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調研視察
【市政協“推進鞋服產業轉型升級”專題協商】報道之九
【發布日期:2017-09-19】 【來源:莆田僑鄉時報】 【閱讀:次】
●部門回應
推進商標品牌戰略
近年來,市工商局大力推進商標品牌戰略,促進莆田鞋業轉型升級,取得了明顯成效。2016年,全市新增鞋服類商標1041件(總數6890件),增長17.8%。全市現有鞋服馳名商標6件、著名商標35件、知名商標46件。
該局通過走訪、宣傳、培育等多種手段指導鞋類行業企業,發揮引領示范作用,促進鞋類自主品牌發展。
廣泛宣傳,服務品牌。針對部分鞋類企業創牌意識不強、辦法不多、品牌發展緩慢的問題,把走訪鞋類企業,作為促進品牌擴大效益的有效途徑,盡工商所能,幫企業所需,走訪60多家馳著知名商標企業及爭創品牌企業,指導其科學運用商標品牌做大做強。召開新認定馳、著名商標企業座談會,指導企業參加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組織編寫出版反映莆田本土企業艱苦創業創牌的《品牌成長之路》和《莆商回歸之路》等書籍,通過舉辦活動、走訪、座談、調研等方式分發到鞋企業主手中,激發創品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紅盾網、電視、報紙、手機短信群發平臺等為載體,大力宣傳商標品牌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普及商標基本理念、基本知識,引導鞋企走品牌興企之路。
積極培育,引導創牌。今年,該局審查整理我市4家馳名商標企業、4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企業和2家馬德里國際注冊商標企業申請省財政補助與獎勵,讓企業真正受益優惠政策,促進企業爭創商標品牌。特別是對安福電商城自主培育的鞋類商標企業,多方輔導服務,降低申報市知名商標門檻,并向省工商局爭取對莆田電商類鞋企申報省著名商標給予政策傾斜。針對18家電商企業反映商標在服務類被搶注的情況,幫助企業收集商標使用證明,統一出具推薦函,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聯名提出商標異議申請。通過多方宣傳、引導、扶持,企業商標意識明顯增強,品牌數量明顯增多。2016年,全市新增有效注冊商標6512件,年增長25.1%,注冊商標累計達32462件(居全省第五位);新增鞋服類注冊商標1041件,增長17.8%,總數6890件,占商標總量的21%。全市現有馳名商標35件,福建省著名商標268件,莆田市知名商標400件,其中鞋服馳名商標6件、著名商標35件、知名商標46件。
規范管理,用好品牌。每個工商局(所)和馳著知名商標企業各指定1名基層商標專管員,形成“上級商標管理部門—基層商標專管員—回鄉企業商標聯絡員”三級聯網商標服務體系,推動商標品牌用得規范、用出效益,指導全市商戶規范商標授權經營行為。開展商標代理市場專項整治工作,綜合運用行政提示、行政建議、行政輔導、行政告誡、行政約談等形式,加大對商標代理機構經營行為的指導,規范商標代理經營行為,提高商標代理行業水平。大力服務安福電商城發展,出臺了《關于服務安福電子商務城發展的若干意見》,在誠信資質、守合同重信用、文明創建、星級商戶、中小企業擔保融資等評定上予以扶助,全力支持安福品牌產業做強做大。安福電商城目前已入駐商戶428家,經營國內外品牌500多個,入駐國際一線品牌10多個,國內著名商標20多個,本土自主品牌100多個,其中有莫蕾蔻蕾、古奇天倫、范特華特等7家安福企業商標被評為福建省著名商標,20家企業商標被評為莆田市知名商標,年交易額超300億,從業網軍超20萬,主要以鞋服類產品為主;鞋類產品網上銷售額占全國網上交易額近15%,2015年納入限上統計的銷售總額達93億元,年銷售額超億元企業29家,千萬元以上企業95家,呈現出“店鋪很小、倉庫很大、網絡很暢、銷售很遠、效益很好”的商業業態。
發揮職能,護航品牌。以支持鞋業產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為核心,充分發揮工商監管維權職能作用,全力營造有利于轉型發展的市場環境。一是實行電子標識認證。篩選一批具有良好市場聲譽的鞋類電商企業作為電子標識認證發放對象,讓消費者更易于識別。二是建設信用分析評價體系。以數字證書和工商信用信息數據庫為基礎,以經營者守信失信記錄、買賣雙方評價、行政部門處罰、網站管理、投訴處理等記錄情況為內容,建立健全鞋類經營者信用檔案,形成鞋類經營者信用指數,逐步建立經營者信用網上公示、預警和獎懲機制,嚴格信用監督,提高經營者誠信經營意識。三是完善維權機制。通過12315專線及時受理消費者申訴舉報,做到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指導督促鞋類企業特別是鞋類電商企業者建立健全維權機制和交易糾紛爭議解決機制,推廣“無理由退貨”、“先行賠付”、“消費維權聯盟制”、“保證金制”等制度,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莆田質造的形象。四是健全監管協作機制。完善“無區域聯動”執法機制,實行交叉執法,以“生面孔”代替“熟面孔”,有效解決轄區工商所辦案人情干預的問題;實行“5+2”、“白+黑”的“錯時執法”監管機制,整合各區局辦案機構執法力量和機關干部,荔城、城廂區局實行工商所和執法大隊每周輪流夜間巡查安福電商城等地,全程打擊“產、銷、運”涉外商標侵權行為;實施跨部門聯動機制,聯合市檢察院、公安局建立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配合工作機制,明確標準,細化流程,增強威懾。去年以來,全市工商系統共立案查處商標侵權違法案件376件,案值356.4萬元,罰沒款1060萬元;移送司法機關達13件;其中2016年移送司法機關達12件,創歷年最多記錄。
目前,我市鞋業品牌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品牌意識薄弱。部分鞋企對創牌存在畏難情緒,認為創立品牌投入大,風險高,就安于現狀,雖然技術過硬,仍貼牌加工,賺取少許的加工費。部分鞋企對涉外商標注冊不夠重視,大部分出口企業以貼牌或定牌加工為主,自主出口品牌少,產品附加值低,參與國際競爭能力比較弱。二是創牌能力不足。受經營成本、人工費等成本的飛漲,增加了自主品牌經營成本,影響了經營戶特別是小微型經營戶的轉型升級。有些企業長期采用傳統實體店營銷手段,投入大,周期長,信息反應慢,品牌傳播效率低。同時,政府扶持發展的政策主要針對發展規模較大的企業,而占大部分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卻無法享受到優惠政策,導致轉型升級困難。三是品牌競爭力不強。莆田號稱“鞋城”,絕大多數企業缺乏對自主品牌建設的投入,品牌經營能力和競爭力不強。莆田市眾多中小型鞋業企業每年品牌運作經費投入很少,設立品牌發展中心的企業更是鳳毛麟角。商標閑置現象較突出,有的企業熱衷于貼牌加工,自己注冊的商標卻束之高閣,浪費了商標資源。四是違規現象仍存。安福小區及附近的小區內仍存在售假現象,部分經營戶法律意識淡薄,受利益驅使,仍然心存僥幸,采取關門經營和明著擺放正品、私下銷售仿冒商品的方式。少數企業仿冒他人品牌,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并對莆田鞋產業形象造成了負面影響。
為此,市工商局提出下一步工作意見建議:充分認識商標品牌的重要作用。商標品牌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與發展的根本要素,是產業甚至一個地區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環節。在我市制鞋產業中,我們的產品質量甚至超過國內外的知名品牌,但銷售價格卻相去甚遠。全市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樹立正確的品牌觀,認識到品牌不只是單純的商業行為,更是肩負著傳遞莆田聲音。培育商標品牌的過程不僅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過程,也是做精產品、做強企業、做大產業的過程,更是提升地區經濟實力的過程。要充分認識商標品牌的四項功能:一是維權功能。通過注冊商標,防止他人非法盜用商標品牌或損害品牌聲譽。二是增值功能。品牌是企業的一種無形資產。即使是同樣的產品,貼上不同的品牌標識,也會產生懸殊的價格。三是形象塑造功能。品牌是企業塑造形象、知名度和美譽度的基石,在產品同質化的今天,為企業和產品賦予個性、文化等許多特殊的意義。四是降低成本功能。據測算,贏得一個新客戶所花的成本是保持一個既有客戶成本的6倍,通過消費者建立品牌偏好,可以有效降低宣傳和新產品開發的成本。
加大鞋產業扶持力度。針對當前莆田鞋產業企業經營品牌的意識和能力很有限的情況,政府必須擔負實施商標品牌戰略的推手。強化現金獎勵、經費補助、稅收優惠、出口信用保險等政府政策導向和效應,鼓勵馳著知名商標鞋業企業在產業鏈中發揮引領作用,推動鞋業產業集聚,形成大規模的主題品牌制造區,推動莆田市鞋產業轉型升級。建議設立“商標品牌建設保護專項基金”。加強宣傳發動,注重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通過報刊雜志、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多種途徑,報道創標創牌典型案例,在中小學開展樹立商標意識的宣傳活動,積極倡導消費者樹立自覺抵制假冒偽劣商品的意識,在全社會營造重視商標、注重品牌的良好氛圍。加強政策扶持,建議由政府牽頭制定相應的扶持轉型升級發展規劃,著重解決轉型升級發展的重點內容、稅收政策、財政補助以及行業標準等問題,對現有的莆田自有品牌的龍頭鞋企給予特殊政策扶持,通過龍頭企業的示范和帶動作用,引導其他企業轉型。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規劃和指導作用,
抓緊融合優勢資源。實施融合工程是推進鞋業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有機融合產業資源、互聯網和自動化,甚至可探索跨界經營融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一是重點融合優勢產業資源。依托福建制鞋行業技術開發(莆田)基地、國家級鞋業研發設計中心以及沃特等龍頭企業的品牌效應,建立品牌和技術相關標準,引導企業抱團做大,加快以商標為紐帶的資產重組和生產要素整合步伐,創立自主品牌,提升制鞋業核心競爭力,促進鞋業產業集群規模擴張,造就一批競爭力強勁的優勢企業和知名品牌。二是加快融合“互聯網+流通”。將鞋產業轉型升級融入“互聯網+”的大潮,引導企業做好充分的運營規劃,推行“生產+品牌+批發+網絡銷售”的新型營銷模式,鼓勵流通企業發揮線下實體店的物流、服務、體驗等優勢,推動實體與網絡市場融合發展。三是有機融合工業化與信息化。隨著人力成本優勢逐漸喪失、招工難問題日益加劇、原材料價格激增、市場競爭愈加激烈,“機器換工”早已成為不少傳統制造型企業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政府要出臺相關實惠政策的大力扶持,鼓勵企業在企業產品、技術、管理、商業模式等方面加大創新,推廣“機器換工”,推進技術升級改造,降低用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提高市場占有率。
建立分類分層指導機制。加大對馳、著、知名商標、涉外商標等分類別分層次的指導、培育和扶持力度,充分發揮商標的市場價值。一是指導創標。引導和推動市場主體在經濟活動中使用和注冊商標,強化鞋業企業創立自主商標意識,提升商標運用和應對競爭的能力。積極推進莆田市商標國際注冊,支持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大力宣傳、普及商標國際注冊知識,引導企業在國際貿易中使用自主商標,創建國際知名品牌,提高自主商標鞋類商品出口比例。二是引導創牌。培育重點商標,指導條件成熟的龍頭鞋企、具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鞋企通過“商標管理案件程序、商標初審異議程序、注冊商標爭議程序”申報馳名商標。建立馳名著名知名商標企業回訪制度,引導企業注冊儲備商標、防御商標、聯合商標,從單一品牌向系列品牌發展,從區域品牌向全國性品牌發展。三是挖掘價值。引導鞋企運用商標無形資產增值規律,支持企業采取商標權投資入股、質押融資、轉讓、許可等方式開展經營活動,實現商標價值的轉化、利用和提升。四要優化經營。支持品牌鞋業企業通過授權經營、連鎖經營等方式,做優商標品牌。引導企業高度重視“商號、域名、商標”一體化注冊工作,充分利用“商號、域名、商標”資源,拓展企業發展空間。
構筑商標品牌保護環境。一是加強商標案件執法協作。建立工商部門與公安等行政執法機關的聯系配合機制,完善知識產權聯席會議制度,加強情況交流和案件通報,形成統一協調的商標行政保護體制;嚴格執行對涉嫌刑事犯罪的假冒商標案件移送司法機關程序,有效遏制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犯罪行為。二是積極探索商標品牌保護的長效機制。加強地區省際協作,開展跨區域商標維權;進一步完善“打假保名優”網絡,對涉及侵害馳名、著名、知名商標權的舉報和投訴案件線索,及時受理、快速處理。三是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橋梁紐帶、自律、服務功能,探索建立由政府支持、協會主導、企業參與的網絡交易誠信評價體系,培育一批行業內的誠信標桿鞋業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