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調研視察
【市政協“推進鞋服產業轉型升級”專題協商】報道之四 推進鞋服產業轉型升級
【發布日期:2017-08-30】 【來源:莆田僑鄉時報】 【閱讀:次】
●各界聲音
![]() 王德春:整合鞋服資源
“在市政府2015年出臺的七條扶持政策推動下,我市眾多規上鞋企正在進行轉型升級。”市鞋業協會秘書長王德春說,比如,雙馳、百合、新飛天和新協勝的智能制造和智能工廠,華峰的新材料新設備開發,洛弛的原創性創新設計,輝特纖維回收利用,雙馳的購買國際品牌,永生的自主品牌出口,鑫龍、力奴、雙源等的快速柔性化生產,新路、郭氏、協誠、輝特、新力等自動化智能化機器換工。
為服務制鞋業轉型升級,市鞋業協會也建立了集產品展示、檢驗測試、培訓咨詢、3D數字化設計、開發試作、網絡平臺等行業公共服務平臺,并籌建鞋材數據庫等。
王德春說,針對我市鞋業產業鏈不完整問題,在市政府的推動下,莆田鞋業正在建設產業鏈平臺和產業鏈金融,以期通過資源整合和金融趨動,促進行業更好發展。莆田鞋業具有產品線較為齊全,品種豐富,工藝技術和產品質量等相對優勢,是莆田鞋業建立品類品牌,拓展細分市場的潛在優勢,有利于聯合建立多品種多品牌鞋業商品集全店。建議引進集聚國際采購商、品牌商和貿易商落地莆田。
莆田有線上電商運營大軍和線上電商品牌運營經驗,并在安福、西庚等集聚,有古奇天倫、莫蕾寇蕾、盾狐等線上品牌的成功運營經驗,也為泉州等地代運營木林森、美國駱駝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業績。為此,王德春建議,促進電商與制造聯合協作,也是制造與電商聯合協作、共創品牌的有利條件。
![]() 陳英洪:精心呵護品牌
“品牌是城市的一張名片。做品牌,也是為一座城市的產業爭光。”駱馳鞋業董事長陳英洪激動地說,“從1989年做鞋開始,就堅持做駱馳品牌,所有的精神價值都放在這。”
陳英洪說,品牌就像自己的“孩子”,都會精心呵護。如果不維護品牌,讓品牌受損,給所在城市造成負面影響,對我們來說,也是過不去的。品牌的價值是無價的,像我市的沃特、雙馳、駱馳等品牌,已經投入巨資推廣宣傳,有了深厚的市場積淀,積累了打造品牌的豐富經驗。希望政府要鼓勵企業打造自主品牌,出臺相關扶持政策等。
![]() 郭景:打造國際品牌
“莆田鞋服產業要重視打造自主品牌,這是一個長遠的發展問題。”玩覓鞋業董事長郭景說,“莆田鞋質量好,但成本高,面對國內鞋業激烈的競爭,我們要直接打造國際品牌。”
郭景認為,莆田多年來代工國際品牌,莆田鞋業具備了國際產品基因,這對我們打造國際品牌來說,是一大優勢,也是一大機遇。玩覓從一開始就在做國際品牌,在國外注冊商標,申請專利,市場逐步做大。在做國際電商過程中,也感受到電商環境很不完善,需要改善,比如出口檢測的扶持等。
“鞋業產品的設計研發很難,但一旦鞋子做出來,就很容易被別人抄襲,所以申請專利很重要,在國外,申請專利費很高,需要投入一大筆資金。”郭景希望政府有關部門能深入企業,了解企業困難,在政策、金融等方面給予扶持。
● 部門回應
突出產業集聚發展
就市政協調研及協商會上與會人員提出的意見建議,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作了回應,并對如何推動鞋服產業發展提出意見建議。
近年來,市發改委在發展鞋服產業上的做法有:一是著力規劃引導發展。優化產業布局。我市“十三五”規劃提出依托東嶠工業園,發揮CPL、PA6等生產基地優勢,打造紡織服裝生產基地,形成“拉絲—紡織—染整—服裝”全產業鏈。目前,我市已依托華峰集團等龍頭企業,延伸鞋服上下游產業鏈,通過總投資達136億元的華峰紡織產業園、華峰運動用品科技產業園、華錦產業園等華峰系列項目的建設及帶動,規模化的鞋服生產基地正在逐步形成。推行“機器換工”。“十三五”期間要加強紡織鞋服等傳統優勢產業的改造升級,大力推進“機器換工”。《建設美麗莆田行動綱要》強調,鞋服產業要加快華峰運動用品科技產業園、百合鞋業智能工廠等項目建設,依托國家鞋業研發設計中心,支持企業搭建互聯網協同平臺,重點發展智能化改造和高端定制,推動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發展。目前總投資16億元的華峰運動用品科技產業園部分廠房已封頂,部分設備已完成安裝;總投資10億元的百合鞋業智能工廠項目一期、二期已投產,三期正在抓緊推進前期工作。打造專業市場。“十三五”規劃和《建設美麗莆田行動綱要》都指出,要加大品牌打造力度。重點依托電商平臺優勢,創新商業模式,拓寬銷售渠道,爭取建成全球頂尖的鞋類專業市場。
二是突出產業集聚發展。為摸清重點產業的基本情況,該委組織調研編制《莆田市重點產業、重點項目現狀調查報告》,對制鞋、紡織服裝重點產業進行調查,了解掌握基本情況。目前,我市紡織鞋服產業主要分布在荔城經濟開發區、黃石工業園、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華林經濟開發區、仙游經濟開發區等工業園區。2016年,黃石工業園規上紡織鞋服企業31家,產值148.15億元;荔城經濟開發區規上紡織鞋服企業61家,產值143億元;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規上鞋服企業31家,產值77.4億元;華林經濟開發區規上鞋服企業47家,產值75.34億元;仙游經濟開發區規上紡織鞋服企業39家,產值72.9億元。我市的紡織鞋服產業目前主要集中在荔城區的黃石工業園和荔城經濟開發區,兩個園區的產值均超百億元,已成為園區的主導產業。但總體來看,鞋服企業入園集聚的程度仍然不高,上述五大園區鞋服企業只有209家,僅占全市357鞋服企業的58.5%。
三是采取措施推動發展。制定產業投入產出標準。為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節約集約用地,有效提高單位土地產出效益,提升投入產出率,該委代市政府擬文印發實施《莆田市重點產業投入與產出控制指標的意見》,分類制定我市新建的紡織鞋服產業用地項目的投資強度、產值強度和稅收強度執行標準,具體是:投資強度≥300萬元/畝,產值強度≥400萬元/畝,稅收強度≥20萬元/畝。該標準于2017年1月9日開始執行,每年一月份由屬地縣區(管委會)、園區于對屬地內新建項目的投入產出情況進行考核。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深入貫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該委代市政府擬文印發實施《莆田市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方案》,明確提出鼓勵東嶠工業園建設成為高端運動鞋服紡織新材料研發中心,并加快安福電商城發展,促進鞋服觸網。目前,已涌現出一批具有一定規模且經營較為成熟的鞋服眾創空間,如省級眾創空間雙馳·創研智造、省級特色小鎮華林鞋藝小鎮、青春之家互聯網+青年創業基地等。
四是主動服務幫助發展。強化融資降低企業成本,主動服務積極對接國家發改委和國開行,幫助爭取國家專項建設基金(年息4.6%,期限10~20年)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技術改造、新興產業“雙創”、“互聯網+”等重點專項支持,為鞋服企業爭取期限長、低利息融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緩解資金壓力。目前,已推動華峰先端纖維材料產業創業創新基地項目獲得國家專項建設基金1.2億元、華峰3D經編運動服裝面料鞋材生產成套裝備及工業4.0示范項目獲得國家專項建設基金0.2億元、輝特鞋業項目獲得國家專項建設基金0.26億元。
針對鞋服產業存在的不足,市發改委提出建議:發揮園區功能作用。黃石工業園鞋服產業的產值占全市鞋服產業總產值的比重大,龍頭企業多,園區配套設施較完善,目前正在往北高擴區。應統籌資源配置,優化產業布局,可通過出臺實施一系列搬遷優惠政策,逐步引導其它園區鞋服企業向黃石工業園北高片區轉移集中,同時與東嶠工業園通過產業鏈延伸無縫銜接,實現產業配套集聚發展。黃石工業園的黃石老片區以華峰、鑫龍、百合、永豐等為龍頭,依托莆田鞋服城,打造集設計、加工、制造、銷售、會展等為一體的紡織服裝完整產業鏈;輻射北高片區承接城區的紡織鞋服產業轉移。發揮東嶠工業園紡織產業基地和石門澳紡織化纖新材料產業基地優勢,大力發展高端紡織品,將石門澳—東嶠—北高—黃石連片開發打造成上下游產業鏈完善的紡織鞋服設計、生產、研發、銷售基地。
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一是鼓勵“機器換工”。支持鞋服企業應用智能化、自動化設備降本增效,采用信息化技術提升管理、進行生產流程再造;二是推動聯合創新。圍繞鞋服產業重點領域,建立面向全國、全球的“融智”機制,推動各類聯合創新平臺建設,重點推動建設6·18虛擬研究院高端紡織分院等平臺,加快建設華峰先端纖維材料產業創業創新基地項目建設,促進產業共性關鍵技術聯合研發和產業化;三是扶持眾創平臺。重點建設省級特色小鎮華林鞋藝小鎮,推動制鞋行業改革創新,升級發展。扶持雙馳·創研智造、青年之家等眾創空間發展,為鞋服產業青年創業者提供良好平臺,為產業發展儲備一批技術、人才和小微企業。發揮鞋服產業基礎優勢,支持以鞋服商品貿易和工業設計為主的眾創空間發展。
加大引才育才力度。加大人才引進和培育力度,構建高端研發人才與熟練技術人才相結合的立體的人才結構。一是充分抓住我市“壺蘭計劃”出臺的有利時機,發揮行業協會的協調功能和企業的主體作用,積極引進鞋服產業各類人才和團隊,特別是工業設計、鞋服面料研發等領域高端人才。二是推動鞋服企業與市內莆田學院、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仙游職業中專學校等院校開展定向合作,培養專業技術人才,開設職業技能培訓班,為企業提供穩定的技術工人,緩解企業用工壓力。
著力培育自主品牌。一是引導部分有意愿、有實力的企業轉型,找好市場定位,充分利用電商平臺優勢,拓展自主品牌,提升我市鞋服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二是充分利用“9·8”、“6·18”、廣交會等展會平臺,引導企業抱團走出去,開展品牌宣傳推廣,打造莆田鞋服整體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