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99国内精品_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_四虎成人精品永久免费av九九

今天是:
當前位置: > 調研視察
莆田:推進強村富民步伐(十一)
【發布日期:2017-02-24】 【來源:莆田僑鄉時報】 【閱讀:次】
●部門回應
 
優化一村一品
 
近年來,市經信委主動發揮職能,著力加強園區建設、促進“一村一品”、推動信息化普及等措施,有力促進了強村富民。
推動園區、項目落地建設,帶動周邊發展。加快推進工業園區和產業項目建設,打造企業集聚“洼地”,輻射和拉動周邊農村發展。近年來,在我市原有工業園區的基礎上,通過整合拓展形成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仙游經濟開發區、荔城經濟開發區、華林經濟開發區、北岸經濟開發區和湄洲灣國投經濟開發區等6個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并建成仙游工藝產業園、黃石工業園區、太湖工業園區、上塘珠寶城等10個省級以下工業園區,目前,共吸納700多家規上企業進駐。同時,按照“引龍頭、鑄鏈條、建集群”原則,積極推動雪津遷建、華佳彩等大型龍頭項目引進落地,并相應配套產業鏈項目。工業園區和重點項目的不斷落地建成,促進我市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動周邊農村的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拉動了商貿、物流、醫療、教育等行業發展,并為周邊村民提供參與項目建設施工和經過職業培訓就地轉化為產業工人的渠道,促進強村富民加快步伐。
引導“一村一品”優化發展,增強內生動力。對食品加工、工藝美術兩個民生產業的“一村一品”建設,積極引導企業通過調整優化結構,不斷促進提升,有效增強了農村經濟活力。食品加工產業方面,積極引導企業與本地特色農業有機結合。比如鮑魚深加工產業,引導產業龍頭匯豐食品以優質南日鮑為原料研發青汁罐頭等品種,暢銷東南亞等海外市場;推動閩中有機食品依托枇杷產地優勢,生產經營枇杷潤茶、枇杷桂圓膏等遠銷歐美、東南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等。工藝美術產業方面,引導布局農村的工藝美術企業改變以往“坐商”的經營模式,依托展會展銷平臺、開展網上銷售等方式,充分利用線上線下兩個市場。比如通過舉辦海峽藝博會及油畫、銀飾、新中式家具等專貨會,以及幫助企業對接阿里巴巴、亞馬遜等知名平臺,為布局農村的工美企業拉近市場。與此同時,加強產業發展的融資服務,為有市場、有訂單、有效益的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為生產經營正常、因短期資金周轉困難的企業提供過橋轉貸服務,有效促進“一村一品”發展。
實施“互聯網+農村”建設,注入發展新理念。積極促進信息化進農村,促進農村轉型發展。一是加快推進數字家庭示范村建設工作,引導智能家居消費。確定園莊鎮義路、游洋鎮龍山、賴店鎮羅峰、西天尾鎮洞湖、常太鎮馬院和嶺下、白塘鎮集奎、東莊鎮后江、東埔鎮度口和西山以及湄洲鎮宮下等13個村作為省、市級數字家庭示范村試點村,目前已完成義路村的省級示范村項目建設,各市級示范村已下達項目啟動資金,完成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全覆蓋,正在抓緊實施項目建設工作。二是加快農村快遞發展,下沉快遞服務網絡,強化快遞對農村電商的支撐作用。農村的特色農產品、工藝品、海產品通過快遞走出去,帶動了一批以榜頭鎮、新度鎮為代表的產城融合淘寶鎮,以及壩下、上塘等淘寶村的形成,助推了農村群眾創業致富。
此外,市經信委還積極通過選派優秀科級干部駐村掛職、經常性深入掛鉤村幫助協調解決問題等方式,加強與農村黨建共建。下一步,市經信委將繼續認真按照有關要求,切實發揮職能作用,持續在產業項目推進、工業園區建設、農村信息化建設、“一村一品”扶持發展、加強與農村黨建共建等方面發力,促進強村富民。
 
強化科技服務

 

 
市科技局緊緊圍繞農民增收和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突出農業科技創新,增強農業優勢和特色,整合科技項目、資金、技術、人才資源,積極實施科技興農戰略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實施科技項目,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帶動。重點圍繞我市特色農業產業,水果、蔬菜、水產、畜牧、食用菌等,組織實施國家、省、市農業科技項目,支持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開展農業科技研發創新,引導農業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力度。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著力建設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大力扶持企業建立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著力培育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并分別給予獎勵,不斷提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企業經營效益,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科技示范帶動作用,以公司+基地+農戶等模式,強化科技創新成果的示范和推廣,推動強村富民。近三年,實施國家科技富民強縣行動計劃項目1項,國家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1項,國家星火計劃重點項目立項2項,省區域重大項目5項,省星火計劃項目立項13項;市級農業科技計劃項目立項65項。總計投入科技經費2053.5萬元,引導企業在國家、省級、市級項目中投入配套科研經費9204.86萬元。
建立科技示范基地,促進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一是圍繞農業主導產業,建立了水產、水果、蔬菜、農產品加工等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基地10個,培育壯大農村優勢和特色產業,充分發揮示范基地的示范和輻射作用,帶動農村發展一村一品。為廣大農民學科技用科技,以科技發展生產、增加收入提供直接的技術和經營示范與服務。二是建立仙游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園區以蔬菜產業為主導,設核心區、示范區、輻射區,面積約13000畝。開展設施蔬菜栽培示范及種苗工程研發推廣、設施蔬菜水肥一體化、農業信息化服務、大棚周年高效利用技術及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促進農業科技創新成果應用轉化,增強農業科技集成創新能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三是鞏固提高水果、蔬菜、食用菌等優勢產業,扶持油茶、茶葉及花卉等成長型產業。大力推廣農業新良種、新技術、新肥料、新農藥、新機具等“五新技術”,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加強基層農民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科技致富能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市科技局積極發揮科技職能,整合資源組織農業科技專家,開展多形式科技培訓工作,把室內培訓、田間培訓、觀摩實踐、遠程培訓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擴大培訓規模,提高科技文化宣傳成效。據不完全統計舉辦各類科技培訓班200余次,培訓農民1萬多人次,發放科技小冊子、科技書籍、培訓教材2萬多冊。一是結合星火計劃項目實施培訓。二是將部分科技項目研發的新技術、成果制作成培訓課件,利用農村黨員遠程教育培訓平臺和農村科技12396信息服務平臺開展培訓。三是每年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和科技活動周活動,發放科技書籍、科技小冊子、培訓教材,舉行現場科技咨詢,為群眾現場答疑和技術指導,同時廣泛開展科技宣傳,引導農民樹立現代農業發展理念,形成依靠科技、發展生產、增加收入、脫貧致富的自我造血能力。
強化農村科技服務,推進科技進村入戶。一是抓好科技特派員工作。組織科技特派員(農業專家服務團)下基層、到企業、進村莊、入農戶,以合作研發、科技咨詢、科技培訓、網絡服務、下鄉巡回等方式開展科技服務活動。著力抓好科技特派員創業示范基地建設。下派科技特派員進駐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現有10個省級科技特派員示范基地配備了16名科技特派員,充分發揮科研單位和企業的各自優勢,實現資源有效整合、優勢互補和互利共贏,極大地增強了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科技特派員利用科技“三下鄉”、“科技人才活動周”、“6·18”等成果對接現場推介會、“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班”等活動,借春耕、秋播現場會之機,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30余次,培訓農民群眾3000多人次,宣傳科技興農政策,發放科技小冊子、科技書籍、培訓教材等。我市全面實施科技特派員科技創新創業活動,培育和帶動一大批種、養殖大戶。二是安排創新農村工作機制項目。市科技局與市農辦(農業局)聯合,安排專項科技經費,每年支持一批基層村級推廣應用“五新技術”發展生產的科技小項目,促進農村應用科技發展農業產業,增加村級經濟收入。三是建立農村科技12396信息服務平臺。莆田市農村科技12396信息平臺網站內容包含“12396”電話語音服務平臺、農村短信息發布平臺、8個行業QQ群、農村遠程多媒體視頻點播系統,充實了莆田市特色農業產品、莆田市農業專家和莆田市農業成果等3個數據庫,并培育建立5個特色產業信息化示范點、17個村官信息化示范點。“12396”科技服務熱線,長期聘用服務專家,為企業、農民、種養大戶等提供線上、線下咨詢服務,每年接受咨詢900多人次。科技信息進村入戶到企,更好地服務農村和農民。四是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市科技局把精準扶貧工作列為市科技局的重要工作,積極探索科技精準扶貧路子。2016年增加科技扶貧項目計劃,專門針對精準扶貧對象應用適用技術發展生產項目,立項支持項目10個,促進貧困戶依靠科技脫貧致富。
市科技局指出,農業科技創新工作要圍繞強村富民目標,加大農業科技投入,有效整合科技資源,從項目、資金、技術和人才等方面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成果推廣的扶持力度,構建新型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全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為富裕農民、造福農村注入強勁動力。要著力培育各類農業創新主體,深化政產學研合作,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實施區域科技重點項目,創新農業科技服務,推進“雙創”工作,推動“一產接二連三”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