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土壤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人類95%食物源自土壤,其環境質量關系到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關乎到生態環境安全。系統性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對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安排,列入各級政府環境保護領域三大“戰役”之一。我市土壤污染防治也已明確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作為建設美麗莆田行動綱要生態文明建設專項行動一項重要內容,印發了《莆田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和年度工作重點。在市政協七屆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黃秀姐委員代表九三學社市委會作《協同推進土壤污染防治,保障我市土壤環境安全》的發言,就協同做好莆田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出意見建議。
與大氣、水相比,土壤環境保護工作基礎較為薄弱,總體上處于起步階段,系統查找我市土壤污染問題特征及其成因還需要做大量工作。我市土壤環境質量總體較好,部分點位仍出現重金屬輕度超標現象,工業企業、農業生產等人類活動和自然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超標的主要原因。
市政協常委、九三學社市委會專職副主委黃秀姐認為,我市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面臨的主要挑戰在于基礎相對薄弱、經驗和技術不足、協同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氛圍尚未形成。一是環境質量和污染分布底數不清。系統性監測、調查土壤污染狀況剛剛開始,環保、國土、農業等各部門的歷史調查數據因涉密無法共享使用,管理者甚至連本系統內的監測數據都無法掌握,土壤環境質量和污染分布的底數不清,影響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推進。二是相關技術指南缺乏。指導地方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技術指南(規范),如“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編制指南”,至今尚未發布,影響了“土十條”中2017年度安排的任務難以推進落實,或編制的規劃(方案)沒有實質內容。三是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經驗薄弱。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是環保領域剛剛啟動的一項全新工作,地方基礎資料缺乏,科技支撐力度不夠,可借鑒的成功案例不多,基層技術力量薄弱,目前大多數是“被動”式應付上級工作部署。四是各相關部門協同防治的機制尚未形成。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涉及職能部門多,受各方認識不一、土壤防治法規不完備、職責交叉不清等因素影響,在土壤防治方面協調難度大,有些部門分管、甚至是牽頭負責的具體工作任務,不主動負起責任,或出現“出工不出力”現象,另外相關部門的信息共享、協同防治的工作機制、氛圍尚未形成。
黃秀姐說,土壤環境質量管理、污染防治尚處于起步階段,當前應堅持營造氛圍,夯實基礎,預防為主,保護優先,著力提升管理能力,牢固樹立以風險管控為主線的土壤污染防治思路。就協同做好莆田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她建議:
夯實工作基礎。一要抓緊啟動土壤詳查摸底工作,適時開展污染農用地協同監測。我市已經在農用地布設了近600個土壤采樣點,組織采樣隊伍正在有序采集樣品,做好樣品流轉、制備、測試和質量控制工作,力爭2018年底前查明農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積、分布及其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建議在省級統一安排下,盡早做好工作準備,開展對我市的化工、電鍍、制革、固體廢物處置(危險廢物治理、生活垃圾處置)等40多家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含關閉搬遷后的遺留地)及其周邊土地進行布點調查,掌握污染地塊分布及其環境風險情況;并將調查結果應用到土壤環境管理及其污染防治的各項工作中,在農用地詳查結果出來之后,通過篩選,針對輕度污染以上的農用地加密布點、協同監測不同生產季節的農產品質量,并將其結果作為指導污染地塊農產品種植結構調整、替代種植或退耕還林的依據,以利于保障農產品安全和土壤環境工作目標責任書考核。
二要啟用土壤污染地塊環境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共享協同監管。建立并不斷更新我市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名單、疑似污染地塊(關閉搬遷等地塊)名單,逐步建立污染地塊名錄及其開發利用的負面清單,合理確定土地用途。全國的土壤污染地塊環境信息管理系統已經建立,疑似污染地塊或經調查評估后確認的污染地塊及時登記、更新到該系統,實現與環保、國土、農業、住建、城鄉規劃等部門的資源信息共享。
強化部門協作。一要落實各方責任。各部門要落實管生產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要求,督促土壤環境重點行業企業加強內部管理,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和治理技術,確保達標排放。企業是土壤污染防治的主體。重點行業企業在拆除生產設施設備、構筑物和污染治理設施活動時,事先要制定殘留污染物清理和安全處置方案,防范拆除活動污染土壤;重點行業企業擬收回土地使用權的及用途擬變更為居住和商業、學校、醫療、養老機構等公共設施的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原業主應負責開展土壤環境狀況調查評估,調查評估結果向所在地縣(區)級環境保護、國土資源部門備案,納入環境信息管理系統。二要拓寬信息共享的參與面。依托福建省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平臺和市政務信息共享交換平臺,整合各部門現有土壤監測數據,強化監測數據采集,實現省—市—縣(區)三級土壤環境數據共享、動態更新,發揮土壤環境大數據在污染防治、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農業生產中的基礎性作用。建立環保、國土、規劃等部門參與的土壤風險協同監管體系,以全國污染地塊環境信息管理系統為平臺,實現環境信息共享、動態更新,相關部門要加大工作上的溝通和聯系,在土地出讓、租賃、掛拍賣、規劃設計等環節互通地塊信息。
營造共管氛圍。一要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建立環保、公安等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嚴厲打擊非法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違法違規存放危險化學品、非法處置危險廢物、不正常使用污染治理設施等環境違法行為;國土、農業、經信、城管執法等相關部門應按職責分工,配合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專項執法工作。督促土壤重點行業企業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設施、拆解活動防范措施,采取地面防滲、圍擋等措施,防止土壤污染。三是加強農藥化肥平臺線上巡查,適時掌握農藥、獸藥產品特別是高毒、高殘留農藥流向動態,加強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指導和服務,大力推廣先進工藝技術、生態養殖模式和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嚴厲打擊違法生產和銷售不合格農膜的行為。二要發揮科技支撐作用。擴大我市土壤環境方面的科研投入,優化整合科技計劃項目(專項、基金等),支持土壤污染防治研究工作,重點開展耕地(園地)土壤污染與主要農產品質量效應關系、農藝調控技術與推廣、重金屬低積累作物和修復植物篩選等方面的基礎性研究。借鑒省內外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成果,開展農用地和建設用地污染地塊的修復技術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