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仙黔:為了生命更美好
【發布日期:2014-08-15】 【來源:莆田僑鄉時報】 【閱讀:次】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充滿生命氣息的春天,那是百花綻放的季節,總是那么溫暖美好。
作為一名醫生,她醫者仁心,妙手回春,挽救一個個即將逝去的生命;作為一位副院長,她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帶領出一個優秀婦產科團隊;作為一名教授,她傳道授業,解疑釋惑,培育出一個個優秀醫科人才;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她履職盡責,建言獻策,為莆田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她就是莆田市政協委員、市第一醫院副院長、莆田學院副教授、福建醫科大學兼職教授陳仙黔主任醫師。
“選擇了白衣,也就選擇了奉獻,我無怨無悔”回首當初的從醫選擇,陳仙黔的眼里煥發出別樣的光彩,那光彩清亮純凈。
在福建醫科大學醫療系學習期間,陳仙黔就加入中國共產黨,并是一名屢破省高校紀錄的體育健將、“三好學生”。1986年8月畢業時,她被時為莆田市第一醫院院長的全國人大代表、我省著名婦產科專家林秀娥相中,開始從事婦產科臨床生涯。
不論刮風下雨,還是白天黑夜,哪里有病人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她經常半夜爬起來走進手術室,清晨守候在病床邊,睡不好覺、吃不上飯,不分早晚,隨時“待命”。這么無規律的生活,“不正常”的工作,對她來說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28年來,陳仙黔以醫院為家,精勤不倦,從一名普通的“白衣天使”成長為全市一名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業務骨干。先后擔任婦產科副主任、婦產科黨支部書記、婦產科主任、莆田市第一醫院副院長,成為我市婦產學科領域一位醫療技術精湛、不斷開拓進取的學科帶頭人。
只爭朝夕攀高峰
只要一有空閑時間,陳仙黔就埋頭于書海,汲取醫學養分。只要一天不翻動那些醫療書籍,她就會覺得少了點什么。
為了提高我市婦產科各專業的診斷治療水平,陳仙黔先后赴北京、上海、山東、廣州、深圳、臺灣等地,虛心向全國著名婦產科專家學習請教。通過參加婦科腹腔鏡的國際性、全國性技術交流會及宮腔鏡技術、輔助生殖技術、婦產科內分泌、陰道鏡技術、婦產科腫瘤規范化治療、宮頸疾病的規范化診斷治療、胎兒監護、產科急危重癥等各種培訓班學習,掌握婦產科最新動態,不斷更新和提高業務水平。同時,她重視言傳身教,定期舉辦各種學術講座,將新知識、經驗傳授給同事。她為醫院重點培養一批婦科專業技術骨干,建立了婦科腹腔鏡、陰道鏡、宮腔鏡、腫瘤、內分泌等專業,加強了醫療技術和人才隊伍建設,構建了良好的學科發展框架,帶動全院醫療水平的進步。
陳仙黔經常告誡醫護人員,“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她要求全科人員要以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刻苦鉆研業務,不斷提高醫療水平,力戒惰性和畏難情緒。
多年來,陳仙黔時刻踐行創先爭優,利用休息時間,及時總結臨床經驗,常常學習、撰寫論文、記錄心得,直至深夜。目前,已在省級及國家級醫療刊物發表醫學論文十多篇,如《腹腔鏡技術在腹膜陰道成形術中的應用》、《懸吊式免氣腹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除手術100例分析》、《腹腔鏡在婦科腫瘤手術中的應用》等。其科研成果《陰道鏡的婦科應用》項目獲市科技進步二等獎,《高頻電波刀(LEEP電波刀)在宮頸疾病中的應用》、《懸吊式腹腔鏡在婦科手術中的應用》獲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正是因為不懈的努力及不斷取得的成績,陳仙黔受到業內人士及廣大患者的充分肯定。作為市婦產科學術帶頭人,積極舉辦省、市各級學術活動,為醫學會盡職盡責,極大地促進了本地區婦產科學科的持續發展與進步。
天道酬勤。在陳仙黔的帶領下,婦產科醫務人員形成強勁的凝聚力,業務學習、技術水平始終保持全市領先水平,各種集體榮譽、個人榮譽亦接踵而來。她先后被市直機關黨工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被市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計劃生育先進工作者,被婦聯授予巾幗文明示范員、省“三八”紅旗手,省衛生廳授予全省衛生系統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個人,福建醫科大學評為優秀教師。2006、2008年連續兩屆,被莆田市委、市政府授予“莆田市拔尖人才”光榮稱號。2006年10月光榮出席市第五次黨代會。2007年3月獲市第二屆“十大杰出女性”榮譽稱號,同時是市第五屆、第六屆政協委員。2013年2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莆田市首批“優秀人才”稱號,2013年3月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巾幗建功”標兵榮譽稱號。所帶領的婦產科多年來被院評為先進集體,被省婦聯授予“巾幗文明示范崗”稱號,各項業務水平全市領先。
為了生命更美好
為了讓病人減輕更多的痛苦,陳仙黔博采眾長,結合婦科發展最新趨勢和社會需求,不斷向專業化、特色化方向發展。她大膽在婦產科領域利用腹腔鏡開展微創手術。她對這種既減輕了病人的創痛,又減輕了病人的經濟負擔的手術傾注極大的心血。
1995年,她在市第一醫院開展電視腹腔鏡手術;1996年,在全省醫學論文交流會上,她在婦產科開展的微創手術因在全省醫學界具有開創性而備受大會青睞,并獲得大會專設的優秀獎;1997年,她的《婦科電視腹腔鏡手術56例報告》論文被莆田市醫學會評為96—97年度優秀論文;2002年,她率先開展陰道鏡技術;2003年,她在我市首家完成腹腔鏡子宮切除手術,高頻電波刀(Leep)宮頸電切、非脫垂大子宮(肌瘤子宮)陰式子宮切除、腹部小切口子宮切除及重達5.25公斤子宮巨大闊韌帶肌瘤切除等手術;2004年,在本市率先開展腹腔鏡腹膜陰道成形手術,治療先天性無陰道;同年還在添置新的宮腔鏡基礎上,開展宮腹腔鏡聯合手術;2007年,又開展了首例陰式子宮次全切除手術。2009年全市率先開展懸吊式免氣腹腹腔鏡手術。2010年,又在全市率先開展腹腔鏡婦科腫瘤手術。所開展的多項新技術在省市處于領先地位。
在她的不斷努力下,市醫院建立了本地市唯一的宮頸疾病診療室,陰道鏡、宮腔鏡及鏡下治療等技術在莆田得到大范圍的普及和推廣,現已發展為市內常規診療手段;以市醫院為龍頭的市內醫療單位不斷健全完善產科急救體系和新生兒急救體系,及時有效地組織莆田市孕產婦、新生兒急危重癥的搶救工作,為婦女兒童的健康提供了極大的保障。
這一切,都是為了生命更加美好。
一位結婚6年未生小孩的婦女每逢月經期便痛不欲生,家屬想把子宮切除了事。陳仙黔通過觀察分析,利用腹腔鏡手術,保住了病人的子宮。半年后,這位婦女竟然懷孕了,看到患者夫妻感情日益融洽,全家高興萬分的模樣,陳仙黔會心地笑了。
對待生命,陳仙黔始終懷著一種敬畏的心,用她所掌握的醫技竭盡全力去救回病人的生命,不放過蛛絲馬跡。有位宮頸炎患者,陳仙黔檢查后勸說其做陰道鏡檢查,考慮到患者經濟較困難,她為患者做了照顧性陰道鏡活檢,結果查出患者系早期宮頸癌。因手術及時,挽救了一條生命,患者康復后感動得泣不成聲。 2002年6月中下旬,一位幼兒園教師因患“宮外孕”導致失血性休克并發多臟器功能損害,神志不清。經婦科人員全力護理治療,病人康復出院。
為了所有母嬰的安康、幸福,這就是她的人生坐標和生命價值所在。
2001年9月的一天,婦產科室來了一位產后大出血、奄奄一息的產婦,抽出備化驗的血標本,竟然是清稀血水,患者隨時均有生命危險。面對這位氣若游絲、血管塌陷的危重產婦,陳仙黔懷著一顆仁心,毅然承擔手術風險,驅走巨大的心理壓力,不到10分鐘就迅速成立搶救小組。無影燈下,她與同事們竭力搶救了整整3小時,產婦從死神中再獲新生。同年10月中旬,在同事們的配合下,陳仙黔主刀為一位4胞胎產婦剖腹產獲得成功。望著產婦臉上的向笑容,她欣慰萬分。愛人者,人恒愛之。正是這種愛人勝過愛自己,不輕言放棄,給同行和患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此事在省內外引起了轟動,許多新聞媒體爭相報道。
此外,陳仙黔還承擔全市“120”急危重癥孕產婦的救治工作,經她組織搶救的病人均轉危為安,并得到有效救治。
一枝一葉總關情
在榮譽面前,陳仙黔始終懷著一顆充滿感恩的心。她說,沒有各界的關心、老前輩的無私傳授、同事們的支持和病人的理解信任,就沒有我的今天。
28年來,陳仙黔的生命為祖國的醫療事業而搏動,為病人的舒心、健康而搏動。超負荷的工作、無規律的生活常把她累得疲憊不堪,但只要面對病人,她總是精神飽滿,不知疲倦。年輕醫生說“有陳院長在我們身后,心里就感到踏實,更有信心,和陳院長一起工作有一種動力,一份執著”。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為了患者早日康復,為了她摯愛的事業,她付出了太多的努力和艱辛。而她總是平淡地說:“這沒什么,我只是想盡我所能讓每一個人都能擁有健康擁有幸福。”
陳仙黔說,對病人,決不輕言放棄,只要有一絲氣息、一線希望,我都會不惜一切全力搶救。28年來,她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
在繁重的醫學工作外,陳仙黔還勇擔社會責任。作為連任兩屆的市政協委員,陳仙黔珍惜政協委員的這份特殊榮譽。市政協組織的調研視察等活動,除手術無法參與外,她都積極參加。她利用職業的優勢,經常與來自社會各個階層的病人談心,了解病人的所思所想和他們反映的種種,這些都成了她撰寫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素材來源。每年政協全會,她都積極履職盡責,為莆田的發展建言獻策。就是這樣的她,即使是一身平凡簡潔的白大褂,也難掩那由內自外綻放的一身芳華。
[委員名片] 陳仙黔,女,1964年出生于仙游,祖籍泉港,現任莆田市第一醫院副院長、婦產科主任醫師,莆田學院副教授,福建醫大兼職教授,莆田市婦產學科帶頭人。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婦科內鏡與微創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內鏡與微創專業技術考評委員會委員,華東六省一市內鏡協作委員會婦科內鏡協作組委員,福建省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圍產醫學分會常務委員,福建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微創分會委員,福建省抗癌協會婦科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福建省優生優育協會理事,福建省衛生科技教育管理協會常務理事,莆田市醫學會理事婦產科學分會主任委員,莆田市第五次黨代會代表,莆田市第五屆、第六屆政協委員會委員,莆田市科協委員會委員。
□鄭育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