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99国内精品_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_四虎成人精品永久免费av九九

今天是:
當前位置: > 調研視察
【市政協“扎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專題協商】報道之六
【發布日期:2017-11-22】 【來源:莆田僑鄉時報】 【閱讀:次】
●各界聲音
 
郭友誠:加大資源整合力度
 
 
 
“走村入戶問卷調查,了解有關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有關情況,查閱了相關村居的檔案資料,對我市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進展感到高興。”作為調研組成員,市政協委員、荔城區新度鎮港利村村主任郭友誠擔當問卷調查記錄工作,態度特認真,感觸也很深。
“扶貧是個大工程,涉及的部門多,資金來源面廣,各部門的資源整合力度有待加強,不能各自為戰。”他說,“要建立建全脫貧攻堅臺賬制度,安排專人,確保建立好‘一戶一檔’,加強對兩本《手冊》的督導檢查,做到填報完整、準確、及時。將脫貧攻堅工作情況和掛鉤幫扶責任全程固化到臺賬和《手冊》中,讓各有關單位的工作都統一到臺賬中。”
郭友誠建議,要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和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提高工作效率。
加大資金整合力度。實行“多個渠道進水、一個龍頭放水”的扶貧資金籌集和管理機制,以脫貧成效為導向,以扶貧規劃為引領,以重點扶貧項目為平臺,統籌整合使用中央、省、市、縣區財政用于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村基礎設施等方面資金,同時將各單位幫扶資金,社會捐贈資金,企業贊助資金等涉農資金全部納入整合范圍,并撬動金融資本投入扶貧開發,形成脫貧攻堅合力。
提高資金使用精準度。把資金使用和建檔立卡結果相銜接,逐村逐戶制定幫扶措施,實行產業發展扶持到村到戶,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到村到戶,致富能力提升到村到戶,切實使扶貧資金直接惠及扶貧對象,讓扶貧對象更多更公開地分享發展成果。
加快資金撥付進度。簡化資金撥付流程,屬扶貧項目的在不超過項目建設進度的情況下,可適當加快資金撥付進度。對移民搬遷,“雨露計劃”補貼,貸款貼息,產業化獎補等補貼至個人的資金可以通過“一卡通”直接發放,提高工作效率。
加強資金監管力度。建立健全扶貧資金的監督管理檢查機制,各級財政、審計、監察及項目主管部門加強對扶貧資金落實到位情況的監督檢查,對資金管理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各類違法違紀行為,按照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嚴厲查處。對扶貧資金的使用管理規程及其效果引進第三方機構進行綜合性考核與評價,實行定期總結和量化評估制度,并建立激勵制度和問責制度,以保證整合涉農扶貧資金的安全性、規范性和有效性。
郭友誠最后說,在調研中,也發現有些地方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宣傳有待進一步深入,社會參與面有待進一步拓展,檔案資料有待進一步完善,貧困對象潛能有待激發。特別在檢查督查方面,建議要協調合并進行,強化扶貧工作督察隊伍,各部門要聯合起來開展高頻次、全方位、嚴要求的聯合督查。把這項工作做好做實,做到真扶貧、扶真貧。
 
 
●部門回應
 
市農業局:因村因人精準施策
 
 
 
市農業局局長林鋒在專題協商會上作了發言,介紹了相關工作情況,并提出下一步工作打算。
●進展成效
     我市圍繞貧困對象“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堅持因村因戶因人精準施策,持續推進整村式、造血式、搬遷式、減負式、兜底式等幫扶措施落實,確保脫貧措施務實、脫貧工作扎實、脫貧成效真實。
     堅持五位一體整村推進貧困村建設。將貧困村整村推進作為解決區域貧困和個體貧困并存問題、增加貧困群眾經濟收入的有效途徑,采取“領導掛鉤、部門幫扶、干部駐村、企業結對、資金捆綁”五位一體的方式,由38位市領導、50位縣區領導、88名駐村干部、104家莆商民營企業對全市88個貧困村實現掛鉤幫扶全覆蓋,堅持“缺啥補啥”的原則,促進貧困村經濟、文化、社會事業綜合發展。今年以來,掛鉤幫扶市領導已全部召開現場協調會,議定幫扶方案,確定幫扶項目122個,幫扶資金4716萬元。同時,組織市直單位黨員干部對貧困村的貧困戶實行再覆蓋再幫扶,切實做到“五個一”,即“摸清一個底子、選擇一個項目、每季走訪一次、辦好一件實事、記好一本筆記”,幫助貧困戶協調解決生產資金、就業、就學、就醫等實際困難,幫助多增收、穩增收。
      堅持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增強活力。圍繞貧困戶直接參與生產、就業帶動、資產入股收益等三種模式,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建立產業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全市產業扶貧多點開花,增強貧困對象造血功能。一是貧困戶直接參與生產。通過“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企業選好產業,統一技術、統一銷售,貧困戶只需做能做的事。比如:城廂區企業家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優勢,有效拓寬貧困戶“媽祖面”“桂圓干”“地瓜粉”“枇杷膏”等特色農副產品銷售渠道;仙游縣龍華鎮金溪村通過“龍頭企業+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不僅壯大了茶葉產業規模,村內茶葉年產值突破億元,也帶動了當地農民穩定增收。二是就業帶動。加大政策宣傳引導,發揮“村企結對”幫扶作用,引導結對幫扶企業聘用貧困對象就業,鼓勵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在用工時優先聘用貧困對象。比如:莆田市鑫龍鞋業、珍寶電子等18家企業專門騰出就業崗位,安排有勞動能力貧困戶就業,吸納貧困戶就業230人次;河南閩興建設公司在仙游縣龍華鎮金溪村雇傭45名貧困對象參與承辦的茶園管理,每人每月工資1800元。三是資產入股收益模式。支持貧困戶將自有土地、林地、扶貧資金、貸款等量化入股到優質企業、優質產業,獲得固定分紅。比如:涵江區與莆田市天林茶業公司達成合作,率先在涵江區莊邊、白沙、萩蘆、大洋等4個山區鄉鎮建立上千畝的茶葉生產基地,并接納40名的貧困戶扶貧貸款入股,公司與40戶貧困戶簽約入股協議,每戶入股金額5萬元,每戶每年可以得到分紅7500元。涵江區著力推廣“企業+貧困戶扶貧小額貸款”模式,352戶貧困戶扶貧小額信貸資金1760全部投資入股企業,戶年均收益5000-7500元。
       因人分類施策加快貧困對象轉移就業。針對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青壯年勞力、中老年及喪失部分勞動力等不同類型的貧困對象,堅持因人而異因需定崗,在轉移就業方面給予傾斜。一是開展專項招聘。2016年,全市拿出100個國有企事業職位和“三支一扶”崗位,面向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定向招聘,48名貧困家庭畢業生被錄用并就業,年人均增收30000元以上。今年已完成對貧困家庭的大中專畢業生摸底造冊165人,擬征集國有企業和“三支一扶”40個,于8月份組織進行專項招聘。二是增設公益性崗位。全市2016年安排公益性崗位1300個,2017年安排1000個,全部就地優先安置貧困對象,貧困對象上崗后每年可增收1.5萬元以上。三是扶持駕駛培訓和就業。通過“補助+墊付”的方式,為18-45周歲符合條件的貧困對象免費培訓公交駕駛員并安排就業,去年以來共有218人貧困對象報名參加公交駕駛培訓,41人進入培訓,已有13人拿到駕駛A證,目前實習期一年每人每月工資3000元以上,實習期滿正式上崗工資不低于5000元每月。四是幫扶推薦就業。通過幫扶責任人、幫扶企業、幫扶單位推薦,召開專場招聘會、就業技能培訓等方式,引導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對象參加就業。
       用足用好扶貧小額信貸政策。我市堅持“政府出政策、政策換資金、資金生利潤”的原則來推動扶貧小額信貸工作,由市政府牽頭召開協調會,出臺專題紀要,切實把扶貧小額信貸政策落實好。一是設立統一平臺。由市政府統籌四個區設立扶貧小額信貸風險擔保金,統一制定扶貧小額信貸工作方案。二是簡化貸款流程。貧困對象根據實際需要,向所在村提出申請經村審查、鄉鎮核實后,由鄉鎮匯總向所在區農業部門提出信貸需求,區農業部門審核后出具《莆田市扶貧小額貸款推薦函》,金融機構“見函即貸”,避免貧困對象自己跑、自己辦,甚至還辦不好的問題。三是優化放貸條件。為實現金融扶貧服務惠及更多貧困村和貧困戶,促進金融精準扶貧工作的順利開展,我市扶貧小額信用貸款對象由建檔立卡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擴大到所有扶貧部門建檔立卡有民事行為能力的貧困戶。同時,鑒于扶貧小額信用貸款申請對象為特殊群體,金融機構對扶貧小額信用貸款對象準入年齡給予適當放寬,并根據申請及實際情況一次性放貸3年。四是創新扶貧小額信貸模式。創新“企業+貧困對象扶貧貸款、企業扶貧貸款+貧困對象、合作社+貧困對象扶貧貸款、企業+專業合作社+貧困對象扶貧貸款、貧困對象直接貸款”等扶貧小額信貸模式,既減少了資金使用風險,又增加了資金使用效益。截止6月底,2017年新增完成扶貧小額信貸發放1125戶5673萬元;累計已完成發放3338戶1.63億元,貧困戶總覆蓋率突破34%,居全省第3位。通過“小額信貸+入股分紅”模式,每年可為每戶貧困戶增收6000元以上。
       扎實推進造福工程扶貧搬遷。我市堅持把造福工程扶貧搬遷作為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有力抓手,列為市級為民辦實事項目來抓好抓實。2016年,全市共實施造福工程扶貧搬遷對象2890戶11934人,占年度計劃的119.3%;實施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區15個,其中百戶點4個,50-99戶點2個,20-49戶點9個。2017年全市計劃實施2600人,已完成落實707戶2851人,占年度計劃的110%;實施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區建設6個,其中100戶以上點4個,20-49戶點2個。一是加強政策配套。為確保我市造福工程扶貧搬遷任務順利完成,我市于2016年以市府辦名義下發《關于進一步推進造福工程扶貧搬遷工作的通知》(莆政辦[2016]175號),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厘清補助標準,優化搬遷安置方式,完善土地、規費、土地增減掛鉤受益分配等政策,明確建設標準等,為造福工程扶貧搬遷保駕護航。仙游縣對全縣禁建區內貧困戶,鄉鎮(街道)精準識別列入無房戶、危房戶的貧困戶,專門出臺進城購買安置房或經濟適用房方案,縣政府提供400余套安置房、經濟適用房分別按1300元/平方米、2597元/平方米優惠價進行安置,237戶824人貧困對象從中受益。同時,針對造福工程搬遷對象建房審批手續繁瑣問題,協調國土、規劃等部門簡化審批程序,開辟綠色通道,按照單獨批次予以容缺審批,要求鄉鎮(街道)幫助沒有住房的貧困戶落實地塊,鼓勵通過原址翻建,若無法翻建的優先選擇利用建設用地、一般農用地;鼓勵利用舊村部、舊學校或者在集中安置區預留一定的房源用于貧困戶的安置。二是加大資金投入。對造福工程扶貧搬遷對象,市級財政給予每人600元的配套補助,對偏遠自然村整村搬遷農戶,市、縣兩級分別按1500元每人給予配套補助,仙游縣、北岸管委會對列入造福工程扶貧搬遷的貧困戶再追加每戶3000元的補助;城廂區對列入造福工程扶貧搬遷的貧困戶再追加每人3000元的補助。同時,對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區,我市參照省對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區的補助標準,對集中安置達20戶以上的,以20戶、100戶分別給予20萬元、150萬元補助為基礎,每增加10戶給予再增加補助10萬元。
      加強就醫就學服務保障。一是實施精準醫療扶貧。出臺《莆田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統籌管理實施方案》、《莆田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轉發市醫改辦等部門關于完善城鄉居民醫療救助體系的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加大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醫療保障力度,同時,自7月1日起,全面貫徹落實《福建省精準扶貧醫療疊加保險方案》,為貧困對象構建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醫療疊加保險四重保障體系,切實減輕貧困對象經濟負擔。二是加大教育扶貧。對貧困家庭子女就學加大教育扶持,除義務教育外,學前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職業教育也予以免除學雜費,高校畢業提供就業保障。對考上高校的貧困戶子女,優先列入高校貧困生助學金資助范疇,并給予每人每年5000元的就學補助,2016年共發放639人319.5萬元,切實解決因供子女上學而致貧的問題,阻斷貧困代際遺傳。
      全面落實低保兜底政策。對無法通過開發性扶貧措施實現脫貧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低保給予兜底保障,做到應保盡保。同時,我市從2016年1月起,城鄉低保補助標準由之前的每年2400元提高到2520元。今年,我市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銜接工作的通知》,開展未納入低保的貧困對象排查核實工作,8月底前將完成未納入低保貧困對象再次申報低保工作,力爭將全市建檔立卡貧困對象全部按程序納入低保予以保障。對已經脫貧的農戶,在脫貧攻堅期內繼續給予享受扶貧相關政策,加強后續跟蹤服務,確保穩定脫貧、真脫貧。
健全財產性收益扶貧機制。引導縣區、鄉鎮成立扶貧投融資平臺,引導貧困村成立扶貧合作社,盤活各級扶貧資金和貧困對象“三資”,由縣區或鄉鎮投融資平臺進行有效投資,并折股量化給貧困對象,幫助貧困對象實現穩定分紅收益。比如:仙游縣郊尾鎮依托民間加油站產業幫助89戶貧困戶入股452萬元,每戶可實現年增收1萬元以上。秀嶼區以莆田市湄洲灣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為投融資平臺,統籌20個貧困村發展資金1690萬元,每個貧困村的入股資金不少于70萬元,入股福能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預計每個貧困村投資年收益將達到10萬元以上。荔城區黃石鎮統籌121戶貧困戶、1個貧困村(澄瀛村)發展資金665萬元,入股鹿城區寧海經濟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簽訂保本入股、穩定分紅的投資協議,貧困村每年可獲得10%利率的固定收益,預計年增收入7.2萬元;貧困戶每戶每年可獲得固定收益5000元。
●存在問題
      目前扶貧工作主要存在困難和問題有:一是因病因殘貧困家庭實現穩定脫貧難度大。我市因病因殘致貧家庭多,今年計劃脫貧的3656戶11326人中,因病致貧1871戶、占51.2%,因殘致貧1012戶、占27.7%,多為患大病、重病、長期慢性病或殘疾家庭,家庭勞力少、底子薄,醫療支出占家庭年收入較大部分,實現穩定脫貧壓力大。二是扶貧小額信貸進度趨緩。我市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病因殘的比例大約80%,沒有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貧困戶占大多數,這些貧困戶基本上不能通過主辦銀行的扶貧小額貸款審批,目前我市的貧困戶信貸覆蓋率已達到32%,預計之后的扶貧小額信貸工作進度將放慢,信貸增長量趨緩。三是喪失勞動能力家庭穩定收入來源少。我市有近半貧困家庭喪失或沒有勞動力,尤其是今年計劃脫貧的貧困對象,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在他們身上行不通、見效難,針對這些貧困家庭必須積極探索更加穩定的增收新辦法,全力確保穩定脫貧。
●工作打算
      扎實落實好福建省精準扶貧醫療疊加保險方案。加強扶貧、醫保、衛計等部門的銜接,確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能享受到《福建省精準扶貧醫療疊加保險方案》。實施三類補助,第一道補助在貧困對象基本醫療保障、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基礎上,由精準扶貧醫療疊加保險采取雙上限控制的方法對“目錄內”醫療費用再予以補助,疊加后報銷比例省、市、縣、鄉四級定點醫療機構分別為50%、70%、90%、95%;第二道補助是對兒童白血病、食管癌、胃癌等13種疾病患者進行集中救治,醫療費用在各種補助后個人承擔部分再由精準扶貧醫療疊加保險予以補助90%;第三是保障對象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個人繳費部分由精準扶貧醫療疊加保險基金承擔。
      做好扶貧小額信貸擴面增量防險工作。加大扶貧小額信貸工作力度,督促各縣(區)自加壓力,尋求突破,不斷推進扶貧小額信貸工作進度。積極引導各地多渠道籌措資金,探索利用地方財政資金、貧困村互助資金公益金以及社會資金等購買扶貧小額保險,助力我市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
      抓好脫貧攻堅責任和掛鉤幫扶責任的落實。通過督查、調研、檢查、通報等形式強化部門、鄉鎮和掛鉤干部責任落實,推進真扶貧、真脫貧。一是開展扶貧資金督查檢查。每季度對2016-2017年度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使用情況開展督查檢查。二是開展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中期評估。委托莆田學院管理學院組織評估專家團隊,重點對各縣區貧困人口識別準確率、貧困人口退出準確率和到村到戶幫扶工作群眾滿意度開展評估,進一步鞏固幫扶成效和脫貧實效。三是對各縣區(管委會)貧困群眾滿意度開展電話問卷調查。每個縣區(管委會)抽查2016年脫貧戶和2017年未脫貧戶各10戶,重點調查幫扶責任人安排情況、貧困戶對兩本《手冊》的知曉率、簽字率及對幫扶工作的滿意度等四個方面,確保幫扶工作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