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99国内精品_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_四虎成人精品永久免费av九九

今天是:
當前位置: > 協商議政
大力推進醫養結合發展
【發布日期:2018-03-30】 【來源:本站】 【閱讀:次】

黨的十九大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各級黨委、政府十分重視對待人口老齡化問題,把養老等方面工作列為民生工程重要內容,加快推進醫療健康產業與養老服務業結合發展意義重大。本報本期選登的《關于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實踐與思考》調研報告(如下文)是市政協負責承辦的市委2017年重點調研課題之一,也是省里關注的重點課題內容之一。去年12月26日,該課題報告在福建省調研咨詢工作聯席會議、中共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聯辦的刊物《調研文稿》第103期刊出;市委政研室于去年11月20日在《莆田調研》內刊第15期以《關于推進醫養結合發展打造華東地區醫療健康養生示范中心的調研與思考》刊登。該課題在莆田市政協副主席張亦兵精心指導下,由市政協文教衛體委負責與市直相關部門合作完成。


大力推進醫養結合發展


黨的十九大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加快推進醫養結合發展意義重大。莆田市政協組織課題組結合工作實踐,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打造華東地區醫療健康養生示范中心”為主題,積極探析推進城鄉醫療健康與養老服務有效融合發展路徑。

一、現狀特點

截止2016年底,我市有60周歲以上老年人52.8817萬人,占人口總數的15.1%,根據我國老齡化社會統計標準,我市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將養老工作作為現代社會治理體系中的重大民生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破除醫療和養老資源阻隔,積極推進城鄉醫療健康與養老服務有效融合,取得較好成效。

1、醫養結合工作平穩有序推進。以我市成為省級醫養結合試點(之一)為契機,及時出臺推進措施。市民政局簡化了醫養結合登記流程、縮減審批辦理時限;衛計委對具備條件的養老服務機構內許可設醫療機構,享受公立醫療機構同等待遇。目前,夕陽紅老年綜合服務中心、如家養老院、拱辰敬老院、常太鎮敬老院等已設立醫療門診。同時,利用現有醫療資源擴展養老服務業務。市第一醫院設立老年科及老年病床位45張,配備??漆t師11名;仙游博愛醫院150張養老床位已建成投入使用;南方醫院已開設24張養老床位;鄉鎮衛生院正在加快實施改造提升工程建設,有38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康復設備,建設康復室26個。

2、社會力量參與醫養結合略有突破。大力引進社會資本、民間力量參與醫養結合服務領域。目前,莆田盛興醫院新建一棟3層約4700平方米的養老樓已進入裝修階段。國藥集團與涵江區簽定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投資13億元建設涵江醫院新院,二期將預留500床用于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秀嶼區引進落地的新安國際醫院、上海日月星連鎖養老集團投資興建日月星醫養綜合體、北京百壽康養老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投資興建醫養綜合體。

3、醫養結合政策環境日趨優化。在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福建省相關政策法規基礎上,我市出臺《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市衛計委、民政局聯合下發《關于加強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合作的通知》等文件。市、縣區(管委會)積極探索醫養有機融合的發展模式,推進養老機構供養康復、醫療護理、休閑娛樂等一體化發展,并逐年加大對養老服務機構資金投入。2017年已下達省級補助資金1359.6萬元,市財政已安排民辦非營利性養老機構補助150萬元。涵江區還在城區繁華地段劃出近千平方米的公共用房用于信息平臺、照料中心、幸福驛站的建設,對在區內養老服務信息平臺企業一次性獎勵30萬元。

二、存在問題

1、思想觀念上普遍存在認知偏差。對養老服務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理解和認識還不到位,沒有把醫養結合工作擺上養老工作重中之重去謀劃實施,在具體措施、工作安排、檢查考核上還不夠得力。對打造康復護理、心理疏導、心理慰藉等功能更加完備的新型醫養服務體系,總體上還處于探索和初創階段。

2、社會力量進入醫養領域意愿不強。投資養老服務機構回收期較長,從投建、開辦到贏利耗時長,收費高無人入住、收費低無利可圖,經營虧損居多,致使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大規模進入養老服務業、醫養結合領域意愿不強,影響了醫養結合進展相對滯后。

3、投入保障機制難以落實到位。我市尚未形成常態化投入保障機制,各級投入公辦養老機構的補貼資金普遍不足;城鄉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農村幸福院)水、電、氣等日常運行經費沒有來源,養老機構里醫護人員或合作的醫務人員的待遇無法得到穩定保障。

4、醫療護理人員專業化程度不高。由于許可辦理、資金投入等問題,養老機構普遍存在醫療場所、醫護人員、衛生設施等硬件配備不足,具備定點醫療資質的極少,醫療護理領域的各類人員嚴重不足。大部分養老機構從業人員沒有護理員職業資格證書,僅能給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和家政服務,無法提供更高層面的醫療康復、精神慰藉等專業服務。

5、醫養結合機構定性定位不明確。醫養結合機構審批權歸屬不明確,同一投資主體在設置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時分別由衛生和民政部門審批,運行機制相對獨立,尚未解決醫養結合姓“醫”還是姓“養”的問題。醫養結合機構在實際服務中還無法完全替代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審批上沒有明確標準體系。

三、對策建議

1、打破壁壘,優化布局

一要破除部門壁壘。市、縣區政府要從上而下出臺實施意見,明確部門職責和牽頭單位,盡快掃清醫養融合障礙。養老機構開設醫療診室由民政部門為主管單位,醫療機構增設養老機構由衛生行政部門為主管單位,醫療、護理、康復為主的護理院增設養老床位由衛生行政部門為主管單位,實現同級民政、衛生行政部門相互備案,并針對老年人“醫”或“養”的不同需求做好引導和分流。

二要破除醫療、養老機構的壁壘。醫療機構要將醫療服務延伸至養老機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農村幸福院等養老服務設施,建立健全簽約合作和服務機制,搭建雙向轉診綠色通道,為高齡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養老機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等要盡力創造條件設置醫療診室,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實現“養中有醫”。對設置醫療機構條件不成熟的養老機構,要通過由周邊醫療機構設立診療延伸點等方式提供醫療服務,并鼓勵執業醫師到養老機構設置的醫療機構多點執業。對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納入醫保定點范圍,可實行單獨序列審核管理。

三要合理配置社區養老及醫療衛生資源。規劃、住建部門要出臺相關規定,在新建的一定規模的社區中同步規劃建設醫療、養老配套用房。逐步建立突發急病老人進醫院診療、出院老人回歸社區康復、健康老人在社區接受預防保健、失能老人在社區得到專業護理、獨居老人在社區有人定期巡視的醫養結合服務的合理空間布局。同時,發揮我市生態環境優美、旅游資源優勢,依托正在建設的媽祖國際健康小鎮、土??叼B小鎮、南少林禪武文化名勝區和九鯉湖國際健康管理中心,精心規劃建設一些高端、一流的標桿式養生養老小區、小鎮,吸引旅居海外華僑華人,國內各地(特別是環境污染較重、人口密集、高房價、高傭金的北方發達城市)老年人來此安度“候鳥養老”晚年。

2、先行先試,創新舉措

一要改革完善醫保政策,實現醫養結合有效覆蓋。要實現醫療與養老的無縫對接,核心是優先解決相關醫保問題。應盡快改革完善現有的醫保政策,將完整功能的醫養結合機構優先納入醫保定點范圍,把醫養結合服務項目、居家養老診療費用逐步納入醫保報銷范圍??蓞⒄涨鄭u市的醫?;鹑瞻山Y算辦法,實行按床日、單病種付費等多種復合型付費方式,在醫?;鸲~補助下,老年人犯病住院治療在正常收費的情況下,還能享受超低收費的生活護理。積極推動商業保險公司與基本醫保機構合作,發展多樣化的補充保險產品,逐步形成個人、政府和保險公司共同承擔的醫養結合保障機制。

二要創新醫養服務模式,滿足老年人醫養需求。調查顯示,老年人患慢性病的占80%以上,針對這一病癥的特殊性,可嘗試推進中醫藥服務進社區和養老機構,引導中醫醫療機構延伸提供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組織社區和養老機構醫生學習掌握針灸、推拿、拔罐、刮痧、理療等中醫適宜技術??梢劳惺兄嗅t院探索建設“市中醫藥服務示范社區衛生服務站”醫養試點工作,也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機制模式,為核定的政府居家養老援助對象提供定期巡診、上門服務、健康管理、心理疏導等系列服務。積極借力社區服務業發展政策,加大社區醫養融合服務行業的扶持力度,激勵社會力量舉辦集疾病預防、慢病調養、康復護理、中醫推拿等一條龍服務的家庭養老護理服務機構。

3、發揮優勢,多元合作

一要借助莆醫優勢,推動醫療衛生資源與養老服務業“聯姻”。發揮莆籍醫療占全國民辦醫療機構80%的龐大資源優勢,積極推崇醫療機構延伸辦養老機構的模式。市政府盡快制定出臺一些有針對性、可操作性、長效性的優惠政策措施,鼓勵和引導一部分在外的民營醫療老板有意向轉型或延伸發展投資養老業,以其自身豐富的醫療資源和經營管理經驗特長回鄉來創辦養老事業。讓莆商在家鄉有更好的創業環境、更多的發展空間、更高的投資回報、更大的人生價值。

二要借力高端的醫療衛生資源優勢,拓展養老服務合作。發揮正在規劃建設的一流的國際高端??漆t療中心、特色??漆t院集聚區優勢,依托媽祖國際醫療健康城,積極開展莆臺醫療健康、養老養生交流合作。以對媽祖信仰的感召力和親和力,宣傳推介和引導臺灣知名的養老連鎖機構企業來莆田投資經營“功德無量”的養老事業,引進一些成熟、先進的養老服務業經營理念;鼓勵國內外知名的醫療、養老機構企業來莆投資創辦健康養老服務業,快速帶動提高我市醫養服務業發展水平。

4、注重配套,加強支撐

一要推進多領域的醫療服務和養老服務人才聯動。一方面,要完善專業人才培養、評聘和使用機制。重點培養和引進醫生、護士、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社會工作者等具有職業(執業)資格的專業技術人員和工勤技能人員,鼓勵各專業的醫師到養老機構內的醫療機構中開展多點執業;鼓勵醫護院校開設醫養結合型老年護理專業,引導專業院校畢業生到醫養結合機構從事養老服務工作,并給予相應的特殊崗位補貼。實行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及其醫護人員在資格認定、職稱評定、技術準入等方面,與其他醫療機構同等對待。建立健全養老服務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對各類養老機構的從業人員實行定期考核與職業資格認證,持證上崗,逐步實現養老服務人員的職業化專業化。并將養老護理員納入公益性崗位范疇,從薪資水平、薪資結構及福利待遇方面提高養老護理人員的滿意度。另一方面,要制定人員崗位配套政策。對政府主導的醫養結合型醫療機構,合理增加醫護、護工型人員崗位,保障基本服務需求,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對社會力量舉辦的醫養結合機構,根據投資規模合理核定醫療技術崗位、護工崗位和一般服務性崗位。對從事養老服務工作的人員進行有計劃的專業教育和在職培訓,不斷規范護理人員的服務內容與服務行為,并根據多部門考核情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予以基本保障,全面提升老年護理服務的整體質量和水平。

二要搭建“云健康”養老服務平臺。結合“智慧城市”建設,推行“互聯網+養老”,建立集應急救助、康復醫療、助老照料等服務功能于一體,由健康檔案系統、安全防范系統、心理疏導系統、生活管家系統構成的“云健康”養老服務平臺。依托信息平臺,整合社會養老服務資源,為廣大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緊急救援、心理咨詢、教育學習、體育健身、娛樂休閑等周到便捷的醫養服務。政府部門也能通過信息平臺獲取、分析老年人活動狀態、健康體征、環境變化等大數據,指導老年人進行疾病預防、調理養生和居家康復,提供健康咨詢、心理疏導和定位急救等服務。

三要加大公共財政投入。針對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業投入大、收益低、投資回收期長、經營風險高、民間資本進入意愿不強的情況,注重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與扶持作用。在醫養結合的基礎設施建設、設備配套和運營補貼等方面,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準則,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向低收入群體傾斜,提高對低收入群體的補貼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