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99国内精品_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_四虎成人精品永久免费av九九

今天是:
當前位置: > 協商議政
加快發展休閑農業 助推我市鄉村振興(五)
【發布日期:2020-03-20】 【來源:本站】 【閱讀:次】

●部門回應

 

南日牧場

 

優化用地審批

 

“發展休閑農業是產業轉型升級,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市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陳龍賢結合該局職能,對市政協調研報告中提到的三個方面問題及委員的意見建議作回應。

統籌休閑農業發展規劃。堅持規劃先行,統籌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用地,引領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推動休閑農業健康發展。一是加快推進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充分與相關部門對接,與旅游發展規劃銜接,在規劃分區中劃定風景旅游名勝區。合理確定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區、鎮國土空間規劃預留少量規劃建設用地指標,專項用于鄉村振興和休閑農業發展。二是協調推進村莊規劃編制(修編),以福建省推廣村莊規劃編制試點為契機,指導各縣區(管委會)開展村莊規劃評估,以規劃為引導因村制宜促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持續健康發展。三是優化鄉村產業布局,培育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新興產業業態。四是協同開展全域旅游規劃編制。

優化休閑農業用地審批。堅持生態文明,以節約集約用地思想為引領,控制新增建設用地規模,鼓勵利用存量建設用地,嚴厲打擊未批先建、擅自改變農用地用途的行為。一是合理預留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優先保障休閑農業項目用地。二是暢通休閑農業設施用地審批。三是鼓勵優化利用存量建設用地,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閑置農房及宅基地。四是鼓勵建設用地復合利用,鼓勵農業生產、村莊建設等用地兼容使用、復合利用。五是嚴格休閑農業負面清單管理。

明晰休閑農業資產權屬。休閑農業項目受限于國家政策關于集體土地資產權屬的限制,無法作為信貸抵押物,銀行貸款很難。國家層面一直在探索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在全國范圍內33個試點地區推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取得一定成效,但莆田市不在試點地區之內,無法實施該制度,破解資產權屬問題的難度很大。

陳龍賢說,不過,《土地管理法》(修正案)于2019年8月26日獲得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破除了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進入市場的法律障礙。新規定的出臺對破解休閑農業資產權屬問題有很大的助力,我市也將以此進一步研究出臺相關配套制度,確保法律規定的落地實施,促進解決休閑農業項目融資難問題。

 

給予資金扶持

 

近年來,市財政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有關支持發展休閑農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在研究制定財政政策、預算資金安排等各個環節,切實支持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振興戰略。

“目前,市級沒有單獨設立休閑農業專項資金,財政支持發展休閑農業資金分散在各相關專項資金,通過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環境衛生整治、農業經營主體補助等,促進休閑農業發展。”市財政局副局長童慶明在會上作了回應發言。

加快現代農業發展,2019年安排現代農業發展資金2000萬元。推進鄉村振興“百村示范”工程,2019年預算安排鄉村振興“百村示范”工程資金5000萬元,主要用于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大力實施精準扶貧,安排精準扶貧縣區補助資金8550萬元。加快宜居鄉村建設,支持農村交通公路建設,安排木蘭溪流域生態補償資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生態補償、市林業局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發改委特色小鎮啟動資金及“幸福家園”建設專項資金、住建局村莊三格化糞池新建改造補助資金等。推動鄉村旅游發展,安排旅游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旅游產品打造、旅游產業發展、旅游重點項目建設、旅游景區廁所建設、旅游扶貧等。

雖然市級財政預算安排向休閑農業、鄉村振興發展項目資金傾斜,向上爭取資金也取得一定成績,但由于受財力限制,特別是縣區財力更為困難,支持休閑農業發展、鄉村振興投入總體還是不足,投融資機制有待進一步創新,資金監管、整合需要進一步加強。

下一步,我市將爭取上級更多資金支持。將主動同各縣區、各部門認真分析中央、省可用于支持休閑農業、鄉村振興項目資金補助范圍、要求,群策群力,創造條件,繼續做好各項目對接工作,爭取上級更多資金支持。

拓寬資金籌集渠道。建立健全財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財政更大力度向休閑農業、鄉村振興項目傾斜。優化財政供給結構,推進行業內資金整合與行業間資金統籌相互銜接配合。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利用國有企業投融資平臺,運用PPP、EPC等投融資方式,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更多投向農業、農村。

 

扶持涉農電商

 

近年來,我市通過創建省級農村電子商務示范縣、出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扶持政策、完善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建設等舉措,進一步提升農村電商發展條件、發展規模和發展成效,全市現有淘寶鎮9個、淘寶村25個,淘寶村總數排名全省第三。

市商務局就市政協“休閑農業”調研報告相關問題及對策作了回應。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根據我市電子商務發展新情況和新特點,起草專項扶持政策,經市政府研究印發了《莆田市加快電子商務發展九條措施》,對農村電商發展提出了具體扶持措施。

發揮示范創建成效。積極推動我市唯一一個縣仙游縣創建省級農村電商示范縣。

鋪設農村電商站點。與阿里巴巴集團開展合作,在仙游縣、秀嶼區和涵江區落地建設農村淘寶項目。

發展涉農電商平臺。促進方家鋪子、閩中有機等企業對接天貓、淘寶、京東等平臺,帶動“四大名果”和生鮮海產等莆田農特產品通過第三方平臺或自建平臺銷售。

推進電商扶貧工作。出臺電子商務助力精準扶貧實施方案,對貧困村電商服務站點建設、貧困戶開設網店、電子商務助力精準扶貧培訓等予以支持。

下一步,市商務局將以優化農村電商發展環境、豐富農村電商經營模式、有效助力鄉村振興為目標,以建設農村電商服務站點、培育農村電商經營主體、培養農村電商專業人才等為著力點,發揮電子商務在改善農村消費環境、帶動縣域經濟發展、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實現我市農村電商發展規模化、規范化、產業化。

 

發展休閑林業

 

依托林業資源開展的旅游業,發展休閑林業,已經成為經濟林種植采集和木材加工制品制造業之后林業的第三大產業。

市林業局就市政協“休閑農業”調研報告相關問題及對策作了回應。

科學布局,構建休閑林業發展格局。一是納入規劃。二是注重結合。三是科學布局。通過加大對休閑林業發展的政策導向、項目布局、鼓勵發動等,培育和扶持幫助建立各類休閑示范基地,逐步形成休閑林業向“一村一品、一鄉一特色、一縣(區)一優勢”的發展格局。

政策配套,搞好休閑林業服務體系。一是用地政策。加大對休閑林業相關的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爭取將其納入各地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并優先安排;完善休閑林業用林用地支持機制,經營主體發展林下種養和森林旅游等項目,使用林地建設永久設施的,按照《建設項目使用林地審核審批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優先審批。對符合用林條件的休閑農業項目,做好用林要素服務保障工作。二是融資政策。探索建立休閑林業融資平臺,逐步建立政府引導,民營企業、林業合作組織和各種社會主體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發揮專項扶持資金和小微企業的金融扶持優惠政策。三是流轉政策。落實集體林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運行機制,鼓勵集體林地經營權流轉,引導林農以租賃、合作等形式流轉林下空間使用權。四是技術服務。在企業、科研院所、技術推廣單位之間搭建合作平臺,推進科技協作,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科技開發與服務機制。

典型示范,推進休閑林業品牌創建。一是培育“森林+”的森林旅游新業態。二是充分利用老區蘇區的革命遺址等紅色人文資源,挖掘具有鄉村性的自然景觀、區域民俗及人文客體,直接利用森林或間接以森林為背景,大力培育鄉村森林旅游資源,發展鄉村森林旅游,鼓勵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與鄉村森林旅游對接,開展森林人家評星授牌工作,推進森林特色小鎮建設。三是對接鄉村振興戰略。通過鄉村基礎設施改造,推進森林景觀帶建設和樹種結構調整,支持低效林分改造,逐步提升森林生態景觀功能。

 

發展休閑漁業

 

近年來,市海洋與漁業局立足實際,培育載體,強化特色,積極打造具有“漁區鄉土氣息、海洋文化元素、漁業產業特色”三位一體的休閑漁業載體,努力形成“生態養殖+休閑漁業”融合發展的創意格局,有力助推美麗莆田和我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市海洋與漁業局就市政協“休閑農業”調研報告相關問題及對策作了回應。

充分發揮產業政策支持作用。運用國家級、省級、市級發展改革、文化旅游、農業農村、海洋漁業等職能部門相關政策,依托省部級、地市級海洋產業龍頭企業,精準支持重點項目,帶動企業融資建設經營,賦能漁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打造集“休閑觀光、濱海體驗、海洋垂釣、漁港攝影、漁排娛樂、海鮮品嘗、漁攤采購”等于一體的休閑漁區、休閑漁鎮、休閑漁街和休閑漁市。

著力實施休閑漁業重點項目。選擇在條件比較成熟、民資比較雄厚、生態比較優美的鄉鎮,結合漁港經濟區建設和重點養殖區設施,整合海洋文化,精心設計休閑漁業產業活動載體,逐步培育休閑漁業新動能,篩選實施總投資500萬元以上的重點項目,努力形成一些實物工程量和投資規模效應。

加快推進休閑漁業特色發展。建立健全休閑漁業智庫,依托智慧海洋與智慧漁業的智能平臺,啟動“互聯網+休閑漁業”宣傳創意廣告載體,借助市級工業互聯網平臺,設置精美水產品精深加工智慧系統,吸引涉海涉港涉漁涉游重大節慶活動貴賓和游客等消費群體,變休閑漁業流量為漁貨消費流量,融合生成漁業新業態的新經濟增長點。

切實強化休閑漁業管控措施。采用現代漁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模式,建立健全科學評估體系和安全管控機制,注重等級授牌保護,嚴格漁業行業執法,多管齊下,防控結合,努力保障休閑漁業生態健康安全發展。  (時報記者 鄭育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