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99国内精品_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_四虎成人精品永久免费av九九

今天是:
當前位置: > 調研視察
【市政協“加快鄉村污水治理 助推美麗鄉村建設”專題協商】報道之八
【發布日期:2017-10-29】 【來源:莆田僑鄉時報】 【閱讀:次】
●部門回應
 
健全長效管理機制
 
 
 
 
鄉村環衛工正在清理垃圾
 
按照全省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工作視頻會議精神和《莆田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共建美麗鄉村的實施意見》文件要求,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強化措施,持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著力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目前已完成全市909個村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任務。 
建立共建領導機制。2016年10月,我市成立了市共建美麗鄉村工作領導小組,市長任組長,副組長由分管副市長和政協副主席擔任。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共建美麗鄉村工作列入2017年度縣(區)政府(管委會)主要領導環保目標責任考核、年度績效考核及文明單位評選內容。同時,充分發揮政協委員參政議政和補臺作用,把助推美麗鄉村建設列入政協委員年度評價體系。各縣區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由縣區政府一名分管領導和政協一名副主席具體抓;鄉鎮、村居也分別成立共建機構,切實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并將縣區、鎮兩級主要領導抓共建、加大投入促共建情況納入考評加分體系。
建立聯席會議機制。今年以來,特別是全省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工作視頻會議后,我市進一步健全推進機制,市長每季度召開一次共建美麗鄉村工作聯席會議,分管副市長、政協副主席每月中旬召開一次現場會,現場會前召開共建辦主任會議,市共建美麗鄉村工作領導小組一位副組長每周不定期帶隊下鄉調研。會后,市委書記、市長及領導小組兩位副組長分別帶領市相關部門負責人深入基層調研共建美麗鄉村工作進展情況,并于5月25日召開全市共建美麗鄉村工作第五次現場會及第一季度聯席會議,充分動員各級各部門,持續推進農村污水垃圾治理工作。
建立資金保障機制。2017年市財政預算投入4500多萬元,縣(區、管委會)財政投入1個億,用于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從2017年起建立市共建美麗鄉村工作考評專項資金1000萬元,并積極發動鄉賢捐助,目前全市共收到捐助4800多萬。通過制定村規民約或“一事一議”動員村民每戶每年繳納垃圾處理費60-120元,收繳率達95%以上,在各村居按規定足額收繳垃圾處理費后,市、縣區財政分別按戶籍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10元、20元予以獎勵。在環衛設施設備補助方面,市政府每年安排1000萬元,縣(區、管委會)每年安排500萬元財政資金用于環衛設施建設和設備購買的獎勵補助。市、縣區兩級財政對壓縮式垃圾轉運站每座各補助40萬元,公廁每座各補助5萬元;環衛專項車輛和其他垃圾收集設施由市、縣區財政分別給予補助30%、40%,不足部分由鄉鎮(街道)承擔。
建立垃圾處理機制。通過建立“戶分類、村居收集、鄉鎮轉運、縣市處理”的垃圾收集處理機制,合理配備保潔員和巡查員,目前全市平均每486人配備一名保潔員,強化了全市各級都是“主戰場”的大局意識、相關單位都是“主力軍”的責任意識、全體市民都是“主人翁”的參與意識。
建立考評獎懲機制。落實和完善市縣鄉三級考評體系,由市共建辦組織考評組按照《莆田市共建美麗鄉村考評辦法》(試行)和《考評細則》要求,組織開展“每月一考評、每季一評比獎懲”的考評工作,現已開展2017年度1-5月的月考評、第一季度評比活動,考評結果已經通報,已兌現第一季度的考評獎懲。各縣(區)鄉鎮緊扣貫徹落實三級考評機制,通過三級考評發現問題,采取邊整邊改,通報整改的方式,使我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飛躍提升。
明確目標任務機制。2016年10月份開展共建美麗鄉村工作后,我市通過完善環衛基礎設施配套,積極發動干部、群眾開展衛生大掃除,全面整治環境衛生,已完成全市89%的農村陳年垃圾清理工作。我市將環衛設施建設項目及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任務納入黨政領導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明確2017年新建垃圾轉運站18座、改造6座,新增密閉垃圾清運車38輛,新建公廁97座,安排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村莊391個,集中建設湄洲島11個村陽光堆肥房,全力推進垃圾焚燒發電廠三期建設,力爭5月底在現有基礎上日新增垃圾處理量1800噸,年底完成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清理工作,2017年度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需達到98%以上。到5月底,我市已完成105個村垃圾治理任務,轉運站及公廁都已經完成選址,正在組織招投標。
創新服務運行機制。為進一步規范環衛作業及管理,各縣(區、管委會)積極探索環衛服務外包機制,創新環衛管理模式。城廂區、荔城區及仙游縣的部分鄉鎮(街道)以鎮為單位,采用國有化公司運作方式;秀嶼區、湄洲島管委會引進大型環衛保潔公司運作方式。仙游縣垃圾處理(焚燒發電)廠采取BOT模式,已開標確認中標單位;涵江區準備將園林綠化、河面保潔、垃圾收運等項目采用PPP方式統一打包,方案正在完善;湄洲島管委會將全島道路清掃保潔、垃圾收集轉運服務進行外包;北岸管委會與鎮兩級都采用市場購買方式,并積極探索城鄉環衛一體化PPP項目服務。
創新后進推進機制。針對后進鎮村,市、縣(區、管委會)領導創新推進方式,及時解決問題,深化治理內容。市共建美麗鄉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帶領市直相關部門領導深入月考評最后三名的縣區,通過召開現場促進會、不定期暗訪、約談等方式,推動后進迎頭趕上。
 強化宣傳發動機制。創新宣傳渠道,調動多方力量,加強宣傳引導。通過在莆田電視臺開設《美麗鄉村在行動》專欄、在湄洲日報頭版開設《美麗新畫卷從鄉村開啟》專欄、創建微信群等方式,發動群眾積極參與,發揮群眾監督作用。
目前,在共建美麗鄉村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各縣(區、管委會)共建美麗鄉村工作開展不平衡,部分鄉(鎮、街道)共建美麗鄉村工作推進力度不夠,以及環衛資金設備不充足等。
為此,該局將進一步健全共建美麗鄉村長效管理機制,抓好垃圾清理、污水治理、河道整治等工作。強化資金保障,加大垃圾處理費收繳力度,確保所有村收繳率達到95%以上,探索“群眾繳費+三級財政獎勵+社會捐助”模式。推進市場運作,建立環衛多元化運營機制,整合和優化社會服務資源,探索服務外包機制。加強督促指導,推動共建美麗鄉村工作,實施主體在鎮村,要求各縣(區、管委會)加強對鎮村的督促指導,把工作落實下去,把壓力傳導下去。嚴抓示范引領,要求各縣(區、管委會)結合實際,認真按照省宜居辦《關于印發2017年美麗鄉村建設驗收評分表的通知》文件要求和驗收標準,抓好已上報的103個美麗鄉村示范村建設。
 
保障污水治理資金
 
市財政局主要從財政預算安排、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探索采用PPP模式融資等方面籌集有關水污染整治資金。
在財政預算安排方面。2016年投入16775萬元,其中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三年提升補助資金2589萬元;生態補償資金2500萬元;“幸福家園”試點村建設實際補助資金7075萬元;畜禽標準化養殖治污資金621萬元;畜禽養殖場整治資金300萬元;南北洋河道養護及水葫蘆保潔經費220萬元;東圳水庫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資本金2500萬元;垃圾焚燒上網發電補貼770萬元;新農村建設資金200萬元。2017年安排17199.42萬元,其中共建美麗鄉村專項資金3730萬元;生態補償資金2500萬元;“幸福家園”試點村建設等城鄉一體化等項目6500萬元;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補助161萬元;南北洋河道養護經費(水葫蘆清理保潔)258.42萬元;垃圾焚燒上網發電補貼1750萬元;新農村建設300萬元;城鄉污水處理設施建設2000萬元。
在向上爭取資金方面。2016年向中央爭取東圳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資金26301萬元,主要用于水環境保護方面的項目以及各相關縣區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農村污水處理建設。2017年爭取三格化糞池省級補助2314.24萬元。其中省級財政對三格式化糞池補助600元/個,市、縣財政按不低于省級標準給予配套補助;同時積極爭取省級對鄉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的補助。
在探索采用PPP模式融資方面。充分利用市水務集團平臺,靈活運用工程包、PPP等方式,打包推進市縣域及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目前已生成第一批工程包25個項目,總投資約8.787億元。
目前在鄉村污水治理資金上主要存在問題是:我市財政收支矛盾突出,鄉村污水治理設施相對落后,治理資金需求量大,僅靠市財政投入遠遠無法滿足我市鄉村污水治理建設項目的資金需求,建設資金缺口較大。近幾年中央、省對鄉村污水治理相關補助政策較多,但各項目主管部門向上爭取補助資金的積極性不夠。鄉村污水治理項目規模小、經濟效益較差,BOT、PPP等社會資金對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及運行管理也較少問津。
市財政局建議,一要加大資金投入。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已納入省級為民辦實事項目和各縣區黨政領導環保目標責任狀考核的重要內容,我們將加大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在積極爭取中央、省級等專項扶持資金補助和市、縣區財政投入的基礎上,鼓勵社會團體、企業和個人捐款或以其他方式積極參與到我市農村污水處理的建設活動中來,為生活污水治理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二要創新投資機制。要鼓勵各縣區(管委會)以行政轄區為單元,將村莊污水處理設施捆綁委托第三方專業化公司運營,采取PPP模式引進社會資本參與農村污水處理,牽頭做好PPP工程包組織協調、快審快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