提升民企用地效率。三是引進培育人才。加大對人才引進培育的財政投入,加強“引、育、用、留”人才體系建設。鼓勵民營企業采用股權激勵、期權激勵、技術入股、成果獎勵等多種方式,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到民營企業發展。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職業培訓、“校企合作”項目,開展定向、定單、聯合培養,為民營企業精準培育急需的專業人才、技術人才。優化引人、留人環境,完善招才引智的相關優惠政策,建設配套設施高端、齊全的國際人才的居住小區,提高尖端人才在戶籍、入學、就醫、購房、政治榮譽、權益保障等方面政策的落實,創造一流的外來人員融入環境。四是完善企業用工的優惠政策和措施。要探索適合于90后、00后年輕一代打工者的需求,加快中心集鎮、學校、醫院、城市綜合體的建設,采取政府投資、代建或扶持企業興建職工公寓,通過企業租賃或企業出資購買方式,解決外來務工人員食、宿、洗以及集中管理服務和休閑娛需求等問題,以解外來工人的后顧之憂。(時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