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調研視察
【市政協“加快鄉村污水治理 助推美麗鄉村建設”專題協商】報道之六:描繪荔林水鄉新畫卷
【發布日期:2017-10-24】 【來源:莆田僑鄉時報】 【閱讀:次】
描繪荔林水鄉新畫卷
![]() 江口蒜溪鄉村休閑公園
莆田水系發達,縱橫交錯,屬于典型的“江南水鄉”,莆田人民逐水而居,因水而興。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荔林水鄉、小橋流水的美麗畫卷逐漸隱入偏遠鄉野、淡出廣大群眾的視界。
“整治城鄉河道水環境、恢復綠水繞城郭的風光一直以來都是廣大群眾、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是歷屆政府工作的重點。”市水利局負責人在協商會上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鄉水環境建設,特別是2013年市政府成立以市長親任組長的城區內河河道綜合整治領導小組,啟動了城區內河治理及鄉村河道清水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效。
全市境內共有6個主要水系,干流總長623.8km。流域面積50km2以上的主河流有30條。木蘭溪是我市最大的河流,全流域面積1732km2,河道干流總長105km,主要支流5條,最大是延壽溪。木蘭溪木蘭陂以上河長79km,下游長26km。木蘭陂頭南北兩側分別建有引水能力11m3/s和5.5m3/s的南北引水渠,木蘭溪下游南北兩側廣大平原地區通稱南北洋平原,總面積425km2,為福建省四大平原之一。南北洋平原內河道總長達655km,主要河道長度達310km,其中:北洋河道長109.5km、南洋河道長200.5km。水面總面積2.8萬畝,分布在城廂區、荔城區、秀嶼區、涵江區等四個區的16個鄉鎮(辦)203個行政村90多萬人。
市水利局負責人指出,伴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不同步的現象,河湖生態問題隨之凸顯。許多居民集中區附近河道存在亂占河設障、亂倒垃圾、亂排污水,水環境受到嚴重破壞。河道的污染問題客觀上影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和城市形象,整治城鄉河道始終是廣大群眾關注的重點、焦點問題。城鄉河道污染表現在水體,根源在岸上、在片區、鄉村內。主要原因有污水處理相對滯后,沿河截污效果有限,平原河道流動性差,人為因素廣泛存在。
為此,市水利局近年來加大河道整治力度,做好河道管理工作。一是統籌規劃,科學引領。我市加快流域治理和保護相關規劃的編制,已經完成并批復了《南北洋防洪排澇規劃》、《荔城區中小河流治理重點縣建設規劃》、《莆田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2015~2017)》、《濱海新區防洪排澇擋潮規劃》等規劃,修復水生態,保護水環境。新編完成《木蘭溪城區段景觀規劃》、《木蘭陂保護規劃》,加快編制《城鄉水系及藍線規劃》、《城區防洪防澇排水綜合規劃》,科學治理生態水系和控制保護城鄉河道。在上述規劃中綠心不但是防洪排澇規劃體系中的核心內容,而且是治理和保護的工作重點。
二是綜合治理,有序推進。1、木蘭溪防洪工程。1999年12月27日時任省長習近平等省領導親臨工地為一期工程奠基并參加了義務勞動,拉開工程建設的序幕。15年來,木蘭溪下游防洪工程已完成投資20億元,新建兩岸堤防28公里,整治河道16公里,使莆田城區告別不設防歷史。2012年木蘭溪防洪工程列入全國江河治理規劃,投資19.36億元。已全面開工建設,投資7.9億元的木蘭溪防洪工程華林段、仙榜段、華亭段、正加快施工,白塘段、仙度段、蓋尾段正在加快前期工作,力爭年內開工建設。木蘭溪防洪后續工程正在加快前期編制,總投資15億元。力爭“十三五”末基本實現全線105公里干流及主要支流堤線閉合、洪水歸槽,逐步實現全流域防洪。2、中小河流治理。2006至2008年,我市投資1.56億元,實施北洋水系整治工程,完成了北渠、延壽溪、等11條河道30.28公里的北洋主要排洪通道清淤及岸坡護砌;“十二五”期間投資10億完成共計120公里的中小河流治理任務。3、南北洋內河整治。2013年市政府成立以市長親任組長的城區內河河道綜合整治領導小組,啟動了城區內河治理及鄉村河道清水工程,開啟了綜合治理河道的新篇章。在總結經驗繼續推進河道過程中,我們通過赴先進地區考察、虛心求教,以及邀請高水平設計單位參與設計,使河道治理力度、廣度、精度都有較大拓展和深化。治理中首次提出并全程貫徹了“防洪保安、生態治理、景觀休閑”三位一體的綜合治河理念,有力地保障了河道治理成效。近3年共投資約8億,治理了北渠、鐘潭溪、后卓溪、梧梓河、伍鳳溝、金馬河等25條共85公里河道,通過清淤護岸確保防洪排澇安全、同步實施沿河截污及景觀綠化工程等綜合措施,已取得了綜合成效。4、安全生態水系建設。對接省政府萬里安全生態水系建設的盤子,積極提前謀劃,將全市800公里的河道列入全省的萬里安全生態水系建設的盤子。從2016年至今已經開展了10條100公里的河道治理。5、湖庫水系連通。將湄洲島湖石淉、木蘭陂南北渠、土海等重要水系列入水利部湖庫水系連通項目,每個項目投資1億,其中中央補助資金7000萬。目前各項目已經先后啟動,其中湄洲島湖石淉工程量完成過半。
三是健全制度,依法保護。1、健全河道管理制度。莆田市河道保護重點在平原河道,特別是南北洋的河網保護。早在2005年市政府根據莆田南北洋河網的實際情況,出臺了《關于加強南北洋河道管理的若干規定》,明確了有堤防河道管理范圍為堤防背水陂堤腳外延10米,無堤防河道的管理范圍為河岸兩側15米。2014年先后出臺了《莆田市人民政府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實施意見》、《莆田市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各地控制目標》、《莆田市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實施方案(試行)》、《關于進一步加強重要流域保護管理切實保障水安全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加強了重點流域河道保護管理,推進了水資源保護管理制度建設,明確了流域生態保護修復治理任務,強化河長職責,落實河道管護經費。2、劃定保護藍線。該局聯合市規劃局委托上??睖y設計研究院編制《莆田市城鄉水系及藍線規劃》,規劃分成南北洋片、萩蘆溪片及三灣濱海區片三部分進行研究,目前已完成除濱海片外的其他兩片規劃方案初稿并開始征求各方意見。規劃綜合考慮了水資源保護、水利工程安全運行、河道防洪排澇等,并與城市總體規劃、綠心規劃等相協調,突出了河道的控制、治理和保護。3、依法管理河道。一是2012年開始通過充分調研分析,實施了全市范圍內禁止采砂,并加強巡查,一經發現立即執法。特別是2014年水利、公安、國土部門聯合開展打擊非法采砂執法,對仙游兩起非法偷采的責任人予以追究了刑事責任,有效震懾了偷采行為。二是涉河項目嚴格審批,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福建省防洪條例》等開展河道管理范圍涉河工程的防洪審查,在審查中嚴格控制水面率,原則上水面率、河寬只增不減,對占用水域必須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三是加強河道保護巡查力度,出臺莆田市重要飲水源保護巡查制度,明確重要水源地巡查責任單位、巡查職責,把涉河違法行為控制在萌芽狀態,減少執法難度和執法成本。四是開展河道清障執法。加大河道違章建房等水事案件查辦力度,特別是針對部分群眾借城區改造擅自填堵原有河道溝叉、貯水湖塘現象,先后聯合縣區水務、城管部門依法查處了荔城區黃石鎮西洪村集體填河筑路、洋埕河道棄土棄渣、東圳瀉洪溪道違章阻洪等案件,多次聯合基層水管單位出動挖掘機和吊裝集中清除了港利至城港橋右岸木蘭溪防洪堤上的集裝箱3處、搭蓋物2處,清理堤防上多處雜物和農作物,及時恢復堤防原貌。有效制止了涉河違章違法行為,確保了河道行洪通暢和生態環境安全。
四是積極探索,創新管理。一是利用信息化平臺探索先進的河道管理管理手段。在涵江區梧梓河、塘頭河、望江河、宮口河等重點河道設置294個視頻監控點,建設河道視頻監控管理系統,將河道納入綜合網絡化管理信息平臺,實現了對河道的實時狀況進行網格化遠程監測,有效解決河道日常管護、巡查的人員不足問題,把涉河違章控制初期萌芽階段。二是推行政府購買服務實施河道保潔。在南北洋全流域執統一水葫蘆保潔制度工作機制,由市水利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選擇專業化、社會化保潔隊伍,負責南北洋665公里河道的水葫蘆日常保潔。三是實行水岸協同的河道保潔管理。市政府出臺《進一步加強南北洋內河管理通知》明確了河道管理屬地負責,有效解決岸上和水面保潔不同主體造成的管理難,確保了水岸協同管理。
五是全面落實“河長制”工作。2016年10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28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2017年2月25日,省政府常務會議、省委常委會議兩次審議。2月25日,由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福建省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2月27日于偉國省長主持召開全省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視頻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發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迅速行動、有效推進。3月3日市委、市政府印發《莆田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市縣鄉三級同步推進,全市出臺64個工作方案。為全市“河長制”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據和制度平臺。一是在全市建立了覆蓋每條河道的市、縣、鎮、村四級河長體系。全市共有721條河道共3344公里,設置 722名河長。二是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河長會議、部門聯動、信息報送、工作督查、考核問責等一系列制度。規范各級河長研究部署相應流域的保護管理工作。同時還要按《工作方案》要求繼續完善聯合執法、藍線管理、河長巡河制度、專管員巡查工作細則、“一河一策”治理機制、投訴舉報受理制度、河道保潔機制等一系列規范日常工作開展的制度。三是抓專項行動,解決河道突出問題。先后開展了河道清障專項行動、沿河易澇點專項整治行動、涉河亂占亂建違法專項整治行動、河道沿線非法洗砂采砂場專項整治行動、小水電生態流量改造專項行動。
下一步,市水利局將全面推行“河長制”這一創新管理機制,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河湖管理保護機制,為維護河湖健康生命。持續推進城鄉河道安全生態水系建設,努力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進一步探索實行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推行社會化管養模式,做好河道管護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