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調研視察
【市政協七屆一次會議大會發言選登】加快推進培育特色小鎮
【發布日期:2017-04-05】 【來源:莆田僑鄉時報】 【閱讀:次】
加快推進培育特色小鎮
![]() 蔡國萍委員代表九三學社市委會發言
近年來,許多地區把培育和創建特色小鎮作為創新戰略紛紛實施。我市第七次黨代會提出要堅持綠色發展,打造宜居港城,建設美麗莆田,創建美麗中國的示范區的發展定位,出臺了《莆田市打造宜居港城建設美麗莆田行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順勢而動地提出了“要培育創建一批特色產業鮮明、體制機制靈活、人文氣息深厚、生態環境優美、多種功能疊加,示范效應明顯的特色小鎮”的工作任務。
市政協委員蔡國萍代表九三學社市委會發言說,目前我市僅有仙游仙作工藝小鎮、城廂華林鞋藝小鎮、秀嶼上塘銀飾小鎮和湄洲媽祖文化小鎮4個省級特色小鎮,且在培育創建中還一定程度存在著認識不清、定位不準、規劃不全、形態不精、要素不齊等問題。為了加快培育特色小鎮,推進美麗莆田建設,建議:
要在規劃好區域布局中培育。特色小鎮“非鎮非區”,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一個鎮,沒有行政建制,也不是一個產業園區、風景區、開發區或高新區,它是個創新創業發展平臺。按照特色小鎮要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功能四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的要求,建議我市在實施《綱要》中要同步植入特色小鎮理念并進行科學規劃;要將特色小鎮的培育與《綱要》提出的“九大專項行動” 工作方案同安排同布署。例如,圍繞綠色制造提升工程,打造國際高端啤酒生產和觀光基地的目標定位,則應在涵江三江口鎮,劃定區城并同步培育”啤酒小鎮”。將啤酒歷史文化博物館、觀光型啤酒手工作坊、特色風情民宿區以及啤酒風情體驗小街等項目規劃及時補平。例如圍繞現代服務業提升工程,打造中央商務區、城市核心商圈、社區便民商圈三級商圈體系的目標定位,則應在荔城區黃石鞋服城、工藝美術城、家具城等周邊區域合理進行劃定,適當增加公共服務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區域規劃,為培育“物流小鎮”留下空間。
要在引導好產業發展中培育。特色小鎮重要的是要有特色產業的聚集,特色是小鎮的核心元素,產業特色是重中之重。必須緊扣產業升級趨勢,鎖定產業主攻方向,構筑產業創新高地。定位要突出“獨特”,找準特色、凸顯特色、放大特色,是小鎮的內涵也是關鍵所在。所以在培育特色小鎮中,要緊扣我市《綱要》中制定的30個重大工程,引導好產業發展。例如在重點開發湄洲灣北岸和興化灣南岸中,要引導石門澳、興化灣南岸、東吳臨港、仙港、東嶠、莆頭等六大新拓展區建成分工明確、產業集聚的專業化工業園區,培育“工業動力小鎮”;要引導華林經濟開發區、荔城經濟開發區、黃石工業園、笏石工業園等園區“退二進三”,培育“商貿小鎮”;要引導工藝創意產業園、珠寶城、等突出“一園一業”,完善創新平臺支撐,建設協同創新中心、設計中心、研發基地等,培育“創意小鎮”;要引導我市醫療健康產業在建設面向全國的醫療健康大數據中心,建成全國民營醫療總部基地的同時,培育“健康小鎮”。
要在打造好建設形態中培育。特色小鎮不可貪大,要在美麗鄉村、幸福家園的基礎上,做大做深其資源優勢,同時通過對周邊鎮村軟硬件資源的整合和融合,對其缺陷進行及時修復和功能補給,多維度展示特色,突出“一鎮一風格”。特色小鎮更要注重在“美”字上下功夫,要根據地形地貌,做好整體規劃和形象設計,確定小鎮風格,集約集成,建設‘高顏值’小鎮。例如,我市現有的后黃3A級景區可通過旅游品牌提升工程,將周邊的碗洋村、龍山村、澄渚村進行整合打造,通過擴寬改造交通道路、整治村道河道、修復好文物單位、訂制旅游參觀線路,把碗洋村的關帝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澄渚村的梯云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龍山村的媽祖宮(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和九牧祖祠(市級文保附屬物)等資源充分整合,補充后黃3A旅游景區歷史和文化內涵的缺陷,培育和打造成集生產、生活、生態為一體,生產、文化、旅游、社區相融合的“后黃特色文化小鎮”。
要在集聚好要素特色中培育。特色小鎮的培育和打造,關鍵是要素功能的融合。林立的高樓大廈體現出的不是莆田的特色小鎮,“產業園+風景區+文化館、博物館”的大拼盤也不是莆田應有的特色小鎮,莆田要的是有山有水有人文,讓人愿意留下來創業和生活的特色小鎮。特色小鎮的培育,要充分結合莆田的自身特質,在實施《綱要》行動目標和重點任務中挖掘好、集聚好莆田產業特色、人文底蘊和生態稟賦,在緊扣旅游的“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的同時,結合莆田地方建筑、民俗、物產、人文、歷史、生態等要素,延伸融合產業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區功能,避免生搬硬套、牽強附會,真正產生疊加效應、推進融合發展。例如,可從禪養入手,在充分開發南少林禪文化的同時,依托其周邊的林山村,通過特色農家食品、農家休養館,打造“聽禪音、品禪茶、練禪武、進禪食”的禪養式、體驗式旅游項目,培育“禪養小鎮”。
要在構建好制度供給中培育。特色小鎮要成為創新創業人才的首選地,成為轉型、創新發展的主戰場,就不能沿用老思路、老辦法,必須在探索中實踐、在創新中完善。特色小鎮的培育過程必須要有好的制度保障,要按照人才強、投資活、管理新的總體思路,圍繞創新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創新規劃建設管理、創新社會服務管理等定位,制訂出臺我市加大培育特色小鎮的政策扶持、監督檢查、考評獎勵等機制,允許基層在培育中先行先試,確保特色小鎮培育有力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