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推動市政協六屆三次會議第2004001號重點提案《關于加強節約集約土地資源,促進莆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建議》的辦理落實,市政協召開提案辦理協商會。會上,各縣區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匯報了該提案的辦理落實情況,部分市政協提案委成員就如何更好的節約集約土地資源提出許多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建議。
該提案由市僑聯提出,得到市主要領導的批示,被列為今年市政協重點提案,由李力利副主席督辦。該提案是在今年國土資源部61號令《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規定》( 9月1日起施行)出臺之前提出的,所提意見建議富有見地,具有前瞻性。
加強節約集約土地資源 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提案回放
【提案】關于加強節約集約土地資源,促進莆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提案者】市僑聯
【背景】土地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母、發展之基。在工業和城鎮化建設不斷加快的今天,如何兼顧好保護資源和保障發展之間的關系,提高土地節約集約水平,解決土地供求緊張的矛盾,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全社會必須認真思考并予以著力破解的嚴峻課題。黨的十八大報告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部分中強調:要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要全面促進資源節約,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十八大報告為我們指明了在注重發展的同時,還需堅持節約這一基本國策,做好土地資源節約集約的利用與管理。
土地問題始終是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帶有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當前,我們正面臨著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快速推進的歷史階段。面對人多地少、資源相對不足、環境容量有限的基本國情,各地曾出現的過度消耗、低效利用資源的粗放增長方式及依賴大規模開發后備資源的利用方式已出現了難以為繼的局面,土地資源緊張,面臨嚴峻的形式。特別是經濟發展較為先進的一、二線城市,大多已清醒地意識到土地資源的緊張而加大了節約集約利用和管理。
莆田是處于發展中的城市,屬于經濟發展的三、四線,自然資源豐富、區位優勢突出、發展環境優越。其中有陸域面積411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1萬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534.5公里。有湄洲灣、興化灣、平海灣三大海灣,湄洲灣港是“中國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深水港灣。隨著莆田經濟的發展,特殊的自然資源、區位及環境優勢使莆田成為了海峽西岸一塊后發勢的風水寶地,將成為商家投資的必爭之地。
【問題】一些投資商看中的是莆田得天獨厚的優越的土地資源將給自己帶來的升值利潤,而不是投資項目所產生的利潤,試圖在莆田進行圈地;有些地方缺乏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觀念,片面追求GDP,仍然存在寬大粗放低效浪費的問題;有的企業追求廠區的美化、寬敞,將大量用地進行綠化,建花園式工廠,建筑占地面積小、容積率低,真正用于生產功能的用地比例偏小。種種跡象表明,加大對土地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與管理已成為莆田市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可持續發展工作的當務之急。
【建議】統一思想,充分認識節約集約用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觀念,形成珍惜每一寸土地的好思想、好作風,以先進的發展理念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這方面國外的先進經驗可以借鑒。新加坡的面積小、人口多,但發展理念非常先進,節約資源、集約發展已沉淀到新加坡的各個角落。他們規劃了大量不開發、緩開發的地帶,為未來發展留足空間。
建立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考核評價制度。將節約集約用地作為考核基層領導一項重要內容。首先要建立責任考核機制??茖W編制節約集約土地規劃,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控制指標要求,將耕地保有量、是否違法違規用地等作為考核內容。層層簽訂責任狀,制定獎懲措施。其次要健全科學的績效考核機制,既要看行政區經濟發展情況和GDP發展速度,又要看土地資源消耗情況及土地產出率,即新增億元GDP消耗新增設用地和單位土地GDP的產出比例。
運用市場機制提高土地資源配置效益。完善以市場為主導的土地價格形成機制,充分運用價格機制抑制多征、多占、濫占和浪費土地的現象發生。一是要進一步完善征地制度,強化對非公益性及營利性用地的市場化運作,合理提高征地補償標準,實現土地征用管理公開、公平、公正的目標。二是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土地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嚴格控制劃撥用地范圍,擴大有償使用土地的氛圍,工業用地采取招、拍、掛方式公開出讓或租賃。三是要研究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的價格機制,促進集體建設用地有序流轉,嚴格集體建設用地總量控制和用途管制,促進集體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
嚴格供地制度,杜絕土地浪費。一要嚴格約定建筑密度、容積率、綠地率,開工、竣工時間,工業項目的投資強度、行政辦公和生活服務設施的比例等,二要提高準入門檻。三要大力提倡土地立體開發,向空中拓展,建堆疊式廠房,向地下延伸,建地下停車場、商場、倉庫等,提高用地容積率。四要禁止圈占土地搞花園式工廠,鼓勵現有企業在廠區過寬的綠地上建廠房,建多層標準廠房增資而不是新要地增資。五要加大對違法違約粗放浪費土地的查處力度,對閑置一年以上土地,依法征收土地閑置費;閑置兩年以上的,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權,統一納入政府土地儲備,重新進行資源配置。對企業經營困難、容積率低、效益低下的造成土地低效利用的,鼓勵企業以市場方式進行項目調整,通過依法轉讓,以土地入股等措施,盤活存量建設用地。
推進產業優化升級。以土地利用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以土地利用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一是要加強對產業發展研究,對現階段莆田市經濟產業發展作出科學的定性。二是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推進產業優化升級。有目的地引進附加值高、產出高、用地少、技術水平高的產業;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加強基礎裝備創新、工藝創新和產品創新,提升傳統產業;有計劃地把產出低、占地多、能耗大、污染重的企業轉移出去。三是積極推動工業園,集中布局,把寶貴有限的用地指標向工業園區集中,促進產業集聚、改造升級、用地集約。
●委員聲音
陳維雄委員:這個提案列為今年政協一號提案,極具前瞻性,提案是今年一月二十號撰寫的,在有關部門辦理過程中,國土資源部就在九月一日頒行了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規定,以必須遵循法規的高度上要節約集約利用土地。
節約用地就是要做到不浪費。一是用地規模要適度。二是批后要建設好,不能閑置。
集約用地就是要盡量避免寬大粗放低效利用。國土資源及有關部門在制定節約集約用地配套措施時,建議要加強三個方面的研究:一、規模管控,也就是標準控制,要建立并逐漸完善項目的用地指標評價制度。在項目落地前,重點評價項目的科技含量、產業前景,資源消耗、環境影響,以及項目的投資規模與用地規模等,特別是這兩種規模要做到較為 準確的平衡點,盡量做到用地規模能夠滿足投資規模,又不至于浪費土地資源,從根本上改變項目業主主導用地需求,轉變為政府按項目的實際需求提供用地規模。
制度管控,要嚴格批后監管機制。根據土地出讓合同的約定,對項目的開發強度(如建筑密度、容積率 、綠地率 )、項目開工,竣工的時間,以及投產的時限都要進行批后跟蹤督查,這項工作的職能機構應該在項目所在地政府,國土、規劃建設部門對項目審批后要把監督的職權下移,定期巡查時刻關注項目的進展情況,切實督促項目業主按合同約定建設落實到位。
技術管控,結合片區檢查的技術成果,完善開發土地市場動態監測系統,綜合利用地理信息,把項目用地情況,綜合體現在事前審批,事中跟蹤、事后綜合驗收的全過程,做到每個時間節點都能自動預警,自動生成處理憑條,第一時間通知土地使用人。要認真做細地籍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為節約、集約用地提供依據。
制度完善,還應加強懲處體系的建立,不僅對未節約集約用地使用人要有懲處的機制,還要對管理節約集約用地的有關部門及地方政府要有懲處的機制。國土資源及有關部門在重點關注工業用地方面的節約集約問題,還要關注工業用地范圍以外的有關用地節約集約問題。(未完待續) (黃海聲 鄭育俊 鄭荔川)
|