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融入海絲核心區建設,加快我市外向型經濟轉型升級”專題協商】報道之六
●部門回應 抓好政策落實完善
![]()
市商務局副局長鄭玉禮發言
輝特體育用品
三箭塑膠汽車配件暢銷海外
給力機械
2017年,我市與“海絲”沿線各國進出口總額為14.95億美元,比增10.95%,占全市外貿總額的27.62%。其中出口額3.5億美元,下降7.96%,占全市出口額的11.43%;進口額11.44億美元,比增18.38%,占全市進口額的48.66%。2018年1-4月我市與“海絲”沿線各國進出口總額為6.26億美元,比增53.4%,占全市外貿總額的33.13%。其中出口額1.65億美元,比增90.52%,占全市出口額的15.26%;進口額4.6億美元,比增43.36%,占全市進口額的57.5%。 市商務局副局長鄭玉禮說,我市目前主要的出口產品為服裝、鞋類、機電和輪胎;主要進口產品為天然氣、橡膠和木材。 2017年至2018年5月,全市共新設立海絲沿線國家外商投資企業28家,增資7家,總投資22600萬美元,合同利用外資10371萬美元,分別占全市同時期外商投資企業總量的85.17%和92.85%,主要涉及商貿服務、服裝鞋革、電子信息和農林漁等行業。2017年重點跟蹤落實境外重點項目:一是服務華峰工貿有限公司在香港設立荔枝新材料貿易公司,境外投資39萬美元,并全部完成對港投資。二是服務福建海安橡膠有限公司在蒙古設立蒙海國際輪胎有限公司,境外投資40萬美元,首次突破國內全鋼巨胎維修服務標準化的輸出。2018年1-5月份重點跟蹤落實境外重點項目:一是服務福建誼來實業有限公司印尼年產20萬噸鋼軋建設項目,項目已順利完成正式點火投產。二是服務莆田市賜洪鋼材貿易有限公司在印尼設立的印尼力勝鋼材貿易有限公司,已完成省商務廳、省發改委備案登記手續,投資總額約230萬美元。 鄭玉禮介紹了商務局為推進外向型經濟發展所采取的舉措,并對委員、企業代表發言作了回應。 鼓勵企業參加出口信用保險,降低企業開拓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各國市場風險。針對新興市場出口收匯風險大、財稅復雜、法制不健全等問題,進一步宣傳發動我市企業參加出口信用保險,不斷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通過信保資信調查幫助出口企業獲取買家信息尋找可靠客戶,幫助企業規避收匯風險,支持企業采取更靈活的結算方式以增強企業敢抓、搶抓訂單的能力,為我市出口企業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風險保障。 積極落實優惠政策,減少企業開拓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各國市場成本。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出臺的各項外貿扶持鼓勵政策,推動我市制訂出臺相應的配套扶持政策,充分調動了我市企業對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各國進出口的積極性,促進了全市外貿進出口持續穩定發展。幫助企業爭取各級扶持資金,幫助企業熟悉政策、爭取政策、用好政策,最大限度發揮政策資金的引導及杠桿作用,不斷拓展政策空間,增強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幫助企業拓展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市場空間。充分發揮鞋類、服裝、食品等產業上的優勢,在鞏固歐、美、日等傳統市場外,千方百計擴大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各國市場份額。一是組織企業參加各類境外展覽。如組織我市外貿企業參加香港禮品展、越南博覽會、南非商品展等一批境外展會,不斷加大國際市場的開拓力度。二是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等境內展。幫助企業利用廣交會平臺開拓新興市場,努力爭取簽訂更多的出口訂單,擴大我市出口規模。第123屆組織我市40家企業參展,幫助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三是鼓勵企業“走出去”。引導企業赴境外市場服通過合資、并購、控股等方式,加大對外投資力度,有效占領東南亞市場資源。 發揮僑資源優勢,注重與東南亞各國僑力的聯絡與合作。一是加強海外聯絡聯誼。重視和發揮海外社團橋梁和紐帶作用,珍惜莆籍著名僑領和實業家這一特殊資源,借助他們的人脈、商脈,帶動僑胞回鄉投資。加強與新生代華僑的聯系聯誼,組織各種活動爭取他們返鄉考察尋根,爭取非莆籍華僑華人和工商界重點人士與我市開展交流合作。二是服務僑屬、僑眷、僑資企業,保護僑益,維護僑權,凝聚僑心,匯集僑智,發揮僑力。三是加大財政對僑務工作的投入。加強僑情普查,拓展新僑源;組織活動邀請華僑回鄉省親、觀光考察,提高我市僑務接待的水平。 著重產業鏈招商,增強招商引資實效性。一是有針對性策劃項目。詳細了解掌握我市重點僑商所從事的產業,發揮他們對本行業情況以及市場發展較為了解的優勢,立足我市產業發展方向,緊緊圍繞建設“美麗莆田”行動目標,經過科學研究、策劃和包裝,推出16個對外招商項目,涉及醫療健康、臨港物流、食品加工等產業以及我市正在積極打造的十多個特色小鎮項目。二是從產業鏈上策劃項目。根據我市已有外資龍頭項目的終端產品優勢,采用“逆流而上”的方式,策劃產業鏈上下游配套項目,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做強做大產業項目。三是加強招商力度。組織參加海內外閩商項目對接會和國際資本投資福建對接會,邀請海絲沿線國家客商參會,對接新加坡精元重工輪輞生產、香港啟星物流中心等項目。 目前,我市外向型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出口傳統競爭力持續下降,利用外資后勁不足,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較低。 下一步,市商務局將從五個方面開展工作。 抓好政策的落實和完善。全面梳理國家、省政府以及我市出臺的扶持政策措施,繼續做好政策宣傳、解讀工作,讓每家出口企業應知盡知,盡快讓企業了解政策、用好政策;研究提出2018年度鼓勵進出口的有關新政策措施,整合梳理外貿扶持政策和載體平臺,并注重政策間的相互銜接,強化政策的導向和效果,盡快發揮政策扶持資金的杠桿作用,進一步擴大我市出口企業在海絲沿線國家的影響力。 抓好服務的改善和提升。一是用足用好扶持政策。加大對出臺政策的宣傳力度,加強政策講解和操作業務培訓,幫助企業吃透政策,明確流程,推動政策的有效落實,充分利用政策的引導作用,鼓勵企業增強信心。二是籌建外貿綜合服務平臺,整合“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為平臺入駐企業提供代墊退稅、訂單質押融資、預付款融資、融資租賃等服務,拓展企業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和信貸風險,提升供應鏈、產業鏈整體競爭力;三是主動深入基層、深入企業開展調查摸底,及時了解和收集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提交市政府和有關部門提出幫助企業解決困難的措施,營造良好的外貿發展氛圍。 抓好市場的穩定和拓展。一是組織企業參加反響較好的一些境外展會,不斷加大國際市場的開拓力度;二是繼續組織參加廣交會、亞歐博覽會、東盟博覽會等國內涉外展會。鞋類是我市出口的拳頭產品,我市擬于第124屆廣交會以嵌入的方式舉辦“莆田好鞋”國際市場推介會暨供采對接會、設立“莆田好鞋展示專區”等活動,助力企業擴大貿易商機,助推莆田鞋類品牌國際化進程;三是鼓勵企業在境外建設國際營銷網絡體系,重點跟蹤服務新萬鑫薄板的印度貿易網點、華峰集團的香港貿易網點建設工作;四是實施自貿區戰略,支持企業拓展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各國的新興市場;五是及時向出口企業傳遞國際貿易壁壘、“雙反”調查等信息,減少企業盲目生產和接單,幫助企業規避市場風險;六是協調口岸辦、海關、國檢等口岸聯檢成員單位定期研究解決企業在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各國進出口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企業擴大出口提供便利化服務。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堅持密切港澳,突出東南亞,加強對臺的招商引資思路,積極籌劃境外招商活動,突出經貿招商,注重項目內容,務求招商實效。組織各縣區商務局赴東南亞開展經貿對接活動。同時研究施行區域代理招商。針對東南亞、港澳臺等重點地區,篩選在當地有影響力的知名人士、協會機構等,聘請作為我市駐地招商代理,通過委托其開展信息發布、政策咨詢、推介宣傳等工作,進一步拓展招商渠道。 全力推進企業“走出去”。一是發揮媽祖“海絲”保護神的作用,讓媽祖文化“走出去”,挖掘媽祖文化新的生命力,推動我市的“海絲”核心區的發展。二是搭建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經貿投資合作平臺,組織莆籍企業家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通過對外投資參與全球資源配置,擴大東南亞市場占有率。三是提升我市與東南亞國家的經濟貿易和技術合作領域的雙向投資,加快我市融入“海絲”核心區建設的步伐。(時報記者 鄭育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