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荷塘吸引游客前來拍攝抖音
華亭綠豐園藝
向陽采摘園
鄉村美景
制定出臺《莆田市民宿管理暫行辦法》。借鑒我省廈門市、平潭區、武夷山市等地出臺的民宿暫行管理辦法,建議由市直相關審批部門牽頭,抓緊調研并出臺民宿管理辦法;建立聯合核驗的工作機制,成立由市直相關部門組成的聯合審核小組,開展證照辦理審核工作,支持民宿良性健康發展;明確以各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局作為民宿申報受理和日常工作牽頭管理單位。根據《福建省公安消防總隊關于印發福建省消防部門深化改革便民服務八項措施的通知》(閩公消〔2018〕135號),由具有法定資質的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對其進行消防安全評估;以屬地管理為主,民宿集中區域的村委會或民宿行業協會應加強日常管理,在民宿集中區域,根據自身條件,設立微型消防站、志愿消防隊等。 加快建立創新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品牌體系。一是借鑒臺灣地區休閑農業注重主題創意和產品深度開發推廣經驗,大力加強品牌宣傳。要突出莆田特色、培育精品園區。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培育一批田園綜合體、休閑農業特色村鎮、農事節慶以及農博會、農展會等富有地方特色品牌,提升品牌效應、擴大影響力,提高知名度。如仙游郎橋國家級田園綜合體項目,仙游縣省級農民創業園項目,南日島東部現代海洋漁業綜合開發示范區等都已初具規模。二是建設“莆田市休閑農業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努力形成一套集休閑農業服務、管理咨詢、營銷推介、物流交易、虛擬展示為一體的休閑農業智能化現代信息支撐體系。完善休閑農業人才培訓體系。加強對休閑農業設計、管理、營銷、服務的指導。加強對休閑農業行政指導、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培育一批行業發展管理和經營人才。可以利用旅游部門培訓平臺,與旅游院校合作等形式,培養一批休閑農業管理人才,為實現休閑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也可以從本地農民中培訓一批旅游經營、服務人員,以密切旅游發展與當地農民的相互關系,提高休閑農業綜合服務水平,力求人才本地化。三是加強創意策劃,促進產業融合。鼓勵大公司、企業投資休閑農業,整合特色資源,以現代農業產業為基礎,注重創意、優化布局,傳承優秀農耕文化,依托我市資源稟賦、人文歷史和產業特色,推動“一鎮(街)一色、一村一品”創意策劃,講好自然和人文故事,建設有溫度的美麗鄉村、書寫記得住的動人鄉愁,提升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文化軟實力和持續競爭力。做精花海、采摘、垂釣、體驗、民宿、娛樂、康養、民俗等農業休閑觀光項目,推進旅游產業集聚和融合發展,實現吃、住、購、游、樂一體化,滿足多樣化、個性化發展需求,避免品牌定位趨同化、強化差異化發展,打造一景一特,形成優勢互補,力促一產“精致化”、二產“特色化”,三產“多彩化”,實現一二三產跨越融合發展,不斷培育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 加快發展科技水平,打造休閑農業+科普教育品牌。要根據各自依山傍湖的優越地理條件,加快發展科技水平,以科技為媒介,打造休閑農業+科普教育品牌。注重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引進,通過與學校、農業科研單位的合作、交流指導、修正提高休閑農業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含量。應結合中小學研學基地建設,組織夏令營活動等,把科普教育結合休閑農業品牌營銷推廣作為活動切入點,通過線上線下推介,展示農業科學知識(如動物、植物生長過程)、農耕歷史文化、生態、環保等自然知識和設計動手生產、體驗活動等主題元素,以提高中小學生、游客體驗農耕文化和生態美景的興趣,豐富休閑農業內涵。 加強兩岸合作與交流。尤其注重從理念、信息、科研、市場等方面研究借鑒臺灣發展休閑農業的一些好的經驗。一是用好、用活國家省、市各級新的系列“惠及臺胞措施”,吸引臺商前來投資休閑農業。二是依托農林大學等高校,引進臺灣業界精英學者,兩岸共同建設我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研發中心。圍繞我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相關問題進行研發,同時建設休閑農業人才基地,輸送休閑農業優秀人才,推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提升與發展。三是學習臺灣經驗,適時出臺諸如《莆田市休閑農業管理辦法》《申辦休閑農場程序及標準》等系統的輔導、扶持、管理和調控休閑農業的地方法規、政策。四是創新經營機制,在相同休閑農業規劃區內的業者或企業,組建休閑農業產業聯盟,共同開發市場。可以考慮由有關部門引導牽頭,與臺灣一些農業休閑項目建立對接聯系,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側重在特色農產品開發銷售、休閑項目營銷端建設等方面加強交流交往、市場開拓。要拓寬社會參與、支持的途徑和方式,引導人才、資金等要素流向休閑農業,實現休閑農業上水平、上層次、上規模和持續發展。(時報記者 鄭育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