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仙游縣始終堅持一手抓好防控疫情,一手抓好復工復產,堅持“在防疫中復工、在復工中防疫”,切實把“兩難”變“兩全”。 提早謀劃,落實到位 仙游縣及時成立由縣處級領導、縣直部門、鄉鎮(街道)、村(居)、鄉鎮衛生院組成縣掛鉤幫扶小組,按照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復工復產掛鉤分工清單任務,“點對點”掛鉤幫扶每個復工項目企業,確保所有復工項目企業掛鉤幫扶全覆蓋。截止目前,重點項目方面,在建重點項目已復工93個,復工率達97.9%;農業方面,已復工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410家,復工率100%工業方面,全縣285家規上工業企業已全部復工復產,復工復產率100%。商貿業方面,仙游縣共有限上商貿業、規上服務業、外資外貿企業374家,截止4月6日已復工364家,復工率97.06%,到崗率94%。同時,仙游縣在守住疫情防控安全原則底線的前提下,提早謀劃開放招商工作,持續創新招商方式、招商方法,改變傳統“面對面”交流為“屏對屏”“線連線”溝通,確保項目對接不中斷。積極參加全市“開放·招商”全球云推介會暨招商項目線上簽約活動,積極通過第三方專業招商、智庫招商等方式,對接洽談新項目。第一季度,新對接招商項目25個,計劃總投資150.15億元,其中已簽約、落地項目15個(含總部、平臺類項目),計劃總投資89.15億元,進一步充實了項目儲備庫,確保今年內有項目、可開工、能投產。 精準施策,措施到位 精準“用人”,確保復產有人。通過線上公益招聘平臺,幫助全縣127家企業免費發布招聘崗位7745個,已幫助企業招聘員工1033人。協助華峰綠色纖維產業園、成聯包裝等4家企業以包機包車形式安排125名員工“點對點”返崗并全額補助交通費。同時,我們抓疫情、抓企業復工也不忘抓精準扶貧。 在疫情期間,對于無法輸送到企業就業的貧困勞動力,通過開發衛生保潔員、保安員、公廁管理員、敬老院護理員等社會服務類公益性就業崗位1395個,累計給予用人單位發放崗位補貼3427.131萬元。 精準“用錢”,確保復產有資金。積極推薦“白名單”企業,目前已組織12家農業龍頭企業、187家工業企業、46家商貿業服務業列入莆田市2020年“白名單”企業名單。進一步落實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政策。為1521家中小微企業減免養老保險費約4100萬元、失業保險費約61萬元,為2757家中小微企業減免工傷保險費約200萬元;為40家大型企業減免養老保險費約300萬元、失業保險費約36萬元、工傷保險費約15萬元。同時為永輝超市等4家企業發放疫情防控生產企業穩就業獎補123.9771萬元;為艾力愛等16家疫情防控急需物資生產企業發放復工用工服務獎補215.9萬元;為東亞機械和信達機械等2家企業發放暫時性生產困難企業補貼718萬元。積極協助企業融資。截止3月底共為30家“白名單”企業提供1.435億元的政策性融資貸款,切實幫助有訂單但暫時遇到資金困難的企業渡過難關。 精準“用物”,確保復產有“呵護”。自疫情防控以來,全縣為重點項目調配口罩16萬個;為工業企業調配一次性民用口罩304萬個、N95口罩7.5萬個、紅外線測溫儀424支、防護服1200套、各類消殺用品21噸,有效有序地保障2647家企業復工復產需求,千方百計把耽擱的時間“搶”回來。 精準“用策”,確保復產有動力。圍繞產業政策及項目資金投向,積極做好中央、省預算內投資和地方政府專債項目策劃申報工作。共申報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64個,總投資129.73億元,申請中央預算內投資76.03億元;共申報地方政府專債項目67個,總投資432.20億元,新增專債資金需求230.95億元。 最優服務,幫扶到位 建立完善掛鉤幫扶機制。成立五個工作專班,下沉到一線,與業主保持互聯互通,全力以赴指導幫助項目和企業做好復工復產疫情防控工作,加速處理解決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遇到的用工、原材料供應、物流、融資等各方面困難問題,因地因時因企施策,點對點協調解決。通過各條途徑、各種形式,宣傳解讀省市促進企業復工復產政策措施,指導企業及時對接政策、申報項目、用好補助,解決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增強企業獲得感和復產信心,助推企業加快復產達產。截止目前,已幫助33家企業申報用電補助、防疫物資生產補助、員工返崗交通補助和隔離補助資金共計121.2萬元。針對省、市各級擴大利用外資政策,鼓勵存量外資企業增資擴產、新設外資企業加快到資,爭取上半年全縣實際利用外資得到進一步提升。兌現已出臺的外貿升級發展政策,及時下撥三產75家企業專項資金162.35萬元,并積極出臺政策穩定外貿企業訂單,助力企業穩定發展。了解企業在復工、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需求,商務、人社、銀行、稅務、外匯等部門,幫助解決企業招工、融資、退稅等問題,協調解決19家商貿服務業企業貸款需求約3億元,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對企業的影響。 (時報記者 吳芹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